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冷暖大佬談丨諸葛文達:水泥行業由“春秋”入“戰國”
2023年初至今,國內水泥價格下行壓力極大,多地爆發價格戰,即便是華東等熱門地區,水泥價格也跌至歷史低谷。鑒于房地產行業態勢,業內對水泥未來需求并不樂觀,對市場態勢走向充滿迷茫。
就此,近日,中國水泥網與湖北世紀新峰雷山水泥董事長諸葛文達就水泥行業當前態勢,如何去產能以及中小企業生存策略等問題展開詳細交流。
湖北世紀新峰雷山水泥董事長諸葛文達
諸葛文達認為,水泥作為周期性行業,發展自有其規律。整體來說,當前水泥行業正由“春秋時期”轉入“戰國時期”。過去幾年,行業通過“合縱連橫”構建了相對穩定的競合關系,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今隨著市場需求的下滑,行業將在競爭中,開啟一輪“兼并戰爭”。
諸葛文達也指出,行業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經歷過競爭和并購重組之后,水泥行業會構建起全新的行業秩序,市場終歸走向一統。
水泥行業如何去產能?
歸根到底,嚴峻的供需矛盾是導致當前市場態勢下行的關鍵。
諸葛文達認為,房地產一直是支撐國內水泥需求的核心因素,如今國內城市房屋供應趨近飽和,加之人口下降,房地產態勢難復當年勇,將為水泥需求下滑帶來嚴重沖擊;基建方面,近年來,國內高鐵、高速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加上人口流動減少,基建投資潛力正在降低。
諸葛文達預判,未來十年內水泥需求將低于10億噸。
有鑒于此,水泥行業去產能勢在必行。就此,諸葛文達表示,業內目前提出的立即停止產能置換,停止以提產為目的的技術改造都是可行之策。不過,這些僅僅是解決增量問題,并不能化解產能過剩。
為此,諸葛文達認為,并購重組,對區域內產能資源重新配置是化解產能過剩關鍵。
“目前有一些說法,通過市場競爭淘汰部分產能來化解產能過剩,但是這種方式很難實現”,諸葛文達介紹,未來隨著市場需求的快速下滑,5-10年后,國內水泥需求量將降至10億噸,按照現在的產能,屆時產能利用率30%不到。
有些企業希望通過市場競爭把對手擠掉,然后實現產能的平衡,從邏輯上講是根本行不通的。目前,5000噸以上的產能比重非常大,占全行業的70%以上,大概25億噸左右水泥產能,但5-10年之后整體需求只有10億噸,產能依然是嚴重過剩。
另外,2500-3000噸的生產線,也有存在的價值。不少具備地理優勢、品牌優勢、交通優勢。隨著市場整體需求量的下滑,一些地方需求本來就不大,5000噸生產線產能大、運距長,小線可能更靠近市場,更符合地區發展需要,想通過市場競爭方式淘汰,非常困難。
因此,諸葛文達認為,一方面要壓縮“先進產能”,大企業按比例縮減產能;另一方面,推動大企業對小企業的并購重組,然后根據區域優勢有所取舍,位置好的,綜合優勢明顯的留下,劣勢的淘汰,重新劃分區域市場格局,重新配置產能資源,這樣才能真正的去產能。
諸葛文達表示,“戰國時期”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樣也是并購重組的好時機。預計在市場下行態勢下,市場競爭還會延續。經過一輪廝殺之后,有利于大企業以合理的價格收購水泥資產,但如果想通過價格戰直接把對手打成“破銅爛鐵”然后再去收購,這是不現實的。
不過,在國內往往存在一種情況,買漲不買跌。市場好的時候拼命的并購擴張,市場并不好的時候反而不敢擴張了,而事實上,恰恰行業低谷的時候是收購的良機。大企業是面向未來發展的,需要立足于未來,看得長遠。
中小水泥企業如何生存?
諸葛文達表示,一方面錯峰生產效果越來越差,執行難度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中小企業應該跟隨大企業的市場節奏,靈活應對,有退有進;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小企業需要做好自己,樹立自身競爭優勢。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而言,低碳、低能耗是水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國家政策的主導方向,企業需要做的就是盡量去迎合這樣的發展方式,提前布局做好準備,這也是中小企業立足未來發展的關鍵。
以世紀新峰水泥為例,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向現代農業轉型,如今已經建立起全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樓房養豬場。近年來,世紀新峰水泥更是結合水泥生產特點,圍繞現代農業打造閉環產業鏈條,成果斐然,形成了自身獨有的競爭力。
樓房養豬場
諸葛文達舉例道,世紀新峰水泥12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每天消耗飼料1000噸,產生250-300噸糞便等廢物。通過厭氧發酵生成沼氣,用于回轉窯補燃,可以替代部分煤炭。養豬場污泥熱值大約在3500-4000大卡,通過壓濾機將水分降低到60%后,再通過窯尾余熱烘干,可以最大限度發揮污泥熱值,也能節約相當一部分能源。
另外,世紀新峰水泥正在建設大型預制菜產業園項目,配套建設1000噸的大米生產線,預計每天產生谷殼400噸,加工成顆粒燃料,作為水泥生產燃料可以提到250噸優質煤炭。
諸葛文達總結道,經過上述的工序之后,僅僅是能耗方面就可以使水泥生產燃料替代率達到50%,未來隨著產業鏈條的完善和規模的擴大,燃料替代率可能達到65%以上,大幅度降低能耗、碳排放和水泥生產成本。
碳排放降低之后,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獎勵政策,有利于企業發展。當整個產業鏈條建立起來以后,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會進一步提高,世紀新峰水泥廠最終將徹底轉變為現代農業配套的環保工廠。
諸葛文達:“1000噸大米生產線,即便大米不賺錢,賺400噸谷殼的錢就夠了”。
建設中的預制菜產業園
水泥行業由“春秋”進入“戰國”
“水泥市場發展自有規律,最終留下來的不一定是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但一定是立足于未來,懂得取舍的企業”諸葛文達表示。
正如諸葛文達多年前預測的一樣,當前行業態勢是供需矛盾激化之后的必然結果。
前些年,市場相對較好,各家產能發揮率都比較高,大家都能形成相對穩定的競合關系,但是隨著產能的釋放,需求的下滑,產能發揮率不斷下降。部分企業具有一些先天優勢,比如負債低、礦山成本低、物流發達、運輸方便等等,必然利用競爭手段來消耗一段時間。
諸葛文達認為,對于優勢企業來講,這種做法是很好理解的,也符合企業自身實際。產能發揮率提高了,產量增加了,利潤總額、凈利潤跌幅等指標跑贏大盤也是大概率的。
行業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當前水泥行業正由“春秋”轉入“戰國”,在市場需求下滑面前,競爭不可避免,而競爭的結果會讓行業在兼并重組的過程中,再度走向“一統”,形成新的市場格局。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