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下鄉”惠民 令人期待
“建材下鄉”一舉多得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這是繼“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之后的“第三次下鄉”。對農民來說,建房子是比買家電、汽車更重要的大事。
“建材下鄉”的實施,將可帶動大量建材產品的需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農村居民,大部分住的還都是磚瓦房,把磚瓦房改為鋼筋混凝土的房子,改善居住環境,這對農民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對農村消費市場將會起到有力的拉動作用。
2009年我國不少地區都在繼續推進農村住房的改造建設工作。根據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估算,通過財政補貼政策,“建材下鄉”將激發農民建房在原有基礎上增長10%—15%,則每年可以拉動國內消費5500億元至6000億元,全國至少將有1500萬至2000萬戶農村家庭、約6000萬至8000萬農民受益。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也曾指出:“需求的不足可能在2010年、2011年出現,因此政策的推出,無論是對建材商,還是對拉動需求都非常有意義。”
一系列的新建房、危房改造工程的鋪開、“建材下鄉”政策的出臺,使政府能更加全面協調各方力量,加快新農村的建設。
建材下鄉如何惠民
文件一出,“建材下鄉”可能涉及的行業已經作出積極響應。
中國水泥行業協會會長雷前治表示,水泥行業已經就“建材下鄉”做了很長時間的調研,正在積極爭取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 陶瓷工業協會也在第一時間開會商討如何制定、細化“建材下鄉”的執行和實施規則。
而暫時還未被列入“建材下鄉”范圍的地板、櫥柜、家具、照明等行業也反響積極,認為農村住房的建設也可帶動這些行業的發展。
然而,與建材行業和廣大農民的熱情相比,“建材下鄉”實施的難度恐將使細則遲遲難以出臺。國家相關部門及建材行業權威人士透露,“建材下鄉”政策的細則出臺短期恐怕沒有時間表。
有報道稱,最近上報部委的方案中就包括了兩種補貼方式:對農民購買的水泥、玻璃等材料的銷售發票價格的15%做現金補貼、最高不超過1萬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建材下鄉”需要注意幾個問題:補貼資金如何監管、哪些建材品種有資格參選。有業內人士擔心,建材下鄉補貼如果在建材購置環節施行,最終獲利最大的可能是建材生產企業,國家補貼可能被建材生產廠家套走而非惠及廣大農民。
業內人士分析說,與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不同的是,建材品種繁多,價格差別非常大。比如,同樣能滿足日常使用要求的兩套衛浴設備,便宜的僅需幾百元,好品牌的則賣到上萬元。這樣一來,企業可能在出廠、零售等環節加價,把國家補貼套走,農民實際上得不到實惠。所以他建議,為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應該實行工程造價補貼而非建材購置補貼。
因此,基層干部和農民最希望的,是“建材下鄉”的政策。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hn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