水泥投資仍在增長 只淘汰落后是否頂用
距離9月30日的期限越來越近。
今年8月8日,工信部向社會公告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要求這些企業的落后產能必須在今年9月30前關閉。這18個工業行業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共涉及企業2087家。其中水泥行業達到762家,涉及水泥產能9255萬噸,成為此次淘汰量最多的高耗能行業。
當時,工信部負責人表示,按照國務院相關文件的要求,將對未按規定淘汰落后產能、被地方政府責令關閉或撤銷的企業,限期辦理工商注銷登記,或者依法吊銷工商營業執照。
對于目前嚴峻的產能過剩形勢,這份名單的發布可謂意義重大,手段也不可謂不嚴厲,寄托了行業眾多的期望。然而,隨著9月30日淘汰期限的來臨,行業內外關于這份名單的各種爭論卻始終沒有停止過,引落一地雞毛。
“注水”風波
事實上,關于工信部淘汰落后產能名單的爭議,最主要還是集中在名單“被注水”這一事件上面。
就在工信部下發這張淘汰名單后的第三天,人民網轉發了一篇題為《淘汰落后產能名單被疑“注水”》的文章,文中記者調查了解到鋼鐵行業有企業在去年就已經關停破產,然而淘汰名單卻赫然寫著那所已經消亡企業的名稱。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內眾多媒體都通過自己掌握的數據對淘汰落后產能名單進行了核對,從工信部公布的18個行業、尤其是水泥、鋼鐵行業當中,調查到了眾多“被注水”的例證,名單“注水”一事被大量引述和分析。雪片般的報道也把這份淘汰落后產能名單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現在看來。名單“注水”一事所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早已淘汰或關停的產能重新出現在淘汰落后產能名單上。
不少調查指出,在此前甚至是去年,就有一批落后產能企業由于市場過剩、經營不善、資金不敷或者地方政府實行差別電價后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巨大的壓力,迫使這部分企業關停產能,甚至破產倒閉。然而,就是這些企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名字時隔數月,便再次出現在了工信部的淘汰名單上。
事實上,全國2087家企業名單是由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確定后上報給工信部,然后工信部負責匯總后形成政策對外發布。這里固然存在一個監查的問題,但歸根結底還是地方政府在上報淘汰名單上“注了水”。
就在很多人因為名單注水問題而開始責難工信部的同時,“淘汰落后產能,各省級政府有機會獲得國家下發的中央財政獎勵資金以及國家專項財政補貼”的消息或許成為了解開整個注水現象問題關鍵的鑰匙。不少市場人士甚至把矛頭直指“地方政府虛報產能以套取國家專項獎勵和資金”上來。
而另一方面,是已經改制改建甚至原本就不是落后產能的企業名字出現在了淘汰落后產能的名單上。有媒體調查顯示,有的企業,自身根本就不是落后產能,甚至和落后產能的行業也沒有多大關系,而名字卻出現在了這份淘汰落后產能名單上,造成企業的銀行信貸停批。如果說前一種“注水”問題還“有情可原”的話,那么這一種問題的產生卻近乎可笑了。
“其實我們也不是不知道名單里有注水的現象”,一位工信部的官員對筆者這樣說道,“由于名單是各地方政府報上來的,由于里面牽扯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名單注水也是再所難免。”
這位官員表示,各地政府落后產能名單的上報實行的對口負責制,如果出現瞞報、謊報的情況,工信部將追究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責任。最快在10月份工信部將開始組織調研,核查淘汰落后產能的實際情況,一旦發現虛報現象將嚴肅處理。
然而,工信部在全國范圍內調研,投入的人力和精力是巨大的,能否做到核查準確的確是個問題。如果只是進行抽查,那么名單中的注水現象到底能挖出多少,不少人仍然在腦海中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到時候,由國家工信部牽頭、涉及十八個行業、全國各地區參與形成的落后產能淘汰名單,也許就是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疑點“四川”
有心人會發現,在工信部這份長達幾十頁的淘汰落后產能名單里,四川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在這個名單當中。難道這是這份名單除了“注水”以外的另一個漏洞?
