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水泥:善弈者謀勢
安多水泥全貌
企業就像一盤棋,企業家就像棋手,“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何謂“勢”,《孫子•勢篇》有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這話是說,洶涌奔騰的水能把石塊漂浮起來,這就是勢。
“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意思是說戰爭中因為有勢在起作用,于是產生了戰局如轉圓石之形,決積水于千仞之山之形。企業經營也宛如御軍對壘,善謀者故能以小搏大、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縱觀安多水泥的發展澎湃激蕩,走出了一條強勢崛起之路。
安多“嬗變”之路
安多“領航人”王志榮
安多水泥全稱夏河安多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前身是國有企業夏河縣水泥廠,一個國有企業為何轉而成為民營企業?這還要從國有企業改制說起。
夏河縣水泥廠始建于1972年,在那個年代,由于都是計劃經濟,國家統配統銷,因此,水泥廠的生意可謂順風順水,十分紅火。改革開放后,計劃經濟的大門逐漸關閉了,市場經濟的大門迅速開啟,老國企“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日子沒有了,在冗員過多、設備陳舊、機制僵化等多重原因作用下,企業舉步維艱。轉折點出現在1992年,安多水泥的領航人王志榮走上了前臺,窮則思變,面對嚴峻的現實,在王志榮的帶領下,1998年底企業改制成全員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
成功改制以后,王志榮帶領改制后“當家做主”的安多人,依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的否定自己的過去,熱情地構建自己的未來。1999年,他們借助政府和金融部門的支持,加上員工的集資,建成了6.6萬噸水泥生產線,生產規模得到了擴大,勞動生產率有所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得到培育。之后,安多建材制品公司,頭道河水電站等項目相繼建成,并進入房地產開發行業,2003年安多水泥投資1.2億元建設一條1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008年10月投資3.5億元建設一條日產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并配套4.5MW余熱發電裝置,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系列堅實的腳印踏出了安多水泥的成功之路。如今,依托水泥主業成立的安多集團已經控股夏河安多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夏河安順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臨夏安多園工貿有限責任公司、夏河安多水泥制品有限責任公司、甘肅錦鳳翔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公司,主營業務涵蓋水泥、房地產開發、能源開發、畜產品加工等產業。
安多集團的主導產業--水泥,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在市場上打出了響亮的名頭,“安多紅”成為了甘肅省著名品牌,市場范圍覆蓋甘肅省甘南州、臨夏州、定西市、四川省阿壩州、青海省黃南州、果洛州等地區,在市場覆蓋區域具有良好的品牌影響力和服務優勢,市場前景廣闊。
勾勒日產萬噸生產線的宏偉藍圖
在采訪的過程中,安多集團副總經理夏溦不無自豪表示,“企業下一步的計劃是建設日產1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
安多水泥地處羌塘高原的安多藏區,這里有澄澈湛藍的高原湖泊,夏季更是有牛羊遍布鮮花燦爛的綠色草原。然而,全球聞名的可可西里、藏北羌塘無人區、以及紅軍長征最艱苦的草地穿越,也是在這一片土地上。自然,在這個自然環境差和經濟落后的地區,因此,在這個風景秀美,自然環境差和經濟落后的地區,建設一條日產萬噸水泥生產線并不容易讓人理解,市場容量在哪里?如果建成之后區域交通不便,產品能否有競爭力?通過與夏微的深入交流,筆者才徹底了解安多水泥膽識與氣魄的動因。
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對水泥的需求創造廣闊的市場空間,康家崖-臨夏等三條高速公路,西寧-合作鐵路、蘭州-合作-川主寺等三條鐵路,合作-岷縣二級公路等多條省級公路、夏河拉卜楞機場、甘南黃河上游生態工程、藏區牧民定居點工程等重點項目即將開工建設或已經納入規劃。同時,甘南境內水能資源豐富,有白龍江、黃河、洮河、大夏河“一江三河”及其120多條分支河流,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61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215萬千瓦,當前區域水電資源開發正蓬勃興起,多項大型水電工程正在集中興建,筆者在去安多公司的路途上也見證了區域水電建設的步伐,公路依大夏河蜿蜒,沿途約10公里即可見到一座水電站正在動工。
