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價格回落 迎峰度冬或釋放需求
摘要:
◆2023年三季度經濟數據超出市場預期,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9%。9月PPI上行、居民消費意愿改善、出口回暖三條線索仍在強化,穩預期政策繼續發力。9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制造業PMI)50.2%,制造業景氣度連續第四個月環比改善并重回擴張區間,顯示了經濟整體呈現溫和邊際改善態勢。當前經濟增長和通脹的底部已經基本形成,回穩向好勢頭正得到鞏固。但外部地緣博弈不確定性較高、房地產和民間投資還未完全企穩、部分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等狀況需要持續關注。四季度穩增長、擴內需政策仍有發力空間。
◆9月我國原煤生產保持穩定,全國原煤生產3.9億噸,同比增長0.4%,環比增長2.8%;日均產量1310萬噸。1—9月份,全國累計原煤產量34.4億噸,同比增長3.0%,增幅收窄0.4個百分點。
◆9月份我國進口煤炭4214萬噸,同比增長27.51%;環比下降4.95%。1—9月份,全國累計進口煤炭3.5億噸,同比增長73.1%。國際煤炭價格走低帶動我國進口煤炭大幅增加。一是原有煤炭來源國進口量增加。今年1—8月我國從印尼進口煤炭同比增長了64.34%。印尼仍是我國第一大煤炭進口來源國,緊隨其后的是俄羅斯和蒙古。二是進口煤來源國增加。今年我國放開了澳煤進口,同時還有來自南非、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的煤炭貨源進入我國。
◆10月15日北方部分地區正式進入供暖季,煤炭電力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陸續出臺相關舉措保障能源供應。國資委要求中央企業全力做好能源電力保供,積極備戰迎峰度冬,要加大煤炭增產增供力度,提前做好發電設備維護和電煤庫存管理,加強電網線路檢修,全力保障用電用能需求。
◆國慶節后需求回落,煤炭價格反彈行情結束,重回每噸千元以下。當下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正值煤炭消費淡季,終端煤耗水平保持低位,疊加短期看跌預期依舊明顯,觀望情緒仍占據主導,煤價回落行情難有改變。巴以沖突開始后,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的海外能源價格上漲,隨著后續事件持續升級疊加歐洲冬季來臨等因素,海外煤炭價格或呈現上漲態勢,進口煤量環比或有所下降。預計進入11月份,我國北方地區進入供暖季,采暖需求增加,動力煤庫存經歷去化過程,迎峰度冬煤炭價格或有所反彈。
一、2023年10月煤炭市場運行情況:需求支撐不足,沿海煤炭市場價格回落
1.煤炭生產保持穩定,前三季度煤炭產量同比增長3.0%
9月份,我國原煤生產保持穩定,全國原煤生產3.9億噸,同比增長0.4%,增速比8月份放緩1.6個百分點;環比8月增加1081萬噸,增長2.8%。9月日均產量1310萬噸,較8月1233萬噸/日增加77萬噸/日。1—9月份,全國累計原煤產量34.4億噸,同比增長3.0%,增幅收窄0.4個百分點。
圖12019—2023年月度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
圖2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月度走勢
2.國際煤價小幅攀升,9月煤炭進口量環比下降
9月份我國進口煤炭4214萬噸,較去年同期的3304.8萬噸增加909.2萬噸,增長27.51%;較8月份4433.3萬噸減少219.3萬噸,下降4.95%。1—9月份,全國累計進口煤炭3.5億噸,同比增長73.1%。8月份煤炭進口額為39.93億美元,同比增長0.57%,環比下降2.13%。據此推算進口均價為94.76美元/噸,較上月進口均價環比上漲2.72美元/噸。
今年以來,全球煤炭貿易持續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路孚特(Refinitiv)船舶航運跟蹤數據顯示,2023年1—8月全球海運煤炭總裝載量8.458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8.5%,高于2020—2022年同期,僅略低于2019年1—8月的8.536億噸。國際煤炭價格走低亦帶動我國進口煤炭大幅增加。一是原有煤炭來源國進口量增加。今年1—8月我國從印尼進口煤炭約1.47億噸,較去年同期9452.08萬噸同比增長64.34%,占同期我國煤炭進口總量的48%。印尼仍是我國第一大煤炭進口來源國,緊隨其后的是俄羅斯和蒙古,進口量占比分別為23%、14%。二是進口煤來源國增加。今年我國放開了澳煤進口,1—8月澳大利亞煤炭進口量占比已升至10%,同時還有來自南非、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的煤炭貨源進入我國。
圖32019—2023年煤炭月度進口量
9月底,全球動力煤市場價格不同程度地延續上漲態勢,亞太市場上漲動力比較強勁。進入10月動力煤市場價格出現分化,歐洲、南非等大西洋市場高位波動先漲后落,印尼、澳大利亞、俄羅斯遠東地區等亞太市場動力煤價格保持持續上漲態勢。隨后受巴以軍事沖突因素影響,因擔心軍事沖突導致供應中斷,歐洲市場天然氣報價不斷上漲,歐洲、南非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歐洲市場動力煤價格已上升至每噸136~138美元,南非高熱值6000大卡動力煤價格也上漲至135美元/噸。