中國水泥協會雷前治會長對筆者說道:“實際上,淘汰落后產能名單里沒有四川,是去年調研的時候就確定下來了。”
2008年,四川在經歷了大地震后,由于災后重建的需要,鋼鐵、水泥等產能需求激增,因此國家放寬四川地區建設用原材料的產業政策,允許四川的落后產能在能耗、環保達標的前提下,暫緩淘汰三年。
雷前治說道:“在當時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出臺了這項產業政策,因此也作為四川暫緩淘汰落后產能的一個依據,在今年的淘汰落后產能名單中體現。”
盡管工信部在名單中信守了對四川地區的“承諾”,然而誰能想到的是,四川的產能過剩狀況已經糜爛如斯。
以水泥行業為例,2008年地震前,四川新型干法水泥總產能僅為2400萬噸。而地震后截止今年8月下旬,四川新型干法水泥總產能高達1.02億噸,涉及已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80條。目前四川仍有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9條,涉及產能4550萬噸。預計這些生產線到明年年中就能全部建成投產。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1-7月,四川省共生產水泥6941萬噸,同比增長55.07%,然而1-7月四川省水泥行業實現利潤7.59億元,同比卻下降11.07%。
產量不斷增長,利潤卻不斷下降,這種畸形的市場關系在價格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據了解,在地震后至災后重建開始時,四川的水泥價格賣到500元/噸,個別廠家的水泥價格甚至接近700元/噸,可謂“天價”水泥。而到了今年,水泥價格一路下跌,最慘時不足200元/噸。
四川水泥協會秘書長成學軍對筆者介紹說道:“目前四川水泥產品價格下跌,市場競爭劇烈,大部分立窯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日產2000噸熟料及以下新型干法生產線也有三條停產,生產經營已進入困難時期。”
由此可見,四川的情況相比當時調研時,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盡管工信部的淘汰名單里面,考慮到當時的承諾,并沒有列入四川企業,但四川的落后產能形勢并不樂觀。
四川官面數據上還有立窯、小旋窯等落后產能近2600萬噸,獨立粉磨站粉磨能力2400萬噸。而有知情人士向筆者透露,在災后重建時期,四川地區有不少小水泥鉆了國家放寬四川地區水泥產業政策的空子,甚至有不少地區新建了立窯企業,而這些激增出來的產能,是無法記錄在官面數據中的。
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有知情人士透露,還是有企業想加入到四川如此激烈的競爭格局中來。有行業資深人士對筆者說道:“等到明年工信部再修訂這份淘汰落后產能名單時,恐怕四川的局勢已經很難收拾起來了。”
矛盾激增
隨著淘汰落后產能名單的期限逐漸臨近,即便是被指名單“注水”,盡管全國落后產能淘汰的形勢依然嚴峻,但工信部的官員也對淘汰落后產能的形勢表示越來越堅定的信心。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辛國斌日前就表示,雖然淘汰落后產能時間緊、任務重,但在各地方、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協同配合下,在9月底一定能夠完成今年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辛國斌同時表示,已經淘汰了的落后產能今年又列入了淘汰名單的“注水”現象是不允許的,這屬于謊報、弄虛作假,對這種情況一經發現將嚴肅處理。
聽到工信部的表示,也讓行業人士大松一口氣:看來工信部對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執行的手段還是嚴厲的,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即將出臺的“十二五水泥產業規劃”中政府的態度。
然而,在淘汰落后名單吸引眼球的同時,鋼鐵、水泥行業的投資仍然是大放異彩。以水泥行業為例,中國水泥協會雷前治會長對筆者作了這樣的分析:今年1-7月水泥行業已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1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98%,預計全年會有180條新線建成投產,這不僅開創中國水泥發展史之最,也是世界水泥發展史上的高峰。到今年末,新型干法生產線快達1310條,熟料產能將突破13億噸。
而從近來逐漸火爆的新疆市場上可見端倪。8月26日、27日,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喀什、葉城兩條日產4000噸水泥生產線擴、新建工程項目相繼奠基;28日,山東水泥集團兩條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在喀什英吉沙縣奠基;29日,紅獅集團與庫車縣人民政府進行了項目簽約,計劃建設兩條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9月9日,天山水泥日產4500噸熟料水泥生產線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開工建設……國內眾多水泥巨頭正如蜂涌般撲向新疆地區,正如當年的浙江和四川一樣。
有數據預測,2011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42.2%,這將導致鋼鐵、水泥等產能再次激增,而不少行業人士的“新疆過剩為時尚早”論已經贏得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支持,可就在兩年前,他們也曾拋出“四川過剩為時尚早”論。
人們不禁要問:投資口子不限制,光淘汰頂什么用?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szl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