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產能過剩新思路!依托現貨交易構建統一大市場
近年來,我國水泥產能過剩問題十分嚴重。數據顯示,世界人均水泥產量是0.4噸/人左右,而我國人均水泥產量已達1.5~1.7噸/人,是世界人均水泥產量的4倍。如何有效去產能,讓水泥企業回歸有序競爭,使水泥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成為水泥人士關心的重點。現如今,現貨交易模式為水泥行業提供了一個解決產能過剩的新思路。
近日,中國水泥網與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總經理董峰交流中發現,通過現貨交易構建統一大市場,可以更高效的滿足國內水泥需求,解決我國水泥產能過剩問題。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旨在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隨著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統一大市場的建設使得水泥“短腿”屬性有望進一步打破,區域流動性將持續增強;同時也有助于國內水泥工業走出去,進而在全球范圍內釋放國內巨大產能。
水泥行業通過現貨交易構建統一大市場,董峰表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通過規模化的水泥倉儲網絡布局整合割裂的區域市場以實現高效、暢通、有規模的國內市場;
二、通過完善交易交收業務規則和相關的管理辦法以營造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三、通過提供多樣化的交易模式和增值服務,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
四、通過不斷引入最新的信息科技成果在水泥行業的應用以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五、通過發揮香港交易所集團所具有的海外資源優勢和海外市場經驗,幫助水泥行業提升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優勢。
據中國水泥網了解,QME通過開展大宗水泥現貨場內交易,在國內引導生成境內的水泥現貨基準價格,并進一步將QME水泥基準價格輸出作為境外水泥品種衍生工具的錨定價格,吸引境外資金參與該品種的交易,從而使國內水泥價格可以傳導并影響國際水泥市場價格。
這為我國水泥產業爭奪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力和主導權提供了一條明確的路徑,使得我國水泥工業巨大的產量和能量可以更好的為中國企業和中國資本走出去護航,進而在全球范圍內釋放國內巨大產能,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最優化配置,確保國家利益最大化。
董峰表示依托現貨交易所構建統一大市場,能更高效的滿足國內水泥需求,還能進一步發揮水泥行業配置的資源的價值,將我國水泥的巨大產能投放到更廣闊的的國際市場,提升產能利用率,使我國的水泥工業市場地位得到進一步的夯實。
更多現貨交易信息,2023年3月15-16日,中國水泥網誠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總經理董峰參加“2023中國水泥產業峰會”,屆時他將深入探討依托現貨交易所構建統一大市場,助力水泥行業數字化轉型相關話題,讓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孫蕾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