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周]諸葛培智:初析長三角水泥產業
上海水泥協會會長諸葛培智
長三角地區09年水泥累計產量26166萬噸,同比增長6%。過剩問題依然嚴重,據統計,過剩產能約為7000萬噸。然而,在這樣的壓力下,水泥行業發展仍有希望,在25日“2010國際水泥周”之“長三角水泥市場峰會”上,上海水泥協會會長諸葛培智如此表示,他認為,作為水泥行業發展的先行地區,下一輪水泥技術改造將以“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利用廢棄物”為主流趨勢。他在會上分析了長三角地區的產業現狀和未來趨勢。整理如下。
一,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是國家戰略
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是國家戰略,2007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上海主持召開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充分發揮區域優勢,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實現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增強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指由江浙滬三省市中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揚州、南通、鎮江、湖州、寧波、紹興、舟山、溫州、嘉興、常州等16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區域。面積占全國的2.1%,人口占11%,GDP占22.5%,財政收入占31.5%,吸引外資占35%以上。
2009年江浙滬三地生產總值達71794億元,長三角GDP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看成一個經濟體,去年其GDP總量排在全球第11位,列俄羅斯之后、韓國之前。
2008年9月《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這份由國務院發布的文件將長三角區域范圍界定為“上海、江蘇和浙江的全部區域”,并要求積極推進泛長三角區域合作。
《意見》中指出,要將長三角地區建成“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并規劃出2012年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比全國提前8年。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兩省一市地區在率先發展、科學發展、一體化發展和促進和諧發展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
此外,《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也即將出臺,目前已經上報國務院審議。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陳宣慶2月2日在國務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最新版《規劃》提出要完善定期會商制度,繼續完善上海、江蘇、浙江的兩省一市“省市長”定期協商會議機制,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市長峰會的作用,完善長三角合作的制度建設。
經濟的持續增長,將有力保證長三角地區的水泥行業的快步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水泥發展大環境
哥本哈根會議之后,低碳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熱點,中國發表低碳承諾,在2020年前,減碳40%-45%。這對水泥等許多高碳行業來說是一個挑戰。2009年11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 引用了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的一份“令人不安”的新報告,報告中指出了中國六個行業的挑戰:2009年鋁業的產能利用率預計為67%;風力發電為70%;煉鋼為72%;水泥為78%;化工為80%;煉油為85%。然而,龐大的額外產能仍在建設中。
據國務院統計分析,2008年我國水泥產能18.7億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11億噸,特種水泥與粉磨站產能2.7億噸,落后產能約5億噸,當年水泥產量14億噸。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418條,產能6.2億噸,另外還有已核準尚未開工的生產線147條,產能2.1億噸。
這些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產能將嚴重過剩。諸葛培智認為,2015年-2018年,全國水泥產量將達到18億噸,將是水泥行業發展的拐點。
產能過剩已經是當前水泥行業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
2009年8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要求控制產能過剩,并推出四大舉措。一要嚴格市場準入;二要強化環境監管;三要嚴格依法依規供地用地;四要實行嚴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
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轉發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監察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人民銀行、質檢總局、銀監會、證監會等部門文件( 國發〔2009〕38號)《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建議以六大措施控制產能過剩。
措施一:暫停建設
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執行等量淘汰落后產能的原則,對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對不符合上述原則的項目嚴禁開工建設。
措施二:提高標準
新項目水泥熟料燒成熱耗要低于105公斤標煤/噸熟料,水泥綜合電耗小于90千瓦時/噸水泥;石灰石儲量服務年限必須滿足30年以上;廢氣粉塵排放濃度小于50毫克/標準立方米。
措施三:節能減排
支持企業在現有生產線上進行余熱發電、粉磨系統節能改造和處置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及垃圾等。
措施四:嚴格市場準入
進一步提高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傳統煤化工等產業的能源消耗、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準入門檻。 嚴格核發螺紋鋼、線材、水泥等產品生產許可證。
措施五:嚴格項目審批管理
各級投資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項目審批管理,原則上不再批準擴大產能的項目,不得下放審批權限,嚴禁化整為零、違規審批。
盡快修訂完善政府投資項目核準目錄,在新的核準目錄出臺前,上述產能過剩行業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需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論證和核準。
措施六:形成合力
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標準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協調產業、環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抑制產能過剩、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合力。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10年2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壓縮和疏導過剩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堅決控制鋼鐵、水泥、電解鋁、焦炭、電石等行業產能總量。
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水泥行業完成淘汰落后產能7416萬噸。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7號),《通知》以電力、煤炭、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焦炭、造紙、制革、印染等行業為重點,確定了今明兩年淘汰落后產能的要求和目標任務。從外部環境限制、經濟手段限制以及嚴格執法和處罰三個層面,全面布控產能過剩行業的退出。[Page]
三,水泥生產形勢——投資拉動效應體現
2009年全國水泥增長近18%,突破16億噸達到16.28億噸,同比增長17.91% 。同時,2009年中國水泥出現了四大特點:
第一、2009年的水泥產量近16.5億噸,同比增長2.5億噸,相當于位居世界第二、第三的印度和美國水泥年產量的總和。
第二、水泥投資規模龐大。達到1,700億元,相當于“十五”期間的水泥投資總額!
