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忙碌的蜜蜂沒有懈怠的時間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2010年3月11日,在國資委機關多功能廳里,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作了題為“建材行業發展趨勢與中國建材集團成長模式”的專題報告,獲得了與會國資委機關各廳局干部的一致好評。這已經是宋志平在國資委有關會議與培訓活動上第三次做報告。曾經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中國建材集團)以獨到的發展思路與經營理念、優異的發展業績在中央企業中越來越引人注目。
回顧這些年來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正是在宋志平的駕馭下,在“一班人”的努力下,曾經舉步維艱的這戶建材央企才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成為我國建材領域的龍頭企業,實現了從未有過的大跨越。
宋志平2002年受命出任中國新型建材(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建材集團前身)時,一些人曾駐足觀望:這位36歲執掌北京新型建筑材料總廠帥印的年輕領導者,現在又一步躍上了帶有中國字頭的大型央企的統軍帥位,他能走幾步棋,才會將這戶攤子大、問題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業,引上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隨著時間的推進,宋志平用自己的躬親與實踐,一步步地實施著自己的理想與愿望,回答著人們的困惑與疑問。
2003年初,在全面成功化解了羈絆中國建材集團多年的債務風險的同時,他把確立清晰的發展戰略作為公司的當務之急。他上任后召開的第一個大型會議就是戰略研討會。他說:“制定明確清晰的發展戰略是企業的首要任務。”
2003年4月23日,對中新集團、對中國的建材工業來說,都是個不尋常的日子,為適應企業突出主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宋志平經過多方努力,將企業正式更名為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從此,為領軍建材、馳騁商場,在品牌名稱上做了有力的準備。
2004年,宋志平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方向。即以“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為核心理念,通過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大建材”和“人才強企”戰略,啟動資本運作與聯合重組兩個輪子,迅速推進科研設計與新型建材、水泥、玻璃、復合材料等的業務整合和資源配置,將集團建設成為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
宋志平的想法與思路獲得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2004年底,在國務院國資委的協調指導下,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與中國輕工業機械總公司這兩戶中央大型企業重組并入了中國建材集團,極大地提升了集團的科技研發能力和裝備制造能力。以新進入的中國建材院為基礎,宋志平將集團所屬12家科研院所及其分散、重復的業務進行規劃整合,組建成立了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構建起我國建材行業規模最大、研發實力最雄厚的科技創新基地,并迅速展開一系列科技研發工作。集團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大大增強,已成為建材行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
2006年初,中國建材集團并購了日產萬噸水泥的徐州海螺公司。臨近歲末,又成功重組了具有“中國浮法玻璃搖籃”美稱的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2007年,集團成功收購了曾為德國第二大風力機葉片生產企業的德國NOI公司。至2009年底,進入中國建材集團的還有山東泰和、浙江三獅、威海西港等企業。在水泥領域,集團聯合重組的水泥企業達到141家,水泥產能達到1.5億噸。組建的南方水泥公司成為規模宏大、業績優良的區域性水泥企業,創造了世界水泥發展史上聯合重組的奇跡、企業擴張的范例。
宋志平認為,集團要做大做強,必須啟動資本運作和聯合重組兩個輪子。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2006年3月,中國建材集團的核心企業——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之后成功完成兩次增發,募集資金總額超過70億港幣,被摩根士丹利列入MSCI市場指數,并躋身恒生國企指數成份股之列。目前,集團已控股上市公司6家,其中海外上市公司2家。捷報連傳、凱歌不斷的資本運作,獲得了多家國際投資分析師的高度肯定。國際著名的券商摩根士丹利高層對中國建材的評價是,“說到做到”、“有一位好的企業領導人”!
