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水泥企業產業鏈發展之路——記2010第二屆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高峰論壇
2010第二屆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高峰論壇
4月份的北京春意盎然,生機勃發。4月2日,由中國中國水泥網和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共同主辦的2010第二屆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落下了帷幕。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百余名來自水泥、混凝土及相關行業的的政府領導、技術專家、上下游企業代表濟濟一堂,圍繞“水泥企業快速進軍混凝土行業”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全面的探討。
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導覃維祖,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孔祥明博士,墨西哥CEMEX公司混凝土中國區總裁劉效峰,意大利水泥集團中國區總裁馬維平,華新水泥副總裁柯友良,華潤水泥市場總監紀友紅,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化民,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肖燦等嘉賓出席了此次高峰論壇。
產業結構調整是水泥企業當務之急
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模做精彩報告
2009年,盡管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4萬億等投資政策拉動下,水泥行業發展得紅紅火火。2009年產量16.5億噸,增速由2008年的4.3%飆升到2009年的16.1%,實現利潤400億元,產量、利潤均創歷史最好水平。但是在表面大好的形勢下,產能過剩的暗流卻在涌動,國家抑制水泥產能過快增長的38號文件明確指出,“在建和擬建產能全部完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產能將嚴重過?!?。
在目前我國的水泥產業形勢下,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模認為水泥產業進一步的發展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水泥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企業家們的當務之急;并指出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是完善產業鏈、降低市場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舉措,也是國際水泥企業的發展現實。他根據近幾年對水泥企業發展預拌混凝土的情況所做的調研和思考,高屋建瓴地從全局角度介紹了水泥企業發展預拌混凝土產業7大戰略舉措:學習認知新行業、建立集料供應基地、發揮資本優勢、產業規模化、合理布局集群式發展、技術高水平起步、水泥與混凝土一體化發展。
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的經驗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工業格局出現了新的變化,面對資源與環保的要求,市場經濟及“禁限”政策的影響,以及混凝土多種新組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預拌混凝土行業呈現高速增長,并由粗放型向技術及服務型轉變。
但是,當前我國混凝土產業行業集中度低、產品量大但附加值低、生產工藝比較簡單的現狀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市場處在低層次、低水平的競爭狀態,更多的企業在爭價格、爭應收的階段,給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弊端。
面對此種態勢,北京金隅混凝土公司總裁郝智濤著重從混凝土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分析了水泥企業產業鏈的延伸戰略,在他看來混凝土產品本身差異性不大,客戶需求的是質量好、價格低、有增值服務的產品,在保證質量和服務水平基礎上,對混凝土企業來講,只有混凝土的混凝土的單方面成本低于對手,才能使企業獲得市場競爭的優勢,贏得市場,同時充分發展水泥企業的產業鏈優勢,降低水泥、砂石的原材料價格是成本控制的關鍵點之一。這種核心競爭力策略的選擇也與北京混凝土市場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的企業生態息息相關。從金隅集團混凝土產業近幾年的發展來看,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是成功的,實現了兩大產業的雙贏。
華潤水泥混凝土產業與金隅無論從市場形態和發展策略均有所不同,華潤水泥混凝土產業的發展根植華南的大區域布局,因此,企業更多的是選擇從戰略層面贏得優勢。華潤水泥市場總監紀友紅表示,對于欲進入混凝土行業的水泥企業而言,混凝土產業的定位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為什么進入混凝土產業?采取什么樣的發展戰略,是并行不悖,還是有主從輕重?這將決定產業的遠景發展。華潤水泥選擇了混凝土與水泥產業共同發展、穩步推進,控制渠道,達到了控制終端市場的目的。華潤水泥混凝土產業的發展選了進入二、三線城市的新興市場,進入后建立行業規則,經過短時間的培育把市場做起來,同時利潤也比較客觀。當前,華潤的混凝土產業已經延伸到了23個縣市,擁有36個攪拌站,產能超過2000萬立方米,水泥與混凝土產業實現了協同發展。
可持續發展下的混凝土產業
發展低碳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水泥、混凝土產業均大有可為,同時也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據清華大學教授、博導覃維祖介紹,如果通過在今后新的建筑結構盡量節約使用混凝土;混凝土要盡量節約使用水泥;水泥要盡量節約使用熟料;在今后20年里,以上三個辦法是行業降低碳排放的主要工具,其凈效應將可以節約50%的熟料。同時,覃維祖表示混凝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是建立與環境友好的混凝土技術基礎,它包括三層內涵:節約混凝土包括水泥等原材料;混凝土研究與實踐整體論;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相當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對促進經濟、社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尤其顯著。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孔祥明博士以“聚羧酸減水劑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應用”為題,在分子的層次、從原理的角度、以應用為依托詳細介紹了聚羧酸減水劑的科學研究……進展、技術特性、實踐優勢及具體應用。這種減水劑的科學有效使用,將可以極大的節約資源的消耗。
中國混凝土產業需要政府和行業的共同努力
CEMEX公司代表在中國正式會議上首次亮相并發表演講
世界最大的混凝土生產企業,墨西哥CEMEX公司混凝土中國區總裁劉效峰的參與成為本屆高峰論壇的一大亮點,這也是CEMEX公司在第一次在中國正式會議上亮相并發表演講,引起與會領導和企業家的充分重視和熱烈討論。
談到中國混凝土行業發展,劉效峰認為問題很多,這也是業內的共識。首先是行業進入門檻,在中國混凝土行業幾乎沒有進入門檻,無論是投資門檻還是技術門檻都沒有,誰都能夠進來,造成目前行業內無序競爭嚴重。
其次,混凝土以及上下游企業的不正規也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應收賬款問題使得混凝土企業生產資金負擔嚴重;再比如普遍存在的逃稅問題,都進一步積壓正規企業在行業的發展空間;此外,有些地區的砂石、混凝土行業受到地方勢力控制,種種不規范的現象都在阻礙正常的市場秩序。
最后,劉效峰講,中國混凝土產業的發展已經出現不計成本、不計質量、不計可持續發展的苗頭,這和他20年前剛剛畢業時面臨的中國全民干建材的情形類似,行業標準的落后影響整個產業的標準化、工業化和綠化。他希望混凝土協會能夠代表行業進一步和政府溝通,比照水泥產業政策,及時出臺混凝土行業相關的政策,加以控制和引導,營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行業內企業也應當積極配合混凝土協會的工作,共同促進行業發展。
為期2天的會議已經結束,專家各自精彩的發言,從不同的角度暢談水泥企業投資混凝土產業,這里有對混凝土產業現狀的觸摸,有對行業未來發展的分析,有對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成功經驗的分享,有對技術前沿的感知,有對政策滯后的擔憂……但是,共通的是對水泥企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共識,與會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均認為,當前是混凝土產業發展的最佳期,越來愈多的水泥企業就進入混凝土產業達成了一致。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lch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