第三、利潤創新高。行業利潤超400億元。
第四、行業并購整合顯著。2009年,中國建材組建北方水泥,紅獅收購江西華昌,金隅控股天津振興;亞泰收購金圓;華潤收購國投海南股權并購買春灣水泥在建項目,臺泥以38億元巨資收購昌興礦業,冀東收購秦嶺,中國中材控股祁連山。
與此同時,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高漲后開始回穩。據統計,1~12 月,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94,139 億元,同比增長30.5% 。12 月當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4.09%,較上月下滑0.1個百分點,中央政策開始指向調結構,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開始趨于穩定的重要原因。1~12月,增速最低的華東,為23.66%,是唯一低于全國平均增速的大區,但總量規模居各區首位。
根據下圖可以看出,水泥產量增速呈現著漲跌互現的趨勢,2009年成為產量增速新峰值,接下來會是繼續上行還是下跌?是V還是W?現在還不能下結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東固定資產則呈現了投資高增速低的現象。目前,華東仍是固定資產投資額最高的地區,但增速為23.66%是同比增長最少的地區是唯一低于全國平均增速的大區。其中,上海去年全年完成投資4,718.76億元,增長7.10%,是全國唯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10%以下。
同時,華東地區房地產投資也呈現規模大增速低的現象。江蘇省以3,338.58億元房地產投資成為09年全國房地產投資規模最大的省份,在全國的比重接近10%。江蘇,上海五省市的房地產投資增速分別是1%以及2%,為全國增速最慢的省市。
四,2009年長三角和上海市場特征——市場增長、價格下跌
長三角地區09年水泥累計產量26166萬噸,同比增長6%。過剩問題依然嚴重,據統計,過剩產能約為7000萬噸。過剩產能約7000萬噸.
其中,上海水泥消費市場在“十一五”五年期間,年消費量均在2500萬噸左右,達到歷史最高位;2009年同比增長13%,達到2700萬噸的高峰值。但水泥價格呈現低位徘徊,如圖所示。
2009年,江蘇省水泥行業總產量為14570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6%,約占全國總產量的9%,居全國第一。水泥熟料總產量為6800萬噸,同比增長10%,居全國第四;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總產量5000萬噸,與山東并列全國第二。
從一下兩表中可以看出,2009年江蘇水泥投資熱情不減。
江蘇省建材行業協會會長聶長蘭分析過剩原因認為主要是投資拉動造成。
江蘇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快,占全國第一位。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18751.6億元,增長24.5%;。
江蘇省水泥行業呈現出三大特點:
1、立窯“變身”為水泥粉磨站,帶來水泥粉磨產能過剩的新問題。粉磨能力約為2.05億噸 。
2、江蘇省水泥熟料產能主要集中在南京、無錫、常州、鎮江、徐州等蘇南地區,過剩嚴重。(全省還有立窯45座)。
3、江蘇處在浙江、山東、安徽3個水泥熟料產能大省具有成本優勢包圍中,每年進入江蘇的水泥熟料超過3000萬噸。[Page]
目前,江蘇省水泥市場有從蘇南市場向東部發展的趨勢。
浙江水泥行業的三個領先:淘汰落后、行業自律、產業集中度。
2009年,浙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萬億元,達到10742億元(見下圖),列江蘇、山東、廣東、遼寧、河南、河北、四川后,居全國各省市區第8位。
2009年浙江水泥產能16300萬噸,產量10796萬噸,同比增長6%(統計局7.2%)。
淘汰落后產能全國領先,實現全新型干法。
行業自律全國領先;
提高產業集中度全國領先:從“國退民進”到“國進民退”的典型。
江浙滬投資與水泥消費關系
長三角中的主要企業情況
海螺——要市場也要效益
