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五個維度
我們已經迎來了2023年明媚的三月。今年是全力拼經濟的關鍵一年,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正在提振發展信心的進程中起好步開好局。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我國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綱要》明確了指導思想,提出了 2025 年和 2035 年兩階段發展目標。到 2025 年,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從6個方面對實現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高,中國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明顯增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質量強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等目標進行了細化。學習《綱要》,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今年混凝土行業發展最重要的目標和任務就是推進高質量發展。2023年6月2日-4日,2023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大會和中國混凝土展將在南京隆重舉行,這些都是推進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建設質量強國,混凝土產業使命光榮。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有五個重要維度。
綠色、低碳、環保是方向。高耐久高性能可循環可再生是高質量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的重要特征
一、
進入“十四五”發展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文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重塑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也迎來了機遇和挑戰。《綱要》特別強調我國將開展重點行業和重點產品資源效率對標,提升行動,全面推行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建造,對建筑材料質量水平提升作出一系列部署。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在遠期需求空間下降、消費品質需求提升的大背景下,也將進一步開啟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從資源消耗型向綠色創新型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數智制造型轉變、從低值普通產品向高值性能產品轉變的歷程。
綠色建材被定義為“全生命周期內可減少對天然資源消耗和減輕對生態環境影響,本質更安全、使用更便利,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住建部、工信部聯合印發《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住建部《“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中,把高性能建材作為綠色建材推廣應用。“雙碳”目標下,高性能是對綠色建材概念的發展,再生利用是綠色低碳建筑的發展要求。高耐久高性能可循環可再生成為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綠色低碳的顯著特征。
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等資源化綜合利用是混凝土產業的綠色低碳使命。眾所周知,混凝土產業具有寶貴的利廢屬性,是我國“吃”廢“吞”渣的扛鼎產業,即混凝土是我國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最大承接產業之一。中國是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產出大國,在多年消解固體廢棄物的歷史進程中,我國混凝土產業一直都是默默無聞的排頭兵之一,混凝土行業在利廢方面的產業地位與功效毋庸置疑。
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是基礎
二、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要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就要力爭做到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近年來,我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產業已經在加快產業結構優化,推動創新能力提升。如創新發展生態混凝土,構筑綠色生態。目前已建立植生混凝土材料與植物體系,可以有效解決水系修復、荒漠與沙漠綠化的應用。再如促進UHPC材料創新持續發展,重點在三個方面:UHPC材料體系的開發、成型工藝與裝備和質量控制。幾年來,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應用于市政橋梁、公路、道路、機場、水工和建筑等工程中。UHPC在國家重點工程中所呈現出的蓬勃生產力,使市場對其充滿期待。相關方面已制定了多部UHPC標準,規定了UHPC的原材料及試驗方法,使UHPC產品質量控制有據可依。通過建立系統的UHPC生產和應用技術標準規范文件,確保UHPC工程技術先進、安全可靠、適用耐久且經濟合理。還有輕集料混凝土超高層泵送性能研究及其高性能與超高性能提升關鍵技術的創新,實現了輕集料混凝土在建材領域的高性能化應用。超高層泵送混凝土針對超高層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泵送距離長、壓力高的特點以及工程特性,實現了混凝土體積穩定性控制、超高泵送性能控制、超高混凝土配套外加劑關鍵材料的突破;基于多場景應用的高性能自密實混凝土成套技術面向自密實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設計及其生產、運輸、澆筑、養護等工藝的研究;基于不同應用場景,開發形成了高拋自密實微膨脹鋼管混凝土、頂升自密實微膨脹混凝土、自密實清水混凝土、超高層泵送自密實混凝土以及低碳自密實混凝土等系列高性能自密實混凝土成套技術等都具有寶藏般的潛力。
在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突破性理論技術研究領域,一批擁有巨大“低碳”綠色稟賦的創新技術正在突破的前夜:低鈣硅酸鹽膠凝材料、硅酸鹽熟料水化碳化膠凝機制、硫鋁酸鹽水泥混凝土材料體系、輕骨料的設計和制備理論、按指定性能設計制備UHPC、UHPC專用均化與成型設備、自防護混凝土的理論構建等前景可觀。
打造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混凝土品牌是目標
三、
加快品牌建設是質量強國的應有之義。《綱要》提出的品牌目標是品牌培育、發展、壯大的促進機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品牌建設水平顯著提高,企業爭創品牌、大眾信賴品牌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品質卓越、特色鮮明的品牌領軍企業持續涌現,形成一大批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