同時,印尼、澳大利亞、俄羅斯遠東地區等亞太市場動力煤價格也呈現持續上漲態勢。印尼當地政府計劃推出一個在線平臺,使礦業公司能夠簡化提交和批準增產計劃的程序,但目前尚未成功。而因政府遲遲未批準生產配額,一些煤炭生產供應商已宣布將很快達到煤炭開采量計劃配額上限,可能最早在10月份就要被迫暫停生產。此外,印尼當局還對Muara Berau港口的煤炭船舶間駁運收取額外費用,迫使約20家礦業公司發起抗議,可能導致煤炭運輸量下降。由于供應不足,印尼煤炭現貨市場緊張,已有船只滯留港口。而另一方面,印度和中國需求強勁,印尼熱值5900大卡動力煤價格攀升至96美元/噸。10月13日當周,印尼3800大卡離岸價報61.5美元/噸,周環比上漲3.5美元/噸;4600大卡離岸價報87美元/噸,周環比上漲1美元/噸。由于供需買賣價差很大,澳大利亞高熱值6000大卡動力煤價格有所回落,已降至140美元/噸以下;而中等熱值的動力煤價格卻保持堅挺。10月13日當周,5500大卡離岸價報價102美元/噸,環比前一周上漲3.7美元。10月13日當周,俄羅斯5500大卡動力煤遠東東方港離岸價為109美元/噸,環比前一周上漲3美元/噸;波羅的海港口6000大卡動力煤離岸價為98美元/噸,環比上周上漲4美元/噸。
圖4國際三港煤炭期貨價格走勢
3.經濟回暖,9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9%
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781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9%,增速較上月回升6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1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6%;第二產業用電量519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7%;第三產業用電量14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03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1—9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686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9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3%;第二產業用電量4470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5%;第三產業用電量125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04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5%。
9月份,電力生產增速加快。當月全國發電量74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7%,增速比8月份加快6.6個百分點,日均發電248.5億千瓦時。分品種看,9月份,火電增速由降轉增,水電、核電增速加快,風電降幅收窄,太陽能發電增速回落。其中,火電同比增長2.3%,8月份為下降2.2%;水電增長39.2%,增速比8月份加快20.7個百分點;核電增長6.7%,增速比8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風電下降1.6%,降幅比8月份收窄9.9個百分點;太陽能發電增長6.8%,增速比8月份回落7.1個百分點。1—9月份,全國發電量662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
圖5工業增加值與全社會用電量
4.大秦鐵路秋季檢修,環渤海港口庫存不降反升
運輸生產保持穩定恢復發展態勢。由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發布的9月中國運輸生產指數(CTSI)為177.5點,同比增長20.9%,增速與8月基本持平。其中,CTSI貨運指數為209.4點,同比增長8.2%,連續3個月保持在6%以上的增速水平,延續平穩較快發展態勢。1—9月份,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28.97億噸,其中發送電煤11.35億噸,截至9月底,全國371家鐵路直供電廠存煤可耗天數保持在37天以上。
9月大秦鐵路貨物運輸量完成3586萬噸,同比減少1.10%。日均運量119.53萬噸。1—9月,大秦鐵路累計完成貨物運輸量31524萬噸,同比減少1.22%。10月4日大秦鐵路開啟了秋季集中維修,對鋼軌、道岔、供電接觸網、通信光纜等設備進行全面整治更新。此次檢修原計劃歷時20天,目前較原計劃提前4天完成。集中修完成后,大秦鐵路日運量將逐步回升至120萬噸以上,為今冬明春電煤保供夯實基礎。
