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國水泥行業十大并購事件
2009年是 “并購整合風暴”年,注定要在中國水泥發展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近日,《中國水泥》雜志就“2009中國水泥十大并購事件”進行了小評,詳見如下:
最高海拔的整合:華新結盟西藏高原
【人物】華新水泥股份總裁李葉青
【事件】12月10日,華新水泥為整合西藏水泥市場,已與西藏天路、西藏高爭、西藏投資有限公司、山南興業水泥廠簽署協議,共同投資組建西藏高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新組建的西藏建材集團華新水泥占股43%,為第一大股東,其余四家企業分別占比30%、10%、10%和7%。
【背景】華新水泥主要市場在中南,西南也有部分產能。2008年底,公司已在全國10省區,建有30余個水泥生產基地,水泥生產能力約3800萬噸。此次華新水泥揮師進藏,整合思路十分清晰,即首先首先成立合資公司;然后華新托管西藏境內4條新型干法生產線,并實現注資;最后,成為運營管理西藏境內所有新型干法生產線的水泥公司
【點評】華新水泥通過此次整合,基本確定了在西藏的龍頭地位,即除西藏昌都地區外,華新的水泥銷路已遍及西藏的山南、拉薩、那曲、日喀則、阿里地區。另辟蹊徑,整合西藏水泥市場,華新從而成為西藏高原的水泥老大。華新水泥榮獲中國公司治理論壇“典型并購重組案例獎”,但之無愧!
最大雄心的聯合:中國建材布局形成
【人物】中國建材股份董事長宋志平
【事件】3月,中國建材、遼源金剛與弘毅投資簽署協議,合資設立北方水泥有限公司。6月,佳木斯鴻基簽約加盟北方水泥。北方水泥力爭三年內水泥產能達到5000萬噸,目標是覆蓋東北和內蒙市場。至此中國建材南中北三大集團區域布局基本形成,聯合重組大戲演繹更加精彩。
【背景】中國建材在港上市后,南方水泥吹響集結號,橫掃華東市場,重組并購上百家企業,產能過億噸;中聯水泥在淮海區域戰績輝煌,控制中原輻射京津并布局四川,新近又將烏蘭水泥劃入,產能大超4000萬噸;北方水泥成立,標志著向既定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中國建材將把南方水泥打造為超大型水泥企業;將中國聯合水泥打造為大型水泥企業;將北方水泥打造為北方地區的中大型水泥企業。
【點評】財富是重組的結果。宋志平的“并購為主,新建為輔”和“聯合重組帶來雙贏、多贏和共贏”的理念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倍受業界和媒體推崇;面對被收歸麾下的這140多家企業,管理整合、價格協同乃成敗關鍵。前景看好,困難不少。
最具發展的更名:冀東擴張發展無限
【人物】冀東發展集團董事長張增光
【事件】10月,冀東水泥宣布更名為冀東發展集團。9月,國務院國資委同意部分國資股東,將股份無償劃轉給冀東水泥,使之控股ST唐陶;11月,冀東水泥同意受讓S T秦嶺的1.29億股,如果加上此前已經收購的股份,占比達到29%,將成為秦嶺水泥第一大股東。
【背景】先有海螺、中國建材,后中國中材,欲與冀東重組,曾成為轟動一時重磅新聞。然而冀東不置可否,埋頭發展,大規模建新線,并連續參與幾家水泥上市公司的并購,包括介入ST大水,控股奎山,收購ST秦嶺,重組ST唐陶,企業已遍布京津冀吉遼陜蒙區域,并向晉湘渝魯等地拓展,已經成為“主業突出、多元化”發展,產能6000萬噸的大型集團。
【點評】發展是硬道理。一個可能被重組的企業,卻連續成功參與了三家水泥上市公司重組并購,大同水泥、秦嶺水泥、唐山陶瓷均為行業原重量級企業所建生產線均與“西”與“北”沾邊,市場盈利極強;突出主業,多元化發展,裝備制造注入ST唐陶,產業鏈延伸,所以稱之最具發展的更名。
最大產能的并購:臺泥巨資收購昌興
【人物】臺灣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
