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推進關鍵領域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是重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余斌在2010年水泥峰會上發表演講
2010年中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是非常復雜的。中央工作會議明確指出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要鎖定以下三個目標:
1、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方面防止經濟增長速度的再次大幅下滑,一方面在資產價格和物價上漲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簡單的追求更高的經濟增長。
2、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與發展方式轉變。溫總理在會議中用了相當大的篇幅闡述了2010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內容。
3、加強資產泡沫與通脹預期管理。
從這三大目標中可以看出2010年我國經濟結構的復雜性。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展,如果經濟增長速度過高就可能加重資產泡沫和通脹預期,反過來要抑制資產泡沫和物價增長,經濟增長要付出一定代價。同時經濟增長速度也是我們加快結構調整和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外部環境,速度過低很多企業在結構調整中被淘汰,大量下崗職工可能就難以成功實現再就業,三大目標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
2010年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預期目標為:
1、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09年為8.7%)
2、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09年為910萬),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09年為4.3%)
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09年為-0.7%)
4、國際收支狀況改善,增加進口、增加對外投資改善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狀況
對2010年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大致有以下幾點預期:
1、經濟增長:“前高后低”,在一季度經濟增長達到近期高點之后,面臨下行壓力(“二次探底”、W型)不斷增加。下行壓力來自于:
(1)通脹壓力加大(2月份CPI上漲2.7%,離3%的目標已經很接近,PPI上漲5.4%),如果物價繼續呈現上漲趨勢,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上做一些調整,將會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的影響。
(2)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整。兩會期間很多人議論房價上漲過快,政府在房地產政策上正在做一些調整。
(3)出口增長難以保持高速增長。關于人民幣匯率的問題,2010年整體經濟面臨國際環境要好于2009年,但是由于世界經濟前景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加上中國與主要貿易國之間存在貿易落差進一步增加的情況一季度出口增長保持30%左右,單從全年來看難以達到一季度的水平。
從短期波動看,經濟增長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經歷了連續7個季度下滑以后,在政府經濟政策干預情況下2009年二季度明顯反彈,到四季度達到10.7。很多人預計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達到12%左右,達到一個新的高點,二季度開始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
2、消費:所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相當大程度上是要擴大消費,提高消費占GDP的比重,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為歷史最高增幅。2010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9%,著力消除制約消費擴張的制度性障礙。2010年消費增長將相對穩定,保持較高水平,問題是在擴大消費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一些治標的辦法,比如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汽車購置稅優惠等治標之法,而制約消費擴張的制度性障礙沒有得到解決。比如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遠遠低于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政府公共服務支出占總支出比重顯著低于同等收入水平國家的平均水平;居民尤其是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基尼系數持續攀升。要成功實現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降低經濟增長對出口投資的依賴,將經濟增長動力轉變到消費上來,就需要政策從治標轉向治本,逐步解決制約消費的一系列制度性障礙。
3、通脹壓力加大:
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當前工業生產領域存幾乎所有的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和供過于求的壓力,在農業生產領域糧食生產連續六年豐收,工農業產品供給充分,因此物價不可能大幅上升。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物價始終是一種貨幣現象。通貨膨脹,其中1994年CPI漲幅高達24.1%。從1978年以來M1、M2的長期波動和物價走勢看,每當貨幣供應量增速進入擴張區間都會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而且延續的時間越長通脹率越高。自2009年3月起,M2增速突破25%,12月末同比增長27.7%;7月起M1增速突破25%、10月起突破30%,12月末同比增長32.4%。受M1、M2增速不斷加快的影響,CPI于2009年7月觸底、11月有負轉正、12月上漲1.9%,今年2月漲幅已達2.7%。
在當前供大于求的市場環境下,貨幣向物價的傳導機制會不同于短缺經濟時期。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首先會推高資源型產品如土地、礦產品等價格。由于流動性泛濫、投機活躍,資產價格上漲并形成泡沫,如房地產市場,通脹預期不斷加強。最后,在成本上升、比較收益發生重大調整的共同推動下,供求平衡相對脆弱的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并逐步向普通工業產品傳導。
4、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整:
200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大幅增長,全國住宅銷售均價接近4700元/平方米,比2008年均價上漲了813元/平方米,漲幅接近25%,為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漲幅最高的一年。
亞洲金融危機源于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金融危機則是美國房地產和基于房地產抵押貸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發的。兩次危機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我國房地產泡沫化,其危害同樣難以估量。
5、出口增長面臨新壓力:
2009年,出口下降16%,貿易順差減少34.2%,對經濟增長產生了較大負面沖擊(消費對GDP增長貢獻4.6個百分點、投資貢獻8.0個百分點、進出口貢獻-3.9個百分點)。
2010年1-2月份,出口增長31.4%,進口增長63.6%,貿易順差下降50.4%。中國出口形勢面臨一系列的挑戰,主要原因在于:
(1) 刺激性政策退出后面臨重大調整,緩慢且中長期偏離正常增長水平。
(2)發達經濟體居民消費不振,實體經濟恢復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為保護其脆弱的實體經濟、有限的就業崗位和維護社會穩定,金融保護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逆全球化思潮不斷蔓延。
(3)美元匯率在波動中呈現貶值趨勢,相應地人民幣對歐元、日元相對貶值,國際社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再次高漲。
總體而言,2010年中國經濟保持9%左右的增長速度應該不成問題。2010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宏觀經濟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增強針對性與靈活性,穩定經濟增長,既要防止增長速度再次下滑,業務必要簡單追求更高的速度;穩定物價,使消費物價保持在3-5%左右,防范物價和資產價格的過快上漲。著力推進關鍵領域改革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關鍵領域的改革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明顯作用的領域的改革,比如資源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國有企業機制的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擴大消費,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推動服務業的改革與發展,把經濟發展增長從過去過度依賴于工業制造業快速擴張逐步轉變為依靠服務業的發展;逐步改變過去資源高消耗環境高污染的粗放型的增長轉變到資源節約環境又好的增長;中低端產業形成的明顯競爭優勢轉向未來中高端緩解形成競爭優勢。
只有著力推進關鍵領域的改革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才可能在中長期持續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jss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