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執行水泥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工信部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消息,1月11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總結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出席會議并講話。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張克儉主持會議。王江平、辛國斌、張云明、張建民、田玉龍出席會議。上海市、浙江省、湖北省、廣東省、四川省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和西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
會議指出,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較好完成了全年重點工作任務。工業經濟總體回穩向好。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1%左右;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國防科技工業、煙草行業保持較快增長。重點領域創新取得新突破。C919大型客機實現全球首架交付,國產10萬噸級大型漁業養殖工船成功交付,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等高端醫療裝備填補國內空白,國產四人雪車等冰雪裝備實現“零”的突破,關鍵材料應用水平不斷提升,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第三艘航母“福建艦”下水。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提升。協同推進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達產取得顯著成效,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得到加強,新冠疫苗、藥物等重點醫療物資供應保障有力有效。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有序開展,實施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創建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成功舉辦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國際論壇。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萬多家、“小巨人”企業899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186家。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成效明顯。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持續完善。成功舉辦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1—11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2%。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650萬輛,整車出口創歷史新高。國內光伏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連續多年居全球首位。傳統產業加快改造提升,質量品牌建設深入推進,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印發實施,智能制造應用規模和水平進入全球領先行列。信息通信業快速發展。預計全年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8%。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平臺和APP治理、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等成效顯著。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230萬個,新型數據中心建設成效明顯。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降低超過10%。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初步建立,電磁空間安全保障得到加強。圓滿完成重大活動通信服務、網絡安全、無線電安全等保障任務。我國成功連任國際電聯理事國。
會議指出,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現工業和信息化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強調,2023年要抓好十三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穩住重點行業,針對不同行業特點分別制定穩增長工作方案。鼓勵工業大省主動挑大梁,支持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支持東北地區制造業振興取得新突破。穩住汽車等大宗消費,實施消費品“三品”行動,深化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建設,擴大適老化家居產品和生活用品供給。支持企業加大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做好制造業重點外資項目服務保障工作。深化產融合作,充分發揮投資基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制造業投入。保持煙草行業平穩增長。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加快建設“數字工信”平臺。
二是扎實推進“十四五”規劃落地見效。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健全規劃實施機制,確保取得一批成果。強化統籌協調、督導落實,充分發揮各部門作用,共同推動規劃實施。支持地方結合實際做好地方規劃與國家規劃的有效銜接,積極承擔重點任務。
三是提升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環節,“一鏈一策”推進強鏈補鏈穩鏈,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攻關,促進全產業鏈發展。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健全“揭榜掛帥”長效機制,不斷豐富產業生態。
四是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在重點領域布局一批產業基礎共性技術中心,重點發展一批市場急需的基礎零部件和關鍵材料,加快新型元器件產業化應用,加快突破石化、船舶、航空等重點行業工業軟件,推廣應用一批先進綠色基礎制造工藝。繼續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做優做強部重點實驗室。
五是加快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加快大飛機產業化發展,推動工業母機高質量發展。堅持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兩端發力,加快高端醫療裝備、農機裝備、深遠海裝備、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等高端專用裝備發展。
六是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過剩產能長效機制,嚴格執行鋼鐵、水泥、玻璃等產能置換政策。優化布局乙烯、煤化工等重大項目,提高鋼鐵等重點行業產業集中度。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出臺促進裝備數字化政策措施,發展服務型制造。全面落實工業領域以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高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
七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用市場化辦法促進優勢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做強做大和配套產業發展。提高光伏產業全球競爭力,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車聯網、綠色低碳等產業創新發展。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機器人+”應用行動,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
八是加快信息通信業發展。出臺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網建設,啟動“寬帶邊疆”建設,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完善工業互聯網技術體系、標準體系、應用體系,推進5G行業虛擬專網建設。完善電信業務市場發展政策,強化APP全流程、全鏈條治理,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用戶權益保護。增強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安全產業創新發展。
九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完善工作體系,全面實施《中小企業促進法》,認真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狠抓惠企紓困政策措施落實,加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打造“一起益企”、服務月等服務品牌。健全中小企業海外服務體系,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開展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賦智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力爭到2023年底,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8萬家、“小巨人”企業超過1萬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助力中小企業融入重點產業鏈供應鏈。
十是優化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和布局,建設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鞏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十一是支持部屬高校“雙一流”建設。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黨建和思政工作,加大優勢學科建設力度,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十二是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產業與財稅、金融、貿易、投資等政策協同,推進依法行政。實施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強化新興領域和未來產業標準布局。做好無線電頻譜資源統籌規劃,提升無線電治理能力。提升行業本質安全水平,推進民爆行業高質量發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推進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建設,辦好中國—東盟新興產業論壇等重點活動。加強部際協調和部省合作,支持地方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支持部屬單位聚焦主業、緊貼行業,提高核心能力,加強智庫建設,服務行業發展。
十三是全力以赴做好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保供。千方百計穩產增產,堅持每日調度,確保春節期間生產不斷、供應不斷。加強供需對接,協調推動醫療物資精準投放。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