【事件】12月11日,臺泥與昌興簽署38億港元的收購協議。據此,臺泥購買昌興在大陸地區除安徽巢東水泥之外的全部水泥產業,涉及已建成產能1000萬噸,在建產能600萬噸。臺泥收購昌興水泥后,改變華南水泥格局,臺泥占有率將超過30%,從替代海螺而成為華南“水泥老大”。
【背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臺泥一夜之間即收購昌興,外界猜測多多。昌興與海螺淵源頗深,特別是雙方在廣東英德共建7條5000 t/d生產線中,3條為昌興獨資擁有,另外4條共同擁有(海螺75%,昌興25%),可謂是“連體嬰兒”。昌興突然抽身而退,為何賣與臺泥?是海螺不愿意,還是臺泥出價更高?昌興與海螺,昌興與臺泥,海螺與臺泥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種種疑問充斥在業內……
【點評】這是水泥業時間最快,產能最大,資金最多的收購案,充滿神秘色彩。昌興長期潛伏水泥業,本要浮出水面,突然抽身拋賣家底變現,猜疑可能與產能過剩、宏觀調控有關。英德基地“連體嬰兒”如何抱養?是擺在臺泥面前的難題。但無論如何,刷新紀錄的并購,使辜成允一躍成為并購“達人”。[Page]
最佳布局的入主:中材西北霸業可期
【人物】中國中材股份董事長譚仲明
【事件】12月,祁連山發布公告,甘肅省國資委擬將其持有的祁連山建材控股有限公司的部分股權對外轉讓,可能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業內人士分析,股權受讓方或為中國中材,祁連山“易主”,也許就是成就中材水泥西北霸主的信號。
【背景】中國建材、海螺水泥等都曾看好祁連山,并有過短暫“戀愛史”無果而終。中材在祁連山的定向增發中,以5億人民幣拿下5500萬股,躍居為第二大股東,距第一大股東僅差一個點。祁連山地理位置優勢明顯,連接新青蒙陜川五地,輻射能力強。受益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效益極佳。對中材來說,控制祁連山勢在必行,東可抵御海螺,西可進攻青海和西藏。由此,中材集團將完全打通西北市場。
【點評】一步妙棋,滿盤皆活。中材旗下西有天山股份,東有賽馬實業,但中間被祁連山隔斷。西部地區受到國家政策刺激拉動,水泥價格高居,市場利潤豐厚。中國圍棋有“金角銀邊草肚皮”的定理,祁連山對中材來說一個邊角的“三連星”,點下此棋子西北市場即相互連接成一片。中材并購市場對弈高手!
最為低調的擴張:金隅收振興平天津
【人物】金隅集團董事長蔣衛平
【事件】7月29日,香港主板市場,運籌近4年之久的金隅整體上市計劃終于如愿以償,成為2009年以來首家在香港成功IPO的內地地產企業。8月6日,金隅與中國信達訂立協議,以3.95億元控股天津振興水泥。
【背景】振興水泥乃天津市場龍頭老大,此收購作用不言而喻,為下一步將天津水泥廠攬入懷中創造了條件。由于市場與水泥巨頭冀東部分重合,金隅采取低調擴張,在控股太行,整合北京市場后,目標放在了天津市場和華北的京廣沿線一帶,實施大十字戰略。金隅集團的規劃,到2010年其水泥產能將達3000萬噸,商品混凝土產能500萬方。
【點評】既是競爭對手,也是業界朋友,低調擴張是金隅一貫的風格。國家對水泥產能實施控制后,大規模建設新線計劃勢必將受到影響,擴張路線并購為主。金隅欲完成2010年底超過3000萬噸的目標,還需在華北放手一搏。橫在京津,豎是京廣沿線,掌握市場的企業才是贏家。
最為期待的布局:華潤兵發海南粵西
【人物】華潤水泥董事長周俊卿
【事件】2009年12月,國投海南更名為華潤昌江;于此同時,華潤水泥以人民幣1.9億元成功競拍購買廣東陽春春灣水泥廠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項目。入主海南國投,收購春灣水泥項目僅僅是進軍海南、整合粵西市場的開始,水泥又在并購市場上邁出了一步。
【背景】2009年10月,華潤水泥在香港二度掛牌上市獲得成功。目前,華潤水泥發展速度加快,市場覆蓋粵桂瓊閩港地區,擁有廣東,廣西,福建,海南4個基地,基地集中連成一片。華潤水泥預計到2010年一季度,水泥年生產能力將超過3000萬噸,比2006年底增長500%以上。華潤希望在華南市場中擁有20%~25%的市場占有率,到2012年,產能達到6000萬噸規模。
