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堅決支持錯峰 維持13%市場份額是底線
日前,海螺水泥在香港召開發布會,發布會紀要內容如下:
經營策略上,支持錯峰維持行業盈利,但份額是底線
去年下半年之后海螺的份額逐步有所回升,去年開始份額基本維持在13%左右。堅決支持錯峰生產,份額穩定是基本前提,如果大企業錯峰,小企業不停窯也是不行的,特別是去年有很多。近年需求階段性下行,需求不足,加上“十三五”期間增加了2億噸的熟料,新增產能沖擊是比較大的,新增產能多的地方價格壓力就會更大,下半年還有7條線要出。短期公司維持份額是基礎,盈利是目的的基本策略。
首先,公司堅定支持錯峰生產,提升行業利潤,同時推動錯峰生產的時候海螺也有自己的底線,底線就是海螺的份額。原來噸產品毛利很高,這時候適當丟點份額有很好效益補充是可以接受的,但現在價格不斷走低壓力會進一步放大,周轉率下降10個點,對成本的影響就不止10個點了,會放大成本影響。
當前需求有階段性回升,具體旺季需求起色需要進一步觀測
下半年看到階段性的需求回升,對比去年情況看今年三四季度或有逐步回升的態勢。預判目前行業60-70%的虧損,年初的時候公司對今年判斷是偏樂觀的,但4月份的時候確實是需求回調比較大,現在肯定是筑底,至于底多長要看需求情況。參照去年下半年需求還是可以,9-11月需求是好的,所以現在還是在看需求,如果地產能起來加上季節性旺季還是有可能修復的,去年下半年水泥價格有30-50%的回升,目前看,需求還是略有好轉。
更加長期的需求角度看,全國2005年水泥需求是10億噸,“十二五”變成20億噸,產能也翻了一倍,“十三五”到24億噸的平臺期,“十四五”末期可能維持到20億噸,“十五五”的時候回到15億噸左右。
錯峰難度加大,短期執行一區一策,中長期看碳配額和并購
過去區域少,容易做錯峰生產,但現在區域大了就會比較困難,區域之間會相互影響,所以現在是一區一策,并且要同時施策,要回到過去的錯峰水平必須需求恢復的比較好才可以,不然就還是很困難,要通過并購提高集中度。
錯峰不是大企業的事情,是行業的事情,大企業要引領整個區域企業,如果是這樣,頭部企業的份額也不會變低。海螺是需要份額,有了份額才有競爭力。2021年價格很好的時候是丟了市場的,大企業可能有一些競爭力弱一些的會有份額問題。
“十三五”行業都是盈利效果很好的,現在供需矛盾問題也有不少企業認為是短期的,寄希望于大企業取得一些好的效益,但公司看這個需求可能更多是一個下行態勢,有些看清楚的比如商混愿意折價出售的。
骨料價加速布局,資源+物流是成本優勢來源
骨料年底產能1.3億噸,計劃是2025年做到3億噸,具體掌握資源情況看,3億噸有難度,但最后不會差太多。商混計劃到2025年底做到6000萬方,商混增加規模不是靠商混賺錢。骨料未來也會過剩,但骨料競爭和水平有區別,骨料本身價格不高,主要是毛利率高,第一是資源成本,第二是物流成本,水泥物流差個十幾元二十幾元錢不敏感,但是骨料物流增加5-10元非常敏感,公司沿著長江、西江去布局,物流成本很低,且公司之前石灰石礦權獲取成本是較低的。
商混不能盲目發展,因為重要是控制終端市場,海螺在華東和華南有一些大的骨料布局,因為長江下游和華東浙江沿海都是沒有石灰石資源的,中國西部省份也不適合做大的砂石骨料,基于這樣一個判斷,來制定公司的骨料的發展戰略。有了砂石骨料,有了水泥,所以也要做一些商混,最好是接近中心城市的工廠和地方政府做一些合作,做一些并購,保證水泥和砂石的銷售,公司對每個地方商混的成本都很清楚,有產業鏈支持。商混成本可以比同行控制更好。
其他:
1)并購:未來的并購的估值會多樣化,在市場空白的點未來又有資源又有市場估值可能就會高,將來更多可能是做減法,并購企業就是為了把他們停掉;
2)分紅:目前分紅比例是持續提升的,一方面考慮分紅率,一方面考慮股息率,總體還要考慮投資者長期可持續的回報;
3)非水泥目前業績貢獻超過15%,十五末期占比到30%;
4)股權激勵:股權激勵看,前期已經向國資委報了方案,但當初經營情況還在高位,從國資委的判斷和溝通和現在情況有差異,目前來看還是要做激勵機制,要看合適的時機。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