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億元需求 扮靚建材下鄉
早在2009年初,中國建筑(4.30,0.02,0.47%)材料流通協會就已經在工信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提出“建材下鄉”,并在中國建材商大會上設專門議題,就“建材下鄉”進行熱議。
為使拿出的方案比較符合農村實際狀況,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對我國部分省市進行了問卷調查,同時還組織人員對市場和自然村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結果得到了工信部及相關部門的肯定。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多種形式支持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建材下鄉”由此正式步入實施階段。
7000億元需求誘惑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建材下鄉”是一個繼“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以來,又一個惠及三農、拉動內需的新舉措。在后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為確保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達到預定目標,投資拉動的作用將逐漸趨弱,而依靠外需的拉動,又不是一個短期過程。因此,進一步擴大內需依然是擔當這個重任的主角兒。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在組織“建材下鄉”的前期調查數據中顯示,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共調查了農戶6372戶,其中2010年擬新建房屋的農戶有580戶,擬新建房屋農戶比率約為9%。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字顯示,我國2008年農村人口為72135萬人,以每戶家庭3.27人計算,約有農戶22060萬戶。
以此次調查為依據,計算得出2010年全國有新建房屋意愿的農戶約為1985.4萬戶。另據調查,平均每戶建房費用約為10.6萬元,預計農村建房整體消費額約為1.99萬億元。即使只有少量農戶新建房屋是由“建材下鄉”帶動的,也將是一個龐大的消費數字,這是政策上刺激引導的消費規模。
另外,還有農民自覺自愿建房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年均新建住宅面積為7.09億平方米,據此,按照農村建房成本1000元/平方米來估算,每年農村新建房屋市場就能直接拉動7000億元的建材需求。
以建材下鄉為專題,中國建材聯合會起草并提交了一份議案給政府部門。中國建材聯合會發言人表示,補貼議案可帶動人民幣800億元的農村建材消費。此舉可能使水泥、鋼材及玻璃生產商受益,特別是在農村市場擁有成熟銷售網絡的公司。中國建材聯合會的草案規定,建房成本超過人民幣10000元的農民,購買建材時可享受人民幣5000~20000元不等的補貼。該計劃預計將推行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名研究員表示,該計劃每年可帶動的建材銷售額預計將達到人民幣3120億元(假設7.8億農民人均開支人民幣400元)。
支持農民建房擴大內需、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聲勢浩大?!敖ú南锣l”成為2010年政府惠農的重頭大戲。
農村四盼“建材下鄉”
“建材下鄉”作為惠農政策,自然備受農村期待。因為建材行業涉及的品牌眾多,再加上農民建房有一定的剛性需求,一部分補貼只會讓這些需求提前到來,而建材大企業在農村的渠道布局網點又相對較少,因此,農民擔心在“建材下鄉”的供應數量、質量、品種和供貨時效上,供需雙方難以有效對接。從實際需要來看,現代農村和農民對“建材下鄉”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期待:
盼交通方便。采訪中,河北廊坊的徐文欣告訴記者:“我今年開春后準備建五間上下兩層的樓房,大概要投入24萬元左右,真盼望“下鄉”的鋼筋、水泥、裝飾板等建材產品在價格優惠的基礎上,能夠‘下放’到鄉鎮上,這樣,我就不用到市里去買了,在運費上,我們農民能省下不少的錢。”
盼價格實惠。如今的農村,農民建房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紅磚、預制板、鋼筋、水泥、沙石和木料等。尤其是在地震災區,修房子更講究結實耐用,對鋼材的質量要求比以前高了?!敖ú南锣l”最好包括建筑涉及的所有品種,農民期望補貼比例最好達到20%以上。
盼質量過硬。在北京打工的河南小伙兒李忠,打算今年“五一”結婚,300平方米的新房正打算裝修。這些年,在外打工攢了點兒錢,中高檔價位的建材都能接受,就怕買到劣質建材。他希望“建材下鄉”后,能就近買到合格的建材裝修材料,最好是綠色環保材料。因為現在從不少媒體上看到,有些居民因為建新房裝修時選擇了劣質產品,而患上哮喘、皮癬等裝修病?!跋M|檢部門能夠給我們保好駕、護好航”。
盼及時兌現。在國家建設新農村政策的感召下,現在,有不少農村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改造搬遷。但是,在鎮上開的建材店,大部分是小店,進貨渠道也不規范,質次價高的產品居多。農民要想買到合格的建材產品,往往要跑很遠的路到縣城,有的甚至要到市區購買,運輸成本很大,希望“下鄉”的建材能多些“品牌”產品。另外,補貼手續要簡化,要能及時兌現。這樣農民才有信心,才能有更多的建材需求在農村釋放出來。
建材物流面臨調整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提醒說,建材流通企業要給客戶提供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今天的客戶是買居所,明天的客戶是買“綠色”。因此,玻璃、陶瓷、裝飾材料等建筑材料一定要符合環保要求,建材流通企業一定要有戰略眼光。