【點評】華潤水泥擁有國企外資雙重身分,融資能力極強,是業界特別看好和最值得期待的企業。華潤水泥組建了自己的西江船運公司,建設了水泥專用碼頭,進一步鞏固加強水運物流條件,在區域競爭優勢凸顯。西江是鎖不住這條蛟龍的,走出華南、走出珠江水系,走出國門,才是華潤水泥遠大目標。
最爽心情的埋單:亞泰收金圓不差錢
【人物】亞泰集團副董事長徐德復
【事件】9月22日,亞泰集團發布公告,將斥資3.1億元收購吉林金圓水泥有限公司100%股權,亞泰集團在區域整合中再下一城。此次收購將競爭對手變為子公司,將顯著提高其在“長—吉經濟帶”的水泥市場掌控能力,進一步鞏固其主導地位。
【背景】年初,愛爾蘭CRH公司21億元資金到賬。充沛的資金使亞泰并購整合“操刀”游刃有余。收農安電聯、通化特水,并哈新世紀,組琿春水泥,亞泰兼并重組提速,進入快速擴張期。隨著金圓水泥并購的完成,亞泰在吉林和黑龍江形成了明顯優勢,目前分別占據長春市場70%,哈爾濱市場40%的市場份額。亞泰還擬在遼北收購產能400萬~500萬噸,占有遼寧10%~20%的市場份額。
【點評】吉林金圓是亞泰的老對手,雙方在市場上曾進行過激烈的價格戰,乃一顆難拔得釘子。現在,一個要市場,一個要現金,各得其所兩全其美。將吉林金圓攬入懷中,將顯著提高亞泰在水泥區域市場的調控能力,進一步鞏固其主導地位。亞泰此時心情可謂一個爽!
最為艱難的重組:金頂停產坐等救贖
【人物】原金頂水泥董事長、華倫集團掌控人陳建龍
【事件】12月15日, ST金頂公告,受第一大股東財務危機影響,公司流動資金嚴重短缺,母公司全部四條水泥生產線已于昨日全線停產,隨即子公司仁壽縣人民特種水泥有限公司也宣布停產。 從6月30日“戴帽”特別處理,到目前全線停產,ST金頂債務纏身,官司不斷。
【背景】03年,金頂期望股權轉讓引進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拉法基、摩根、海螺、雙馬等23家企業的公開招標中,華倫華立聯手以每股0.004元的微弱優勢,勝出控股金頂。此后陳自不量力盲目擴張,07年在股市的高點,華倫擊敗冀東和海螺,“天價奪寶”, 以6.3億元的高價拿下ST秦嶺1.33億股份。隨后華倫資金鏈開始斷裂,陷入危機,違規擔保猶如多米諾骨牌,秦嶺沒下,金頂也被拖入泥潭。
【點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自大股東華倫集團身陷債務泥沼以來,ST金頂就一直麻煩不斷。從戴帽到高管頻繁更替,再到被查出未披露擔保事項等“四宗罪”,受華倫集團債務黑洞的拖累,ST金頂經營方面舉步維艱,如今又全線停產,ST金頂坐等救贖。
最多反復的談判:大水婚嫁一波三折
【焦點】大同國資委、南京美強、山西國信
【事件】9月,山西省高等法院通知南京美強重新履行重組ST大水工作,要求南京美強必須在10日以內將購買ST大水公司股權1.06億元資金打入指定賬戶內,否則將按自動放棄權處理。十萬火急,ST大水面臨退市風險。
【背景】兩年前,南京美強公開拍得10240 萬股大水股份,但因職工家屬鬧事,導致重組受阻擱淺,股權一直未過戶。一年后,大同國資委擬由山西國信買殼重組,并將1.06 億元股權競買款退還南京美強。事情一波三折,再過一年,山西國信退出,隨后就出現上述一幕。南京美強認為在合法拍得股權后,大同市擅自處置大水資產,沒有談判,無法打款。
【點評】早知如今,何必當初。公開拍賣嫁女形式欠妥,悔婚退婚復婚考慮不周;當年南京美強蹊蹺介入令人意外,中途拉郎配山西國信買殼一廂情愿;由于礦山已被冀東收購并拆老線建新線,安置了職工,ST大水已淪為空殼。老牌國企待嫁窘境,大水命運何去何從?破鏡難圓,談判艱難,只能擇婿再嫁。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hd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