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依海而生,因海而興,向海圖強
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始發港之一、“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北海依海而生,因海而興,向海圖強。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15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以來,正是北海工業積蓄勢能、迅猛發展的黃金時期。北海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抓工業、上項目、穩投資,推動工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今年8月,西部陸海新通道“融安—北部灣港”鐵海聯運集裝箱班列滿載1180多噸水泥熟料,首次從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浮石鐵路貨場啟程發往北海,經北海魚峰加工制成水泥后,可銷往北部灣周邊、粵港澳大灣區、海南、東南亞、非洲等地區,實現“鐵海聯運”無縫銜接。班列開行后,預計每月外運量超過1萬噸,每年銷售額可增加約2400萬元,每噸熟料可節約物流成本近25元。
廣西魚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務副總經理?羅平
原來我們主要通過公路銷往柳州、河池、桂林等地,而交通運輸成本是制約水泥銷售半徑的重要因素,通過鐵路運輸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北海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開放史。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后,北海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大力推動向海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北海已成為西南地區唯一同時擁有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及管道運輸“五位一體”交通網絡的城市。當下,搶抓RCEP政策紅利,“北海好品”乘風“出海”。今年上半年,北海港口吞吐量2597.53萬噸,同比增長21.42%,其中外貿進出口927.76萬噸,同比增長16.08%。
北海海關副關長?陳強
下一步,北海海關將圍繞深化海關業務改革、支持特色產業發展以及助力擴大對外經貿合作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北海市外貿高質量對接實施RCEP不斷取得新成效。
北海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后勁也在開放。北海正依托港口區位優勢高質量發展向海開放經濟。北海鐵山東港產業園圍繞打造千億元高端玻璃及光伏產業集群目標,爭分奪秒抓建設搶先機;鐵山港(臨海)工業區今年以來“走出去”招商37批次,簽約引進項目計劃總投資608億元,以開放發展的胸懷,推動一批富有生命力的項目在八桂熱土蓄勢待發。
廣西新福興硅科技產業園生產副總經理?雷永紅
今年公司投產產值將達到20億元以上,為當地制造就業達千人。
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華強
下一步,我們繼續圍繞補鏈擴群、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目標,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四季度億鈞耀能、騰龍、龍駒等項目開工,確保玖龍紙業、順應儲能、廣投電廠二期項目3號機組等項目投產,助推工業區實現“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
得益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深入實施,北海工業產業集群迅猛發展,成功打造綠色化工、電子信息、光伏材料、高端紙業、新材料、能源等6個產業集群,加快培育生態鋁、海工裝備制造兩個產業集群。規上工業總產值由2018年的1698.5億元提升至2022年的2441.8億元,連續5年穩居全區第三;2022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67.6億元、增長8.6%,總量上升至全區第二位,對廣西工業發展貢獻率達19.5%。目前,北海共有工業項目241個,其中百億級重大工業項目27個。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增加產值2000 多億元。
北海市工信局副局長?羅磊
北海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完善向海工業體系綠色化工、電子信息、光伏材料、新材料、高端紙業、能源六大主導產業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生態鋁、深遠海風電及海工裝備加快集聚,形成“6+2”向海產業格局。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的智能電視機、高端造紙、光伏材料三大產品生產基地。2023年1-8月六大主導產業產值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升至87%以上。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