供應鏈是否成熟,決定企業競爭力的強弱。如今,建材商同樣面臨著打造供應鏈、提升競爭力、解決資金流等問題。在整個供應鏈建設中,建材商首先要為客戶提供實物物流;其次,要有資金保證實物流動,以支撐供應鏈正常運行;另外,建材物流必須要有一個核心的信息流,讓整個供應鏈的企業清晰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應該做什么事情。
在倡導健康環保生活理念的現代社會,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建筑商,對建材質量、品質、性價比都會做綜合考慮。讓一些知名品牌的建材廠家與建筑商直接對接,實現合作共贏,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又可以防止假冒偽劣產品進入這個市場,應該成為建材物流人性化的新內涵。
大需求必然帶動大物流。面對有龐大需求的農村市場,建材商還必須重視“建材下鄉”中的市場網絡化建設,加強對二、三級市場的培育,市場的網絡化,讓各區縣和具有中心功能的市場上下互動、共同發展。對地區的網絡建設進行培訓、考核,設定網絡建設標準,建立建材聯盟,發揮它們的物流集散和商品輻射功能,并定期對其實施考察和評定,進一步規范和強化,使其成為“建材下鄉”的基地和平臺。
有物流專家提醒,各地一定要根據地方實際,規劃建立科學的物流體系。制定“建材下鄉”政策時,應考慮不同地區的新農村規劃,建立農村建材物流網點體系,從政策層面、資金補貼層面給予一定支持?!敖ú南锣l”應重點扶持本地建材品牌,應有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配合。例如,銀行可以給符合條件的農民辦理惠農卡,農民拿著惠農卡就可以到建材市場進行投資經營和采購建房材料,銀行提供小額創業基金或建房基金。
近幾年,由于城市批發集散量增大,在建材流通領域,區、縣市場也在增多,但這些二、三級市場不規范,缺乏管理人才和商家資源等,建材商可以以此作為品牌輸出和管理輸出發展的新空間。
面對農村市場龐大需求的誘惑,不少建材商紛紛轉型,由外貿轉向內需,這對建材商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因為轉型背后隨之而來的就是渠道建設,包括銷售渠道建設和售后服務渠道建設。這是最艱難的一關。
由于外貿建材企業以前專做外貿市場,對內銷市場缺乏應有的認識,又沒有成熟的商業關系和營銷網絡渠道,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這不僅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投入,更需要較長的時間來經營和積累新的商業關系。即使有國家政策支持開拓良好的農村市場,但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一旦銷售渠道建設失敗,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面對“建材下鄉”帶來的機遇,如何調整經營思路,如何完善建材物流現行結構等等,對于建材商來說,無疑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如何做好“建材下鄉”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李國祥說,在調研中發現,農民對改善住房條件的愿望很強烈,很多農民存一輩子的錢,就是為了蓋一棟漂亮的樓房。所以,做好“建材下鄉”,真正惠及農民,不僅是拉動內需的基礎所在,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指向。
“建材下鄉”,對作為終端用戶的農民來說,首先是價格問題,是否能保證受補貼的產品價格不高于其他的同類產品,讓補貼實實在在地惠及農民?其次是質量問題,由于建材產品種類繁多,建材商提供的產品良莠不齊,如何保證產品質量?
業界人士認為,“建材下鄉”是一項普遍性、長期性的任務,各地政府和相關協會要立足“報審程序”和“下鄉產品質量”管理,在明確重點區域和對象的同時,要把“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作為重點,包括農村鄉鎮學校、醫院、敬老院等項目。地方各級政府的配套扶持措施、中央財政補貼,應直接補貼、惠及到村、鄉和參與建設的企業及經銷商。
對于重點扶持的縣、鄉、村,政府對其相應條件要有一個準確把握,經申請報批確認后予以實施。建材企業也要經企業申報,協會和商務部審查批準后,作為基地予以支持和培育;對參與“建材下鄉”的企業、經銷商,甚至生產商,政府應給予短期補貼和長期政策支持,如用地、稅收等。
同時,“建材下鄉”主導實施部門,應以這個地區誠信度高、實力較強的綜合性市場為基地,逐級向縣、鄉、村輻射,形成網絡。
對于“建材下鄉”的補貼政策,北京一位建材企業負責人認為,要想有效推動“建材下鄉”政策,在補貼政策上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補貼市場,即利用政策補貼的手段來規范市場,讓那些不規范的建材企業生產的不合格、不環保產品,以及不是品牌的產品難以進入市場;二是補貼攤位,即對銷售品牌建材產品的攤位實行補貼,可以讓更多的客戶消費品牌產品;三是補貼品牌,即受補貼的產品一定要質量過關,其價格適合縣、鄉、村客戶的消費水準。另外有人提醒,政策補貼還要有相對配套的制約條件,不能一概而論。
多年從事建材流通經營的陜西宏達公司的張坤寧說:“要想做好‘建材下鄉’工作,建材供應商就要學會因地制宜,科學評估當地實際需求,采取相應供給措施,這樣,才能滿足農村對建材的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這樣,國家的這項惠農政策才能真正發揮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szl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