宋志平的領軍之才與治企之道在中國建材的業績表中清楚的顯現了出來。至2009年底,中國建材的科技開發實力居行業第一,水泥業務中國第一,玻璃纖維業務世界第一,石膏板業務亞洲第一,兆瓦級風機葉片、高檔耐火材料等中國第一。與2001年底相比較,集團總資產從96.7億元增至1000億元,增長9倍;營業額從31.6億元增至836億元,增長25倍;利潤從0.85億元增至36億元,增長41倍。集團公司在國資委的業績考核指標從最初的C級,上升到B級,2008年起進入了國資委A級企業。中國建材集團不僅成為國資委確定的大型董事會試點企業之一,而且是建材行業頗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領軍企業。
有人會問,中國建材靠什么贏得了發展?宋志平靠什么贏得了信賴?對此問題,知情的建材人會給予明確的答案:靠思路,靠膽略,靠清醒,靠寬容,靠實干,靠學習。
凡與宋志平接觸過的人都認為,宋志平思路非常清晰。他愛講“故事”。實際上,這些“故事”不少是他過去經歷的事情,更多的是他的打算與思路。作為董事長,他總說,如果能想在前頭,就能做到前頭;如果想不到,企業就會落后失敗。他想宏觀形勢、行業走向、企業的資源、機會與風險,想集團應該實施什么樣的管理,在新的十年的目標是什么?經過縝密的思考,宋志平再通過講“故事”的形式清晰地表達出來。
他有膽略。遠在2003年,他就提出,企業做大做強,光靠自身的積累速度太漫,必項借助大勢,走重組、合并、收購的路子。而這些,沒有膽略不行。組建中國建材總院、組建南方水泥、組建玻璃公司,一項項重大重組帶來的不僅是企業的快速發展,更推進了行業的規范有序。
他很清醒。對中國建材的快速發展,宋志平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認為,集團要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就必須“走出去”,而且要由過去重視產品出口轉向重視成套設備和成套技術的出口。按照這個思路,中國建材集團已開拓東盟、中東、東南亞、獨聯體、非洲和拉丁美洲六大市場,高質量地完成了一批成套技術裝備出口和國際承包工程,成為面向全球的建材綜合服務商。面對企業的快速發展,他提出,企業規模越來越大,要全面開展治理規范化、職能層級化、業務平臺化、管理數字化、文化一體化的“五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基業長青。
他很寬厚。遍訪建材系統的新老人士,幾乎是一個聲音。他常講,搞企業“做小拼力,做大靠德!”。他提出“和諧、績效、責任”的文化理念,倡導“待人寬厚、處事寬容、環境寬松和親和力、向心力、凝聚力”的“三寬三力”的思想原則。他講“三寬三力”的一次講話,曾使得“洛玻”200余名中層干部掌聲不息。他為人謙和,尊重老同志,關心青年員工成長。他經常下現場辦公,到最困難的企業慰問,向員工拜年,員工們感動地說,現在進入中國建材集團,真正感受到了集團領導的關心。他重視和關心群眾生活,幫助職工解決生活困難問題,得到集團員工的一致擁戴。集團所屬一家困難企業職工特意制作了一面“實踐三個代表的楷模,為民認真辦事的好官”的錦旗贈予宋志平。
他很實干。集團企業分布在全國各地,他親臨生產一線,下曠井、跑工地、打市場。中國建材上市前的路演,宋志平帶領的“路演團”在8天時間內共召開了近60場與投資者的見面會和2場記者招待會。他總提起榮融主任講的“要在狀態”,不僅自己在狀態,也要求下屬干部員工要在狀態。這些年來,宋志平的工作不分節假日,中國建材的廣大干部員工也都是在勤奮工作中度過的。
他善學習。在長期繁忙的工作中,他在職攻讀完成了管理工程的碩士和博士課程,并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于企業改革和經營的實踐。北新建材集團和中國建材集團從瀕臨危機走向成功的案例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良好經驗,得到普遍認同。原國家建材局局長、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張人為評價宋志平“勤學習,善謀略,團結人,不怕難,求完美”。他倡導把企業創辦成學習型組織,集團干部員工“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一批又一批管理和技術人員不斷成長,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這些年來,宋志平從總經理到董事長,完成了從一個親歷親為的經營者,到一位企業集團戰略決策者、規劃制定者的跨越。2009年6月,宋志平被國資委任命同時擔任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的外部董事、董事長,開了由一個人同時擔任兩個大型企業董事長的先河,成為國資委董事會試點工作中又一新的嘗試。宋志平被華夏日報等媒體譽為“最忙的董事長”。
作為兩個央企的董事長,宋志平說“忙碌的蜜蜂沒有懈怠的時間”,希望自己以實際行動,為國資委試點工作和我國董事會、董事職業化進程積累經驗。事業是個過程,只有一直向著正前方,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成功!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