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冀東、華新等水泥企業呼吁提高市場集中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份,全國水泥產量21.3萬噸,同比下降10.5%。另據統計,2022年水泥熟料產能利用率僅為65%左右,比2021年下降10個百分點。水泥需求嚴重下滑的背景下,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愈發突出。
對此,海螺水泥曾表示,水泥行業供需矛盾還是比較大,供給過剩達到30%至40%。惡性競爭的情況下,市場完全供大于求,這將對行業造成嚴重打擊。
行業亟待解決去產能問題
冀東水泥3月30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透露,水泥行業屬產能過剩行業,底部還未真正到來。各地政府和發改部門不斷推動行業去產能工作,由政府主導實行采暖季錯峰及重污染天氣錯峰等措施削減了一部分產量。
自2014年水泥行業的錯峰生產首次在兩會上被提出后,各省水泥行業先后加入錯峰生產行列,經過多年發展,全國水泥錯峰生產的地域和時間逐步常態化。錯峰生產措施有效幫助水泥企業緩解供給壓力。
近年來,面對市場需求減弱,行業錯峰生產時間也在持續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尤其是在2022年,各地錯峰生產時間增幅明顯,執行力度也更勝以往。如今,受市場需求未達預期,企業出貨量不高,環保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要求再次延長錯峰時間。
據市場反饋,二季度貴州地區企業計劃錯峰停窯60天,去年二季度貴州要求每條生產線在錯峰生產停窯40天基礎上再增加5天錯峰生產停窯時間,即45天,今年又增加了15天。
不過,逐漸增加的錯峰生產時長難抵產能過剩“膨脹“,業內人士表示錯峰生產的邊際效應在逐漸遞減。尤其在老少邊窮地區,缺少資金及政策的支撐,錯峰生產的力度和效果勢必會逐步下滑。
對此,華新水泥表示,盡管“錯峰生產常態化”以及其他措施會壓縮水泥供給,但需求下滑、產能過剩依舊是當前水泥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去產能仍然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需求持續萎縮、市場競爭加劇,水泥企業呼吁提高行業集中度
當前國內水泥行業已經步入新的發展周期,對于未來國內水泥行業發展趨勢,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首席分析師鄭建輝表示中長期來看,水泥市場需求是持續萎縮的。
水泥行業下行趨勢或將常態化,在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局面未有明顯改觀的情況下,需求下滑也將加劇市場競爭。世紀新峰雷山水泥董事長諸葛文達曾在中國水泥網主辦的“水泥經濟50人論壇”上提議,面對當前形勢,大企業要主導產能整合,進一步提高市場集中度。中小企業在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及時轉型發展。
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水泥行業中排名前十的水泥企業(CR10)市場集中度為60%左右,排名前五的企業(CR5)市場集中度僅為46.7%。盡管水泥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逐年遞增,但相比于歐美、日本等國家,仍處于較低水平。
華新水泥方面認為,在需求快速下滑及預期轉弱的局勢下,僅僅“去產能”已經不能保障行業中長期的健康發展,加大去產能力度和提高行業集中度水平成為水泥行業當務之急。
冀東水泥曾提及,要引領行業積極推進整合,提高市場集中度,維護良好行業發展生態,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實現合理的利潤和產能的縮減。
海螺水泥也表示,當前水泥行業集中度沒有很高,部分地區存在價格戰或惡性競爭的情況。通過提升集中度或者淘汰落后產能,水泥的價格穩定性是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的。
編輯:孫蕾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