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水泥:生態優先 向綠而行
過去,由于水泥的產品特性,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較大。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改造,水泥產業走上了綠色發展、環境友好的新路。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紅花崗區深溪鎮的遵義賽德水泥有限公司,干凈的廠房、智能化的操作展示現代工廠的新貌,也體現出“生態優先 向綠而行”的實效。
在遵義賽德水泥有限公司,記者看到,高大的煙囪矗立在綠樹成蔭、山水環繞的環境中,沒有煙塵,沒有噪音,也沒有人聲鼎沸的生產場面,380畝的廠區就像是一座花園,干凈又安靜,讓人無法想象這是一座水泥廠。
“我們廠區的每一棵樹上不再有積滿的灰塵,每一片樹葉都是綠油油的,不信你用手摸一摸。”遵義賽德水泥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海艷陽自豪地說。
遵義賽德水泥有限公司花園式工廠的景象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水泥廠普遍印象相去甚遠。那么,灰水泥是如何在綠色發展上取得突破的呢?
據了解,遵義賽德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遵義市水泥廠,2013年通過聯合重組加入中國建材集團所屬貴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為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水泥產能減量置換政策及轉型升級的要求,遵義賽德水泥有限公司大力實施“水泥+”,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工業制造技術,實施異地搬遷技改,建設了一條日產4500噸熟料的高效、綠色、環保新型智能化水泥生產線及9兆瓦余熱發電系統,水泥年產能達220萬噸,并配套建設500萬噸精品砂石骨料、200萬方精品商砼的智能化生產線,建成“水泥+骨料+商混”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建材產業基地,并提供 “一站式”建材供應解決方案。
在距離生產區域不遠處的中控樓里,中控室的大屏幕上顯示著整個工廠的實時生產畫面,工作人員只需通過系統參數,就可以隨時掌握設備的生產運行情況。
“中控室相當于我們的神經中樞,從開機到整個生產環節的質量控制、出廠管理、人員調配等全流程,對整個水泥生產線起著關鍵性的控制作用,同時,我們所有的排放都按國家要求排放,實時監測數據達標也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遵義賽德水泥有限公司生產副部長駱禮勇說。
駱禮勇告訴記者,公司通過大量的人工智能、在線監測與控制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原料進廠、生產過程控制、成品出廠的自動機械化,減少了生產線的人工操作環節,全廠人員控制在80人,大大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在生產過程中,遵義賽德水泥選用優質石灰石搭配地方工業副產品配料,引進智能抓斗進料、在線監測配料及設備在線診斷監控系統,并通過專家尋優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實現制造過程標準偏差最優化,在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噪聲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進行有效防治。
“設備方面,共安裝了大小收塵器72臺,脫硝系統采用國內先進的阻燃空氣分級燃燒+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在水處理方面有自己的中水處理站和污水處理站,并修建有500立方米的事故池,實現了雨污分流,確保污水零外排。”海艷陽說,為促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做到變廢為寶,公司采用電石渣、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代替黃沙、生頁巖,利用粉煤灰、燃煤爐渣代替燒頁巖,脫硫石膏、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以減少石灰石等原生材料的使用,并對收塵器收集的粉塵、水處理的污泥進行回收,作為原料回用于生產線,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通過綠色生產、循環利用等各環節綠色轉型,遵義賽德水泥熟料綜合電耗、標煤耗、水泥粉磨電耗大幅降低,直接降低生產成本,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該公司先后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節水型企業、省級綠色礦山等榮譽稱號,水泥產品被評為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目前擁有專業技術專利12項。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實現水泥生產無煙、無塵、無噪、無廢水排放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遵義賽德水泥更加意識到生態環保的重要性,采用先進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理念,一步步實現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生產,向綠色高質量發展前行。海艷陽說:“作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前沿陣地,遵義賽德水泥將繼續把創建綠色環保型企業當成根本,力爭打造智能制造先鋒、節能環保典范、‘三精管理’標桿的綠色生態企業。”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