同時,安多水泥輻射市場落后產能分布集中,在國家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良性發展、淘汰落后產能政策力度逐漸加大的情況下,區域內的立窯等落后產能將逐漸被關停,也是促動安多水泥興建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主要因素之一。
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另一方面也將使得建材產業的資源供給、產品運輸方面的成本有效降低,為建材產品市場擴展創造了良好的平臺,據了解,規劃建設的夏河鐵路貨運站即在距安多水泥廠區8公里遠處,2009年,安多水泥已與四川阿壩州簽訂了15萬噸的供貨合同,今后通過蘭州-成都鐵路貨運,安多公司的市場觸角將會進一步延伸,市場容量更加擴大,在川西北的水電開發、災后重建分得一杯羹。
據悉,安多水泥原本計劃是投資興建一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并已經委托設計院開展項目設計工作,但在對市場前景的樂觀預期作用下,企業毅然改為建設一條日產萬噸水泥生產線,并正在進行項目的土地等各方面前期工作。
安多公司企劃負責人向筆者表述,“如果需求企業要與安多公司簽訂1萬噸的水泥合同,安多可以保證供應,但如要簽訂5萬噸的供貨合同,由于安多產品供不應求則無法滿足”,這也是安多公司所面臨的水泥市場良好行情的真實寫照,由此可見,安多水泥興建大型水泥生產線不是盲目決策,如此的膽識和氣魄是建立在科學的分析理性基礎之上。
如果項目能夠順利的成功實施,這將是西部地區第一條日產萬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對于壯大安多水泥自身的規模,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實力,促進區域水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均大有裨益。
以水泥產業為核心打造“三駕馬車”
甘南州資源豐富,安多水泥廠周邊是連綿起伏的大山,也為水泥廠便利地提供了石灰石礦,安多水泥已經取得周邊超過5平方公里的開采權,可供擬建的日產萬噸水泥生產線使用2000年以上。“甘南不僅有豐富的礦藏,風能、太陽能等也十分豐富,還有水利、草場、森林和旅游等資源優勢。”夏微說,“將這些資源與人才、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經營管理整合,資源優勢是會變為經濟優勢的”。因此,安多水泥積極發展以水泥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發揮資源優勢,打造建材、能源、畜牧產業“三駕馬車”,相互關聯而又相互融合。
為了做大水泥產業,凸顯核心競爭優勢,安多水泥積極延伸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完善產品結構,加強市場掌控能力,積極發展新型保溫材料、商品混凝土攪拌站,進入房地產開發等下游產業,當前企業正在利用甘肅省建材科研設計院的專利技術正在建設10萬立方米的自保溫砌塊生產線,在臨夏建設20萬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攪拌站。
安多水泥在穩固發展水泥及相關產業的同時,發展新能源產業。企業瀕臨大夏河,水力資源充足,可開發水能資源量為6.91萬千瓦,早在2001年安多集團已經涉足水電產業,投資興建頭道河水電站,如今又正在興建總裝機容量為1500KW的安順水電站。同時,積極與中國華電新能源公司等大型企業合作,利用區域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實現從資源優勢到經濟優勢的轉變,當前安多水泥已經設立光伏輻射站、70米測風塔各一座,對地方風力資源和光伏資源進行科學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同時又在建設4.8MW風電試驗場一個,為下一步新能源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為進一步開發甘南優勢畜產品資源,安多集團已經收購了甘肅省錦鳳翔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并積極與四川、吉林等地肉食品加工企業達成合作共識,借助外部人才、技術的優勢與自身的長處相融合,謀求畜牧產業發展。
“缺乏產業支撐是甘南州經濟發展的瓶頸,只有發展相互支持的產業經濟才能促進甘南經濟跨越發展”,安多領航人王志榮是這樣認為的,他也是致力于如此做的。
觀安多發展之歷程,看安多今朝之蓬勃待發,企業借政府與金融機構支持之勢烘云托月,融區域資源豐富勢集合趨勢,攻市場空間之勢主動出擊,望安多之未來必能借日生輝、蔚成大勢、一領風流。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lch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