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矛盾持續激化!2023 年長江流域水泥市場恐有一“劫”!
2022 年 12 月,長三角水泥熟料價格連續三輪下挫,累計降幅達 80——90 元/噸,離岸報價跌至 280——290 元/噸,同比跌幅超過 40%。月內價格不僅跌破“3”字頭,而且創五年新低。目前的價格無疑是貼于成本線運行,部分企業或存在虧損。若不及時扭轉不利局面,2023 年上半年長江流域水泥市場恐陷入深淵。
下半年熟料價格跌多漲少 進口熟料“熄火”
2021 年仍火熱的進口熟料貿易在 2022 年早已啞然熄火,下半年進口國外熟料同比減少90%以上,國內熟料價格跌多漲少,內外價差縮窄直至倒掛。
一年不到,市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令人大跌眼鏡。除了去年 7 月長三角熟料價格連續兩輪上調各 20 元/噸以外,市場所期待的旺季并沒來臨,等來的卻是更冰點的價格。
價格持續新低,熟料成本卻高位運行。去年下半年,5500 大卡動力煤平均價格為 1400元/噸,高于 2022 年上半年 150 元/噸左右。盡管 2021 年四季度以來,煤價價格高位回落,到目前價位同比仍高出不少,仍處于高位運行。
根據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測算,廠家熟料生產成本在 240-270 元/噸左右,部分企業已低于成本線銷售。我們預計,2023 年市場一季度仍將面臨需求端的極大壓力,形勢已異常嚴峻。
多方博弈下應冷靜思考 攜手維護行業生態
長江流域是國內水泥巨頭的核心戰場。巨頭云集,有利有弊。高集中度下市場的可塑性增強,但需求突變下博弈也可以更為殘酷。
以長江中游湖北為中心,上下游企業在需求下行期正激烈碰撞。過去五年,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長江流域水泥企業在嚴控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并購重組、嚴格執行錯峰生產方面為全國典范。
如何避免當前這種碰撞令市場陷入深淵?筆者認為,水泥企業、市場管理者、上下游企業等多方市場參與者應冷靜思考,攜手維護行業生態,在 2023 年重新形成共識,再度發揮提質增效的全國性引領作用。
第一,政策端要進一步發力 優化錯峰生產舉措
從全國各大區域來看,長江流域地區熟料主要產地(長三角、湖北)已成為全國執行錯峰生產時間最短及力度最寬松的地區。2021 年,主要產地占全國熟料產量的四分之一,是國內水泥熟料的核心產地。
根據各省公布的錯峰生產實施計劃,2022 年長江流域主要產地錯峰生產時間普遍在 60-70 天,部分企業由于能效排名靠前或具備協同處置能力,錯峰生產期間甚至可以少停一半。同時,部分省份甚至減少了計劃停窯時間,這與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做法存在明顯差別。
根據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數據,2022 年,除長江流域主要產地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錯峰生產時間均得到了明顯的延長,部分地區甚至建立了跨區域聯合錯峰機制。政策的加強既依賴于政府主管部門的推動,也依賴于企業的呼應。
反觀長江流域,以湖北為例,周邊臨近的部分大省如河南、湖南、重慶、陜西錯峰生產時間均達到了 100 天以上,而湖北省發布的《2022 年度湖北省水泥生產企業錯峰生產計劃》55 條熟料生產線停窯 3128 天,平均每條線停窯不足 60 天,12%左右的生產線停窯不足 30 天,當然實際執行中,2022 年多數湖北水泥企業比原計劃多停窯 20 天。
另外,有消息稱,湖北省 2023 年錯峰生產計劃時間與 2022 年基本一致,如考慮到 2022年實際多執行了 20 天停窯時間的話,2023 年湖北錯峰時間將減少 20 天左右。據中國水泥網數據,湖北全省擁有熟料產能 6444.28 萬噸,因此 2023 年湖北或將增加熟料供應量 400多萬噸。
相鄰省份停窯時間差異巨大,加之與下游安徽等地錯峰安排上缺乏溝通,勢必加劇政策實施力度的不平衡性。
筆者認為,相近省份應有必要保持相對公允的錯峰生產時間安排,同時長江流域中下游(湖北、江西、長三角)應建立錯峰生產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區域溝通,合理調整錯峰生產的時間,避免陷入無序錯峰,造成市場混亂。
第二,加速行業去庫存 避免陷入持久惡性競爭
2022 年已告一段落,信心跌入谷底之時,更應不忘提前籌謀未來。
2023 年,水泥行業開年的高庫位急需得到有效緩解,連續下挫的熟料價格并未迎來下游積極的采購,一季度成為行業扭轉不利的關鍵節點。
目前長江中下游地區熟料、水泥庫容比均超 70%,達到同期高位水平,長江中下游地區水泥市場作為全國核心市場,其市場表現對全國走勢具有重要影響,在 2023 年一季度需求端面臨巨大下滑壓力下高庫存問題若不能及時、有效解決,行業或將陷入人人自危狀態。
筆者認為,水泥企業,特別是區域龍頭企業應加強對話協調溝通機制,采取一切可行、合理辦法,堅決加速行業去庫存速度,拖住價格底線,避免陷入持久惡性競爭,重蹈歷史覆轍,為 2023 年開好年。
第三,堅決推進去產能工作 新增項目慎之又慎
水泥行業屬于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各區域均存在一定過剩問題,在行業需求尚可、利潤較佳時這一矛盾暫時得到一定緩解,如今行業景氣度下移,需求陡然下滑下產能嚴重過剩問題不得不引起行業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在行業去產能工作方面卓有成效,熟料產能穩中有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
根據水泥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23 年長江中下游地區計劃新投產能近千萬噸,在當前供需矛盾進一步凸顯下若新增產能如期釋放,勢必加劇行業運行壓力,行業虧損面可能會擴大。
筆者呼吁,長江流域龍頭企業要擔當作為,從全行業長遠利益出發,發揮垂范作用,牽頭做好去產能工作,堅決鞏固供給側改革成果,新增上馬項目要慎之又慎,共同營造行業新的生態環境。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