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了大漏?4萬元拿下上億元應收賬款!
據媒體,近日在阿里拍賣平臺上,一起4.22萬元拍下賬面價值上億債權的拍賣事件,引發了網友不少的關注。
深圳一家公司總金額高達1.15億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預付賬款被拍賣,最終被人以4.22萬元的價格拍下。
從拍賣公告給出的4張應收賬款明細表看,不少知名公司都被列為了債務單位,如周大福、周大生、周六福等,還有部分個人,甚至包括上海黃金交易所,賬款從幾萬到上百萬不等。
據數字建材DataBM.com了解,2022年,混凝土全行業應收帳款超1萬億,同比上漲了8.24%,占全年營業收入的52.23%。混凝土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墊資業態難以改變,應收帳款居高不下,弱小企業不得不退出。這一直都是混凝土行業難以改變的現狀。那么,混凝土企業為何會一直深陷應收賬款“泥潭”呢?
1、目前多數地區混凝土市場呈現“僧多粥少”的狀態,混凝土企業在承攬業務過程中競爭異常激烈,一些企業為了拿到更多的市場,不僅不斷降低價格,還增加很多“優惠”措施,比如降低付款比例、墊資施工、延長支付期限等等。商混行業大,但企業分散,市場混亂,想獲得市場話語權可謂難上加難。
2、太容易被“找茬”。混凝土產品可以產生爭議的環節太多,從質量、數量到送貨時間等環節,都容易產生爭議,而混凝土在這些環節又難免產生一些瑕疵,因此常常被抓住把柄,扣款或拖延付款。
3、票據多,管理難度大。混凝土行業普遍實行一車一票,一個攪拌站一年的送貨單達到數萬張,甚至更多,這么多票據要實現有效的管理,難度相當的大。
4、收貨人經常變更。受現場條件制約,在送貨單上卡子的基本上是外協農民工或層次較低的管理人員,這部分人員流動性很大,在產生糾紛時無法確認其有效身份。
5、銷售對象層次參差不齊。混凝土企業銷售產品的對象差異非常大,有總承包企業、專業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跨度比較大,從特級總承包資質企業到沒有資質,從注冊資金幾億到幾萬都有,老板學歷從博士到小學都有。
6、混凝土行業銷售均屬于賒銷。混凝土行業發展到現在,在銷售中現款交易或給付預付款的極少,絕大部分還是賒銷。
7、公章使用不規范,合同簽署人無有效的授權。由于眾多的項目都是由外地建筑公司承接,其僅僅在本地派出項目部,在混凝土銷售合同簽署時也僅僅使用項目部的印章,而不是其法人章或合同章,在產生糾紛時對合同主體的認定存在一定的困難。
8、營銷人員業務水平較低。目前混凝土企業銷售人員的業務水平普遍較低,文化水平平均不到高中學歷,對混凝土的專業知識、合同管理的相關知識以及法律知識掌握較為欠缺。
加之,2022年是房地產行業面臨巨大變局的一年,地產企業時而爆雷,多家房企面臨債務危機,引發多項連鎖反應,投向房地產資金逐步減少,行業融資環境仍然緊縮,加之疫情等不確定因素,致使混凝土企業在回款方面也遭遇到了更大挑戰。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