海螺集團十二五目標為1000億元,海螺2009年實現營業額54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稅前)58億元,同比增長47%。2010年,有望實現營業收入超過600億元。經過3~5年的努力,裝備制造、節能減排項目等投產后,營業收入力爭突破千億元。
近幾年發展戰略仍以新建為主,收購兼并為輔。
南方水泥——整合初見成效
2009年,南方已發展到1.2億噸的產能,水泥和熟料銷售8000萬噸,銷售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長均超過50%以上。旗下共140多家企業。南方市場范圍覆蓋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江蘇、安徽東南部以及廣西北部,還包括一部分福建及相關周邊區域。公司計劃在未來1~2年內實現上市。
金峰為代表的蘇南水泥低價挑戰海螺、南方
上海市場價格比較
四角鼎立趨勢變化
上海水泥市場預測
預計2010年世博會召開的半年期間,上海多數建筑工地將停產,全年水泥用量預計下降至2000萬噸左右?!笆濉逼陂g,在世博會及配套基礎設施、中國金融中心建設、中國航運中心建設、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迪士尼樂園及配套基礎設施等第三產業項目的啟動,水泥消費市場將反彈,市場需求維持在2000萬噸左右。
上海水泥市場預測M
外省進滬水泥量趨勢
上海投資與水泥消費關系
四,新一輪結構調整——繼續整合、節能減排、產業鏈延伸
在水泥行業新一輪結構調整中,繼續整合、節能減排、產業鏈延伸將是行業主旋律,2009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視察海螺節能項目,關注水泥行業的節能減排問題。海螺是全國余熱發電規模最大企業,2006年來,投資15億元建設11套余熱發電工程,裝機規模達19萬千瓦,每噸產品可節電40千瓦時,企業每年可節電13.6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9萬噸。2007-2008年,增加投資21億元,在17個工廠全部配套建設余熱發電工程,新增裝機規模31萬千瓦,每年節電22億千瓦時,相當于節能原煤1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0萬噸。
典型環保項目
1、污泥處置-北京領先
由北京市政府、環保局、科委和金隅集團聯合投資的全國首條“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生產線”經過一年試運行,已于2009年10月28日正式常規運行,標志著每年87萬噸有毒有害城市生活污泥開始得到全面治理。
2、廣州越堡6000噸窯處理污泥
3、木瀆的污泥處理項目
華新金貓水泥(蘇州)有限公司正在上馬“污泥水泥窯煅燒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利用全蘇州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的2500噸污泥作為替代原料和生產燃料。
水泥企業處理城市污泥、RDF-生活垃圾取代水泥燃料等領域都有很大優勢。
目前上海水泥行業正進行以處理城市廢棄物為主的新一輪結構調整,目前上海水泥行業加大了清理小水泥產能的力度,發展環保生產線,關停了金山1500t/d、浦東水泥廠、海豹水泥廠2x600t/d、上海水泥廠2000t/d,四家水泥廠的五條新型干法生產線,關閉100萬噸/年以下的粉磨站;在水泥熟料減量的基礎上,投資約16億元,建設以處理城市廢棄物250萬噸為主要目標的大型新型干法生產線。發展協同處理污泥(環保)、200萬噸大型粉磨站、中轉配置-物流和深加工、混凝土拌站-深加工產業鏈。
諸葛培智會長在最后總結道:低碳經濟,產能過剩的壓力下,行業發展仍有機會;合作共贏是眾望所歸,應該扎扎實實做下去;下一輪技術改造將以“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利用廢棄物”為主流趨勢。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lq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