品牌的核心與靈魂是信用。混凝土信用建設需要取得更大的進展。從2022年開始,由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牽頭,業內龍頭企業攜手擔綱共建的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已經揚帆啟航。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是推動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其中都對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提出了高屋建瓴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是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全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工作。換言之,建設行業信用體系,是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成熟穩健發展的必備賽道。我們必須在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最佳“窗口期”,帶動行業內更多的企業關注和參與到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中來。經過協會與部分大型企業的共同努力,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頂層設計初顯。在強有力的國家政策感召下,協會編制了《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總體方案》,對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總體要求、基本思路和重點工作部署。按照行業信用評價總體方案的要求,首先將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中的預拌混凝土領域作為試點,并由協會發起成立預拌混凝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委員會”,組建信用評價專家委員會,由“工作委員會”研究和推動預拌混凝土行業信用評價體系的建設,負責評價結果的宣傳、運用和推廣工作。
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是賦能。數字化是混凝土產業重塑業態的關鍵
四、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質量發展與數字化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藍圖的經緯線。
《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在中國波瀾壯闊的數字化進程中,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數字化也在與時代同行。《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及《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發布,都為預拌混凝土行業加快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混凝土行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引導。在數字化經濟發展浪潮下, 混凝土行業聚焦行業物流信息不對稱、產業協同性差、金融支持乏力、制造模式落后等共性問題,以制造業+互聯網深度融合為突破口,以集成創新為主要模式,以應用創新生態構建為主要目的,以此推動的新業態智能混凝土攪拌站正在崛起。我們已經看到集成了智慧物流系統、智能調度系統、無人值守地磅系統、骨料自動取樣系統、細骨料智能檢測系統、粉料入倉集成系統、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系統等諸多混凝土行業的智能化產品,實現了原材料入場無人值守稱重取樣、生產指令智能調度、智慧物流配送及混凝土出場留樣、試壓等多環節的無人化、智能化。同時通過數字工廠三維大屏,可以清晰看到廠區三維場景展示、材料數據、生產實況及相關質量檢測數據等,通過可視化、數字化技術,實現混凝土設備實時數據、生產運營管理數據、視頻監控數據等的數字化集成,智慧運營中心管理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實時全面掌握混凝土工廠的運行情況。
數字化正在賦能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促使企業的管理模式、運營模式、生產模式、決策模式發生著深刻變革。同時促進行業生產制造實現標準化、數控化、智能化、無人化;服務型制造走向高效率、定制化、柔性化、貼身化。
質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質量政策法規更加健全,質量監督體系更加完備,重大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更加有效是保障。落實混凝土生產和供應單位終身責任將成為突破口。
五、
《綱要》將提高建筑材料質量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且單獨列章。《綱要》提出了諸多舉措,包括提升建材性能和品質,要求加快高強度高耐久、可循環利用、綠色環保等新型建材研發與應用,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完善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評價體系,倡導選用綠色建材。落實建材生產和供應單位終身責任,嚴格建材使用單位質量責任,強化影響結構強度和安全性、耐久性的關鍵建材全過程質量管理。完善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評價體系,建立裝配式部件生產、施工、安裝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體系。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落實建材生產和供應單位終身責任可能成為混凝土質量再提升的突破口。
《綱要》強調質量基礎設施更加現代高效。質量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打造一批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質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質量政策法規更加健全,質量監管體系更趨完備,重大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更加有效,質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質量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標準創新是一個重要的抓手。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結合行業特點,確立了以管理體系為基礎、技術體系為支撐、工作體系為保障的行業標準化體系基礎架構。在綠色低碳、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安全等行業共性比較突出的、政府關注并管理性比較強的領域,牽頭制訂政府主導標準;在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新應用領域,優先制訂先進的、快速響應的團體標準,引領和規范行業創新發展。協會制定并發布《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標準工作管理規定》,明確CCPA團體標準的先進性、合規性、先行性、引領性和開放性五大制定原則。組建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標準化委員會,構建高層次的信息交流、決策咨詢和資源共享平臺。五年來,協會牽頭制定預拌混凝土、水泥制品能耗限額等2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牽頭制定修訂安全生產規范、綠色工廠評價、工藝技術規程等6項行業標準;立項103項、發布38項填補空白和引領性的CCPA團體標準,其中UHPC形成了試驗方法、材料制造和工程應用的體系標準;開展9期標準化創新與宣貫公益系列講座活動,加快推動標準應用。經過五年多的創新發展,協會服務政府主導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能力和質量持續提升,影響力不斷提高。CCPA團體標準在受到行業和社會廣泛重視的同時,更得到了政府部門采信和認可,累計有7項CCPA團體標準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CCPA團體標準正在為技術創新性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路徑指引,引導和推動了行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