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周]環保產業:水泥業后NSP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低碳經濟浪潮越來越兇猛,水泥工業還為摘除“兩高一資產業”(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業)、“產能過剩產業”黑帽子,有被戴上了一頂“高碳產業”的“黑帽子”。三頂“黑帽子”的壓力下,水泥行業如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論壇”上,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徐永模在會上表示,中國水泥行業應將結構調整、創新發展、低碳經濟作為主要發展途徑。
3月25日,“2010國際水泥周”系列會議之“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論壇”在上海新天哈瓦那大酒店舉行,中國建材聯合會專職副會長、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徐永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節能中心科技發展促進中心水專項工作辦公室主任孔祥娟等行業領導,海螺川崎、天津院、合肥院、以及華新水泥、金隅集團新北水水泥、越秀水泥等水泥窯處理廢棄物先進技術設備生產企業和實踐企業出席了會議,發表自己的觀點。
中國建材聯合會專職副會長、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徐永模
隨著技術的發展,水泥產品的同質化水平日趨高,如何在未來水泥市場競爭中掌握核心競爭力?徐永模會長建議企業應當在資源戰略中,占有稀缺、有限的各種資源,例如以現有成熟技術為基礎,在石灰石礦山、工業廢渣、尾礦、粉煤灰、礦渣、煤矸石、電石渣等傳統資源中加大投入力度。而在新興資源領域:發展利用水泥窯處理各種下水污泥,生活垃圾,工業危廢物、污染土,不失為一個既有經濟效益、又能贏得社會效益的好出路。可以說,環保產業將是水泥行業后NSP時代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之一。
然而,從會上了解到,水泥窯處理各類垃圾技術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而現階段,生活垃圾等處理技術推廣更是缺乏現實條件,寧波舜江水泥公司總經理葉伯豐在會后向記者表示,目前垃圾處理最缺乏的是政策上的支持,進展比較艱難,“只要把垃圾處理列入政府政績考核,或許接下來其他問題的解決將會容易地多”。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節能中心科技發展促進中心水專項工作辦公室主任孔祥娟
在各類垃圾處理技術中,污泥處理的現實推廣難度相對而言較為小。孔祥娟主任認為,長期重視污水處理而忽略污泥處理處置的現狀,導致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相對發展緩慢。目前污泥處理處置運行能耗過高是影響污泥處理處置規模化推廣應用的一項限制性關鍵因素。預計今后在污泥處理處置的節能降耗技術方面將有較大的突破。在國家土地資源日益緊缺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發展污泥等循環處理利用的運行模式是大勢所趨。污泥土地利用和建材綜合利用將成為研究熱點,前者的技術難點在于污泥中重金屬的去除和土地利用泥質的保證,后者在于運行能耗的降低和諸如二噁英控制等二次污染防治技術的成熟。
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企業已經有利用水泥窯處理廢棄物的嘗試,本次會議還要請了華新水泥、金隅集團新北水水泥、越秀水泥、太平洋水泥等已經在這方面有較成功嘗試的企業到場分享經驗,在最后的現場互動環節,現場代表與嘉賓們展開了熱烈的互動探討!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lq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