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周金波:借碳市場東風 助力水泥行業綠色路
碳排放、碳交易、碳達峰、碳中和……近年來,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產業開始在“雙碳”領域謀篇布局,對于環境企業而言,集中發力,搶占“雙碳”賽道,是中長期戰略的確定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海螺建材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金波建議,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優化碳市場配額設定,把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
“在‘雙碳’背景下,水泥行業碳減排已成必然趨勢。”周金波表示,水泥行業進入碳市場,有利于發揮市場機制,鼓勵水泥企業通過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淘汰落后設備和產能,實現水泥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碳排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運行,首批納入火電行業。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運行,全國碳市場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碳市場整體運行穩定。根據上海環交所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全國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億噸,累計成交金額104.75億元。
實現“雙碳”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大考。
從發電行業第一年參與碳市場的情況來看,全國碳市場尚存在配額分配正向激勵作用不突出、碳市場覆蓋范圍相對單一等問題。周金波認為,需盡快納入其他具備條件的行業,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
水泥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原材料,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快速發展,水泥產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周金波介紹,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水泥仍將是主要建筑材料。
眾所周知,受固有原料結構和生產工藝限制,水泥行業一直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戶。
“雙碳”賽道,道寬且長。
周金波建議,制定水泥行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同時構建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新建產能通過碳市場交易獲取碳排放配額。
他表示,在此過程中,可以水泥熟料生產的平均排放水平作為水泥行業碳排放基準值,以各水泥熟料生產線上一年度的實際熟料產量作為本年度產量的核定上限,為加大水泥行業減排力度,設置合理的年度下降系數,控制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從而提升企業的碳管理意識和能力,助力“雙碳”目標早日達成。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