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水泥將建多個光伏項目!建成后每年發電近1.4億度
電力是水泥企業的重要能源,在煤炭價格上漲、成本增加的行情下,充分利用光伏發電不僅能達到碳減排的目的,還能節省用電成本,在行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中聯水泥光伏發電項目聯合凱盛科技共同建設,該合作旨在利用中國建材集團的內部協同優勢,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中聯水泥和凱盛科技緊密合作,利用各自的技術和資源優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為中國建材集團構建更加高效、協同的企業生態系統奠定基礎。
近年來,中聯水泥聯合合作方投資近億元建設第一批5條光伏發電項目,分別是:臨沂中聯6.5MWp光伏發電項目、滕州中聯5MWp光伏發電項目、蚌埠中聯2.03MWp光伏發電項目、泰安中聯4.2MWp光伏發電項目、魯南中聯0.5MWp光伏車棚項目。
其中:臨沂中聯6.5MWp分布式光伏并網電站項目采用計算機自動監控系統,全年可發電1000萬kWh,在經濟效益、環境保護方面產生巨大價值,真正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為天更藍、水更綠增添一份力量,臨沂中聯光伏采用“就近接入、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方式,把太陽能轉化而成的綠色能源,源源不斷通過公司電網注入水泥生產各條“動脈”,以光伏項目為抓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項目建設初衷已經實現。
蚌埠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項目利用公司輔材堆棚、原煤堆棚等建筑的屋頂空間建設,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為廠區和電網提供清潔能源,自用電比例90%以上。項目年平均發電量約為216.14萬kWh,具有良好的節能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滕州中聯5MWp光伏發電項目采用分塊發電、集中并網方案,將系統分成10個并網發電單元,每個并網發電單元分別經1臺10kV就地變壓器升壓為10kV,10kV線纜接入滕州中聯110kV變電站系統,年發電量740萬kWh,該項目建設在滕州中聯身后的莽莽山坡上,排列整齊的光伏板一眼望不到頭,像是走進了一片“藍色海洋”,這些光伏板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利用三維日照分析軟件,根據平面地形圖、太陽軌跡模擬出三維地形,獲取冬至日當天的日照時間及遮擋物等參數,同時剔除山體因地形因素造成的遮擋區域,篩選出布置光伏方陣的可用區域,極大程度減少陰影遮擋。
泰安中聯始終致力于水泥行業清潔能源利用與推廣工作,在生產線規劃設計之初就將清潔能源的使用納入重要課題,并持續保持優化進程。公司充分利用廠區內光照充足的優勢,廠內所有路燈均采用光伏功能,借助廠房屋頂、廠區空地以及廠區水面敷設光伏電板,裝機總容量為4.2MWp。
截止2022年底,第一批5條光伏發電項目已全部投入運行,年發電量2100萬度,預計年節約標煤0.6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萬噸,節約成本約250萬元。為深入推進綠色發展戰略,積極實施綠色能源、低碳轉型降碳行動,發揮中聯水泥的力量。
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投產,是中聯水泥堅決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積極響應國家優化能源結構與節能減排政策的有力體現,符合中國建材集團低碳、綠色、高質量的發展要求,也為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實現做出積極貢獻。
為鼓勵、調度有條件的企業加快推進新能源建設,確保新能源發電快速持續增長,中聯水泥下一步將利用礦山、廠區屋頂及空閑場地新建12個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131.69MWp。
項目建成后,中聯水泥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149.95MWp(含已投運項目),預計年發電量近1.4億度,年節約標準煤約4.5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4萬噸,在有效節能減排的同時節約成本1000萬元,在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同時,真正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未來,中聯水泥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綠色產業鏈,利用余熱發電、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建設綠色新能源工廠。
今后,中聯水泥將繼續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推廣綠色清潔生產,為助力中國建材集團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材料產業投資集團貢獻一份力量。
編輯:李佳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