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結束立窯水泥生產時代
日前,在山東淄博市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指揮部工作人員的監督下,供電部門切斷了淄博市最后一條立窯水泥生產線——淄川寶山水泥廠3#窯的電路,施工單位對其進出料口和動力系統實施拆除,標志著淄博市水泥全面退出立窯水泥生產時代,淄博作為山東省重點立窯水泥產區的歷史也宣告結束。
水泥生產是淄博市傳統產業,曾為淄博市的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上世紀90年代初,博山水泥廠的規范化工作法曾聞名全國,成為淄博工業的一面旗幟。在水泥發展高峰期的2006年,全市有規模以上水泥生產企業60多家,產能達2600萬噸,占全省總量的13%以上。進入“十一五”以后,淄博市不斷優化水泥產業結構,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先后建成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日產5000噸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3條,但是,長期的發展使淄博市立窯水泥生產仍然占60%左右的比重。相對于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而言,立窯水泥工藝落后、能耗高、污染較重,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較重。
近年來,按照“壓縮總量、優化結構、嚴控新增、淘汰落后”的原則,以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為總抓手,以市場為導向,依靠技術進步,推進企業重組,扶持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產業集中度,逐步淘汰立窯水泥。經過4年多的努力,到今年6月30日,淄博市實際關停淘汰立窯水泥企業50家,生產線106條,產能1100多萬噸,分別超出“十一五”淘汰計劃的47%、21.84%和22.22%。水泥綜合能耗由160千克標準煤/噸下降為110千克/噸,同比降低45.45%。實現了全部立窯水泥生產線的“水泥出局”,至此,立窯水泥完成了在淄博由盛轉衰、由強到無的減法,結束了一個時代的歷程。
為確保淘汰工作的有序開展,淄博市專門成立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指揮部,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淘汰落后產品生產能力的意見》和《關于加快全市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意見》,與各區縣有淘汰任務企業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細化工作進度,落實工作責任,形成了區縣及部門各司其職、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把淘汰落后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結合起來,在加強淘汰落后力度的同時,淄博市積極完善企業轉產、職工安置等方面的政策規定,在項目立項、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通過兼并重組,招商引資,積極盤活存量資源,激活優良資產,并先后爭取國家和省關停和淘汰落后產能補助資金9510萬元,使企業在淘汰落后產能后得到新的發展,切實維護了投資者和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
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和更新工藝,淄博市水泥行業的優化升級將最終實現“兩降低四提高”的目標,即: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提高產業集中度,提高產品質量,提高資源利用率,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omin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