另10月11日零時起,全國鐵路開始實行第四季度列車運行圖。此次調圖后,開行貨物列車較此前增加42列,其中圍繞四季度企業生產和人民群眾溫暖過冬等需求,在襄渝鐵路、唐包鐵路、膠新鐵路等線路增開貨物列車,提高貨運通道運輸能力和能源保供水平。另浩吉鐵路銜接沿線各地多條煤炭集疏運線路,實現鐵水聯運功能,打通鐵路貨物運輸“最后一公里”。調圖后,國鐵西安局持續優化浩吉鐵路列車運輸組織,疏通北煤南運的“毛細血管”,將晉陜蒙優質煤炭源源不斷運往“兩湖一江”長江中下游地區,確保電煤等國計民生重點物資應運盡運,保障貨運通道暢通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9月上旬,隨著煤炭港口價格反彈,港口調入量逐漸增加,北方港口庫存持續回落。9月9日,環渤海九港庫存量合計2068.6萬噸,創年內低點,隨后受港口封航影響,調出量下降,且因煤價持續上漲,終端接受度降低,港口庫存逐漸回升。中秋國慶雙節后,雖然大秦線開啟秋季檢修,北方港調入量減少,港口卸車數量回落,但由于節前終端已提前補庫節后采購量下降,曹妃甸、天津等港口汽運集港數量增加對沖大秦線運量的下降,及部分貨源通過張唐線運至曹妃甸港口下水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北方港口庫存延續回升態勢。截至10月20日,北方九港庫存合計2497.4萬噸,較年內低點回升428.8萬噸。而最新數據顯示,下游港口庫存亦大幅增加,特別是華東和江內港口。
圖6北方九港庫存合計年度對比
5.沿海煤炭市場冷清,海運費偏弱運行
9月下旬,隨著港口現貨煤價漲至相對高位,市場恐高情緒漸趨升溫,同時下游對高價抵觸心理有所增強,市場詢盤交投活動明顯減少,接貨意愿下降,貨盤減量釋放,沿海煤炭運輸市場商談氛圍轉向冷清,各航線運價開始偏弱下行。當前,下游終端多持“買漲不買跌”的態度觀望,加之大秦線檢修已提前結束,港口庫存高位,抑制下游采購需求的釋放,港口空泊情況較嚴重,錨地船舶數量仍在低位水平波動。沿海煤炭運輸市場商談氛圍冷清,各航線運價低位偏弱震蕩運行。10月19日海運煤炭運價指數OCFI報收于581.83點,環比上漲3.15點。隨著冬儲需求的陸續釋放,下游終端派船積極性或將釋放,煤炭運價或將進入上行通道。
圖7海運煤炭運價指數(OCFI)
因巴拿馬運河擁堵和南美壓港持續導致全球市場可用動力偏緊,同時鐵礦石、煤炭、糧食貨船持續釋放,巴拿馬型船和超靈便型船市場向好。而9月巴西鐵礦石出口環比增長,帶動海岬型船運價強勢上行。9月以來,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整體保持上行態勢。10月17日,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上漲4.36%至2058點,今年首次突破2000點;同時波羅的海好望角型散貨船運價指數(BCI)上漲7.05%至3659點,為今年以來最高水平。18日,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BDI)繼續上漲態勢,報收于2105點,隨后兩天有所回落。
圖8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
6.北方部分地區供暖季開啟,多舉措保障能源供應
從10月15日開始,北方部分地區正式進入供暖季,煤炭電力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多部門陸續出臺相關舉措保障能源供應。9月28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2023—2024年采暖季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視頻會議,總結近年來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作,分析研判當前清潔取暖形勢,部署做好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會議強調,北方地區各地各單位要落實保暖保供主體責任,全面動員各方力量,調動各類資源,提高協作效率,抓實抓細抓好采暖季清潔取暖各項工作,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近日召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部分重點煤炭企業開會,強調煤炭企業要自覺依法規范經營,合理制定價格;一旦發現價格違法行為,將依法予以嚴厲處罰。同時發展改革委價格司還派出多個調查組,赴煤炭主產省對煤炭生產、流通企業的成本和利潤情況進行實地調查。28日,交通運輸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已成立今冬明春能源運輸保障工作專班,24小時值班,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多種措施保障煤炭、液化天然氣等能源物資的運輸服務。
日前,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會要求,中央企業要全力做好能源電力保供,積極備戰迎峰度冬,要加大煤炭增產增供力度,提前做好發電設備維護和電煤庫存管理,加強電網線路檢修,全力保障用電用能需求。當前,在確保安全生產前提下,多家能源央企進一步釋放煤炭優質產能,加快煤炭運輸,確保電煤安全穩定供應,做好供熱保障工作。
7.需求支撐不足,沿海煤炭市場價格回落
