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行]天助水泥:市場化導向下的發展模式
天助水泥2條2500t/d生產線一瞥
廠區內往來的水泥散裝車
1月11日的下午,通達中國水泥萬里行來到了重慶天助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公司黨委書記劉宗林、副總經理廖興德、谷海明的等企業領導熱情接待了萬里行一行。在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和參觀的環節之后,集團副總經理廖興德接受了媒體的專訪。
重慶天助水泥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水泥生產為主業,商品混凝土、采礦、房地產、物流運輸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企業目前擁有兩條2500t/d水泥生產線,第一條線2003年8月開始籌建,2004年9月達產;第二條線2006年10月投資建設,2007年8月正式投產。近幾年天助水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穩步發展,在品牌和影響力等方面迅速成長,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區域水泥企業。
“自助者天助”的立業精神
在訪談的起始,廖興德就侃侃地談起了天助的企業文化和精神。天助企業名稱的創意,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天人關系的哲學思辨,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勇敢、拼搏、務實的改造環境、創造價值。天助人相信“人積德,則天降吉祥;人自助,則天助之。”
當前公司水泥產能250萬噸,綜合年產商品混凝土60萬立方米;年產石灰石100萬噸,建筑用碎石50萬噸,年產二水石膏50萬噸,頁巖磚50萬坯。“自助者天助”的企業精神成就了天助全方位的嬗變,也促成了公司當今的發展。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讓天助人的發展空間更大,讓天助人的凝聚力更強。
延伸產業鏈,專業化管理多元化經營
廖興德表示,在當前大企業集團在渝加快多點布局、區域水泥市場即將面臨過剩的情況下,天助水泥延伸產業鏈是公司降低成本,提升競爭能力的關鍵舉措,同時,也是天助水泥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必然選擇。
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天助水泥先后進入商品混凝土、礦業、運輸物流等上下游產業,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投資成立品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水泥生產線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安裝調配;并且與統領科技有限公司合資生產助磨劑用于水泥粉磨。2009年,天助水泥又在重慶主城區,參股一家具有一級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拉開了進軍建筑和房地產產業的序幕。時隔不久,天助水泥還控股了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在廖興德的言語間,記者可以清楚的感覺到他對重慶的房地產市場前景非常看好,對天助水泥明天的發展信心十足。
目前,天助水泥正在籌劃進入粉煤灰加氣混凝土產業,規劃產能30萬噸。據了解,粉煤灰加氣混凝土在北京、上海、武漢等東部城市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重慶市場80%的墻體材料均為頁巖空心磚,強度不高、保溫效果差,粉煤灰加氣混凝土在區域市場的增長空間比較大。
從管理學角度而言,專業化和多元化存在著一定的內在矛盾。多元化的經營范圍擴張以及由此帶來的資源分散將導致每種經營業務投入的減少,并會由此導致每種資源使用效率的降低和利潤流量的縮小,企業的攤子越鋪越大,管理、協調的難度大大增加,對企業內部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專業化的精細化管理有利于促進企業成本的節約,有利于集中優勢使得核心業務迅速成長。
據廖興德介紹,在經營管理上,天助水泥實施承包租賃制,定人定責定崗制,通過發揮各項業務的“協同效應”,實現了企業的規模經濟。當前公司所涉足的領域仍然以水泥業務為主,同時涵蓋上下游的產業鏈。廖興德表示,天助水泥說涉及的產業具有相關的技術、相似的價值鏈,可以共享的分銷渠道或其他可以協同的資源,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了成本的降低,增強了企業的總體競爭力。[Page]
天助水泥副總經理廖興德接受萬里行媒體專訪
早謀劃,坦然對待大企業的競爭
當前,在市場的需求拉動下,當前重慶水泥新生產線建設如火如荼,海螺、冀東、華新等大型企業集團均在渝布點,加快排兵布陣、積極推動產業布局。
當談到目前的熱點話題“區域產能過剩”時,廖興德表示“天助水泥是生產經營機制非常靈活的民營企業,在與大型企業集團的競爭中企業有著自己的優勢”。
當前,企業已經在致力于加強生產成本的控制,余熱發電、變頻技術等諸多節能項目在天助水泥已經得到充分利用。同時,企業計劃利用春節檢修的契機,對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使當前單窯2650噸的日產量提升至2950噸以上。此次改造涉及預熱器、分解爐、篦冷機、三次風管彎頭等環節,預計每條窯投資將達到200多萬元,改造后將會明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據廖興德介紹,隨著中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技術平水的發展和水泥行業人才的流動,企業在管理和技術水平間的差距將逐漸縮小,因此,一個公司能否在區域內擁有相對的競爭優勢,物流成本的控制顯得更為重要。天助水泥集團依山傍水,企業生產所需的礦石、煤炭等材料通過長江水運輸送至企業,相較于公路運輸,噸運輸成本的節約至少在3元以上。在銷售市場方面,水泥體大量重,市場半徑有限,天助水泥在重慶外環的范圍內,距離主城僅有30公里的路程,運輸成本低廉。主城區消費能力比較強,需求量更為穩定,同時,天助水泥的水泥總量不大,在巨大的市場中比較容易得以消化。
同時,廖興德向記者表述,大企業集團技術先進、管理規范,他們的進入對提升重慶水泥產業的整體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未來的發展:市場導向發揮區位優勢
據廖興德介紹,對于企業未來的發展,天助水泥仍然堅持市場化導向策略。在區域水泥產能過剩的陰霾日漸籠罩的的背景下,繼續做水泥,前途并不明朗。今后,天助水泥的主要工作不是追求產能的擴大,而是要將精力放在加強管理,苦練內功上來,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據悉,當前瑞銀集團已經和企業有所接洽,意圖打包重慶四家中型企業的水泥業務在香港上市,而天助水泥也在慎重考慮中,但并不急于在股市上有所突破。廖興德表示,股市募集的資金仍需投資于水泥產業,而對于天助水泥而言,這并不是企業發展的重點。天助水泥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積極尋求與水泥產業相關的項目,房地產將會是今后企業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的重點。
據悉,國家將會在下游距離公司10公里左右的地方投資建設三峽的配套工程小南海水泥樞紐。天助水泥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區位優勢明顯。天助水泥計劃投資興建年吞吐量500-1000萬噸的集裝箱碼頭,此計劃不但可以進一步發揮企業水泥的水路運輸優勢,也為天助水泥的多元化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lch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