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腕”力保“十一五”節能減排完美收官
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城市里的景觀照明設施在晚上停用了,比起之前燈火輝煌的城市夜景,現在的景色凸顯一份清幽,廣西南寧市民吳文俊說。
自9月起,廣西將全社會每月用電量控制在60億千瓦時。同時嚴格控制城市景觀照明,除中秋、國慶節等重大節日和活動外,各市、縣城市公共場所、公共設施、大型建筑物的景觀照明一律關停。
由節能降耗導致的限電令從工業領域蔓延到了民用領域,雖然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但中國政府在“十一五”收官之年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決心可見一斑。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周在2010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致辭時表示,“十一五”(2006年-2010年)前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5.6%。要實現降低20%左右的目標,任務還相當艱巨。
早在今年5月,溫家寶在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就明確指出,要強化行政問責,“未完成的要追究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責任,根據情節給予相應處分,直至撤職。”
根據今年前7個月各地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13日,發改委對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西藏缺乏統計數據,未進行預測)進行了三個級別的預警。其中一級預警地區9個,二級預警8個,三級預警13個。
在余下的三個多月里,節能減排進入沖刺階段,地方政府的任務完成與否直接與政績掛鉤,重壓之下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多項措施,采取“鐵腕”的整治手段,打響節能減排的攻堅戰。
時間緊、任務重、督查嚴,拉閘限電成了各級政府控制減排指標的最普遍、最直接的手段。一時間,不止廣西,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北、山西等多個省區相繼出臺限電政策,部分省區的限電政策甚至延續至年末。
以被一級預警的廣西為例,今年由于干旱等諸多因素,能耗反彈明顯,為確保目標任務完成,廣西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涵蓋了政府、企業和個人。
對節能減排不力的官員進行問責,對上半年單位GDP能耗增幅最高的來賓市實行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區域限批”,并對進度明顯滯后的河池、百色、貴港等市進行了預警通報,對廣西282戶重點用能企業開展能效限額標準的執行情況專項檢查。
對鐵合金、電解鋅、電解鋁、鋼鐵、水泥等高耗能、低產出的594家企業,廣西實施每月減少負荷210萬千瓦的限產措施,對高耗能企業提前實行檢修、輪產、限產。限電措施實行后,預計每月減少能耗140萬噸標準煤,預計到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將降到7%。
“我們每人都領到了一張節能提示卡,上面有一些具體的節能建議和措施。每天手機都能收到關于節能減排的提示短信,在公共場所也隨處可見節能減排的標語和宣傳畫。”南寧市民王楊在談到節能減排的感受時說。
南開大學循環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軍鋒表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最大困難來自應對金融危機期間,國家許多地方加大投資時,所上項目中高耗能、高污染重化工業過多。
“我們不惜以降低GDP增速為代價來實現這一目標。”溫總理在夏季達沃斯年會開幕式上的話給出了答案。
大面積的限電政策,對降低“兩高”企業的能耗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梁景理告訴記者。從9月份開始,柳鋼的外供電從每日26萬度減少到了20萬度,減少了20%左右。
地方的限電令已經引起發改委的注意,17日,發改委發布通知要求實現節能減排目標不能簡單拉閘限電,更不能停限居民生活用電、采暖和公共設施用電。
廣西區委黨校副教授張輝說,采取“關停限”等方式短期效果明顯,但不是長久之計。在“十二五”設定節能減排目標時,應該采取更為理性和經濟的辦法,比如推出環境稅、碳稅等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節能降耗潛力最大的還是高耗能的工業。今年9月底前中國將再淘汰落后煉鋼產能825萬噸、煉鐵產能3000萬噸、水泥產能9155萬噸。僅2009年一年,中國就關停了261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淘汰1691萬噸落后煉鋼產能,2113萬噸煉鐵產能,7416萬噸水泥產能。
“鐵腕”的整治行動,短期內或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影響,由此導致的社會效應也不容小覷。但陣痛將有助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經濟長遠合理發展,王軍峰表示。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szl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