9月中下旬,產地坑口價格高位上漲,到港成本高企,北方港口動力煤市場因市場煤資源不足,同時部分終端用戶節前備貨詢盤需求釋放,貿易商情緒升溫,引發動力煤價格亦快速反彈上行。此輪煤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主產地安全事故頻發,上級主管部門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安全防范重點工作。煤炭主產地山西、陜西、內蒙古先后出臺多項安全措施、開展安全檢查,多家煤礦企業停產,安監明顯趨嚴,煤礦生產受到抑制;疊加自主檢修,產量供應有所縮減,前期涉事煤礦仍未完全復產,市場煤資源面臨偏緊局面。二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港口與產地價格持續倒掛,貿易商發運積極性嚴重受挫,北方港調入量減少。三是冶金、建材、化工等非電行業,特別是化工行業用煤需求強勢拉升,推動煤價上漲。四是9月下旬正值中秋節、國慶雙節疊加節后大秦線檢修影響,導致部分下游企業煤炭需求提前釋放。
雖然此輪價格反彈延續至國慶節后,但隨著價格的連續快速上行,終端的接受度開始下降,港口煤炭市場價格由漲轉跌。一方面煤電企業發電量及入廠煤量均環比回升,電廠庫存相對充足,可用天數維持在安全水平,采購意愿有限。據中電聯數據,10月12日當周,納入其統計的燃煤發電企業日均發電量環比(9月29日至10月5日)增長14.9%,同比增長8.5%;10月12日發電企業煤炭庫存11172萬噸,較10月5日增長228萬噸;電廠庫存可用天數25.7天,較10月5日增長1.5天。另一方面,大秦線檢修時間縮短,產地價格也有所松動,部分貿易商出貨意愿增強。在長協煤穩定供應和進口煤性價比偏高的情況下,市場現貨價格受到壓制。港口市場煤報價小幅下跌。10月20日CECI曹妃甸指數5500大卡規格品報收于997元/噸,已較此次高點1033元累計下跌36元,重回千元以下。
圖9中國電煤采購價格指數(CECI采購經理人指數)
二、煤炭市場展望:消費淡季短期價格回落,需求改善需待迎峰度冬
1.三季度經濟增長超預期,四季度有望延續
2023年三季度經濟數據超出市場預期。初步核算,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9%,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1302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同比增長4.0%、4.4%、6.0%。近期經濟運行中,PPI上行、居民消費意愿改善、出口回暖三條線索仍在強化,穩預期政策繼續發力。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比上月加快0.9個百分點,增速連續2個月加快。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正在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83.2%,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的貢獻率甚至達到了94.8%。另一方面,9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制造業PMI)環比上升0.5個百分點至50.2%,制造業景氣度連續第四個月環比改善并重回擴張區間;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非制造業PMI)環比上升0.7個百分點至51.7%;綜合PMI產出指數上升0.7個百分點至52.0%,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擴張加快。從9月制造業PMI分項指標看,生產是主要貢獻項。9月制造業PMI生產指數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至52.7%,新訂單指數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至50.7%,顯示了經濟整體呈現溫和邊際改善態勢。但從房地產行業數據來看,其恢復情況不及預期,房地產投資累計降幅仍在擴大。當前經濟增長和通脹的底部已經基本形成,回穩向好勢頭正得到鞏固。但外部地緣博弈不確定性較高、房地產和民間投資還未完全企穩、部分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等狀況需要持續關注。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整體提升我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特別國債的發行將有利于擴大總需求,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為四季度和明年的經濟運行打好基礎。
圖10中國制造業PMI
2.《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發布,CCER重啟邁出重要一步
為規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及相關活動,10月19日,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行。這標志著自2017年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被暫停登記6年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再度重啟。
