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示范區規劃獲批 安徽水泥業將受益
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下簡稱《規劃》),成就國內首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標志著產業梯度轉移正式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之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設立,將進一步密切中部地區與長三角地區的聯系,對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規劃》,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將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池州、巢湖、滁州、宣城、六安等10個城市,共59個縣(市、區),幾乎輻射安徽全省,且主要城市皆在長三角經濟區的輻射半徑內。數據顯示,該示范區總人口達3058萬人,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5818億元。較高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令其成為長三角經濟區向中西部實施產業轉移和輻射的區位優勢明顯。
據悉,《規劃》明確地將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定位為合作發展的先行區、科學發展的試驗區、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基地。規劃期為2009年-2015年。到2015年,皖江城市帶的生產總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實現與長三角分工合作、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在空間布局上以沿長江一線為發展軸,以合肥和蕪湖兩市為“雙核”,以滁州和宣城兩市為“雙翼”,構筑“一軸雙核兩翼”的產業分布新格局。
事實上,皖江城市帶已成為與長三角聯系最為密切、承接產業轉移較多的區域之一:2008年,皖江九市利用省外境內資金額達2163.9億元,其中來自長三角的資金占55%。皖江城市帶加工產品的50%以上為長三角配套,70%左右的汽車、家電等產業所需零部件亦都來自于長三角地區。
重點發展6大行業
“皖江城市帶具有產業基礎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強等綜合優勢。未來安徽省將根據《規劃》,令該區域適應于產業大規模、集群式轉移趨勢,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區劃制約,重點圍繞新型化工、裝備制造、冶金及金屬材料深加工和高新技術等產業,高起點承接沿海地區和國外產業轉移發展,壯大一批規模和水平居全國前列的產業集群。”安徽省發改委主任沈衛國表示,皖江城市帶的建設,將加快安徽省融入泛長三角,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和世界品牌。
根據《規劃》,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如期地確定了重點發展的6大支柱產業:以汽車等交通運輸設備、機械設備為主的裝備制造業;以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原材料產業;以家用電器、食品等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的輕紡產業;以電子信息、生物產業等為主的高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有專家表示,未來該區域將依托自身優勢和政策扶持,圍繞上述6大行業承接我國新一輪產業轉移。
安徽水泥業將受益頗多
《規劃》的出臺,將帶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效拉動水泥市場需求,這對水泥行業來說,也是相當大的利好消息。特別是海螺集團,除了西部地區的產能擴展外,在安徽省內,海螺也仍在積極建設新線,比如蕪湖的12000t/d生產線,還有就在最近簽約的銅陵海螺12000t/d熟料生產線擴建項目,這幾條萬噸線一旦投產,年供應量至少增加2000萬噸,未來積極增長的市場需求將有力地消化掉這些新增產能。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