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調控對中國經濟未露消極影響
房價上漲預期明顯減弱,房價環比17個月來首次下降,均表明已持續三個月的中國新一輪房地產調控開始初見成效。而15日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房地產調控對中國經濟未露消極影響。
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政策措施的繼續執行,房地產調控對未來階段中國經濟的影響也不會大。
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從短期來看,房地產調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因為上半年房地產投資仍屬高位增長達38.1%。
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由5月份的環比上漲0.2%,轉為6月份的環比下降0.1%,這是17個月來首次下降。
統計顯示,上半年,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38.1%,其中,6月份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比上月增長46.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廖英敏表示,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主要體現為房地產投資的增長。
由于投資慣性、前期開工量存在等因素的影響,房地產投資目前仍處于高位運行。但隨著房屋銷售放緩,市場預期改變,大多數開發商可能會采取較為保守的開發策略,盡量縮小開發規模、拉長開發周期,減少新開工量和竣工量,從而導致投資放緩。
統計顯示,1-6月,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94億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15.4%,增幅比1-5月回落7.1個百分點。1-6月,商品房銷售額1.98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增幅比1-5月回落13.0個百分點。
“房地產調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充分顯現,當然,這還要看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有無變化。”廖英敏說。
房地產業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20%,能帶動上游的鋼材、水泥,下游的家電、裝修等數以百計的產業發展和大量就業。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表示,隨著房屋交易量下滑和新開工項目減少,房地產上下游行業發展速度將會出現下降。由于企業不愿意拿地,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也會減少,其投資項目會受到影響。
“調控政策帶來樓市降溫,確實會對經濟增長構成影響。不過,這種影響是比較有限的。”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曹玉書說。
他指出,隨著城鎮化、工業化推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房地產市場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都有發展空間。
“多數開發商仍然看好樓市的長期前景,不會因為近期的調控而放棄房地產投資,房地產投資仍然會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曹玉書說。
盡管遭遇迄今最為嚴厲的調控政策,4-6月中國房屋新開工面積仍達到4.82億平方米,開發投資達到13153億元,總額大大超過前3個月。人們對于“房地產投資將大幅跌落”的擔心,并未成為現實。
4月中旬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后,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土地購置面積和費用并未萎縮,仍在大幅增加。
數據顯示,5-6月,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9318萬平方米,土地購置費2309億元。而1-4月,兩項數據分別為9183萬平方米和1912億元。
曹玉書認為,政府在調控樓市的同時,將繼續大規模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保障性住房投資的上行,將有效‘對沖’商品房投資可能出現的下行。”
今年中國計劃新建300萬套保障性住房,280萬套棚戶區改造住房,這類投資將彌補商品房投資增長的不足。
廖英敏告訴記者,如果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至20%左右,那么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不會太大。
“房地產調控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較快發展,更重要的也是為了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盛來運表示,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加強房地產的調控,對房地產健康穩定發展和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omin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