《辦法》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根本目的,突出“自愿”屬性,強化市場主體作用。生態環境部表示,將堅持4方面原則:信息公開,強化監督;統籌協調,統一管理;夯實基礎,循序漸進;立足國內,對接國際。CCER的重啟一方面可以增加高排放企業的排放成本,另一方面也給新能源、低碳資產增加額外收益,形成正向資金流,給我國碳市場帶來新活力。因此,CCER重啟是“雙碳”背景下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企業自主減排的必然選擇,并對強制性碳交易市場形成有益補充,形成剛性規則與柔性機制兼容并濟的碳市場體系。
生態環境部表示,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后,各類社會主體可以按照相關規定,自主自愿開發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項目減排效果經過科學方法量化核證并申請完成登記后,可在市場出售,以獲取相應的減排貢獻收益。啟動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利于支持林業碳匯、可再生能源等項目發展,有利于激勵更廣泛的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
3.作為能源保供穩定器,煤電行業成本回收問題亟待解決
10月1日出版的第19期《求是》雜志刊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署名文章《深刻把握六方面重大關系的實踐要求 以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文章提出,要加強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推動煤電等支撐性調節性電源建設。相對于新能源波動性大及近年極端天氣導致的水電出力的不確定性,季節性電力需求波動凸顯了煤電作為能源保供穩定器的作用。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煤電仍將是我國最重要的電力來源?!?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提到要“加快建設具備條件的支撐性調節電源,開工投產一批煤電項目”。而煤電項目建設的同時也引發了對有關煤電項目的經濟性和潛在擱淺資產風險等問題的關注。
受近年來煤炭價格高企影響,煤電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生存壓力巨大,特別是伴隨新能源裝機的持續擴張,煤電機組利用率不斷下降、收益率下滑。雖然今年以來電煤價格波動下行,電廠燃料成本回落,同時燃煤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持續發力,煤電價格上漲助力多家電力企業實現扭虧。但煤電企業的長期盈利狀況尚未企穩,據中電聯的數據顯示,煤電企業尚未整體實現扭虧為盈,大型發電集團煤電虧損面達到50%左右,部分大型發電集團仍整體虧損。
且隨著我國風光新能源快速發展,對調峰等輔助服務的需求持續顯著增加,煤電企業經營成本也不斷增加。中電聯發布的《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發展路徑研究》顯示,由于新能源屬于低能量密度電源,發電不穩定,由煤電和儲能來提供調峰輔助性服務,就會導致相關設施年度投資水平大幅上升。據測算,相比2020年,2025年、2030年、2035年發電成本將分別提高14.6%、24.0%、46.6%。隨著我國電力負荷逐年攀升,電力保供壓力越來越大,目前將火電作為“壓艙石”仍是最優選擇。破解煤電企業所面臨的巨大生存壓力,亟需通過容量保障政策妥善解決煤電行業成本回收問題,保證煤電有效容量的充裕性,對我國電力安全穩定供應、電力系統綠色低碳轉型均具有重要意義。
4.消費淡季短期價格回落,需求改善需待迎峰度冬
雖然東北地區已開啟供暖,但從全國整體來看,特別是今年10月,我國中東部及北方多地氣溫偏高。民用電負荷較低,沿海電廠日耗下降,庫存保持高位。電廠在長期合同和進口煤炭支撐下,市場煤采購寥寥。且目前煤價雖已下行但下跌幅度有限,下游市場對此接受度較低。疊加大秦線秋檢結束恢復運輸后,煤炭調入量增加,環渤海港口庫存加速積累,貿易商挺價情緒受到很大影響,市場對煤價繼續下跌的預期增加,下游采購行為繼續保持觀望,等待價格進一步回落。
同時,工業用電表現一般,“金九銀十”季節性需求已經進入尾聲。數據顯示,化工行業的煤炭消耗量已經較之前的高點有所下降,水泥行業也逐漸減少了產能。且經過前期小幅補庫后,近期非電用煤采購意愿偏弱,環渤海港口下錨船舶數量減少,煤炭發運量下降。隨著各地實施錯峰生產計劃,非電行業對市場煤炭的需求將進一步下滑。
煤炭供應方面,新增產能批復速度已經放緩,高開工率下,煤礦事故頻繁,安全檢查影響產量增長。但進入十月,為了確保供應在冬季高峰時仍然穩定,主產地煤礦紛紛增加煤炭產能,四季度煤炭產量增長速度或將有所恢復。
當下正值煤炭消費淡季,終端煤耗水平保持低位,疊加短期看跌預期依舊明顯,觀望情緒仍占據主導,煤價回落行情難有改變。巴以沖突開始后,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的海外能源價格上漲,隨著后續事件持續升級疊加歐洲冬季來臨等因素,海外煤炭價格或呈現上漲態勢,進口煤量環比或有所下降。預計進入11月份,天氣轉冷,我國北方地區進入供暖季,采暖需求增加,動力煤庫存經歷去化過程,迎峰度冬煤炭價格或有所反彈。
編輯:鄒舒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