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行]宣威宇恒:立足“精細”促就成本優勢
宣威宇恒“領航人”寧國昌
2010年1月3日,經過9個小時的長途旅程,通達中國水泥萬里團隊行從滇西北來到了滇東北,訪問宣威宇恒水泥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寧國昌、副董事長寧憲國等公司領導盛情接待了萬里行一行。
宣威宇恒成立于2003年4月,一期1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于2004年9月投產。當時該線經過短短一年多的運行,產銷形勢非常好,產品一度無法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為了進一步擴展市場份額,滿足市場需求,二期3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于2005年11月開工建設,并同步配套6MWA余熱發電裝置,在2007年5月點火。同時,2007年9月,公司在云南沾益天生橋建成年產120萬噸水泥粉磨站。當前,宣威宇恒已經發展成為高環保、低能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非常顯著的水泥企業。
五年實現突破式成長
在宣威宇恒,提到寧國昌大家都充滿了感激和推崇之意,“跟著寧總有干勁、有奔頭”。企業的員工紛紛表示。
寧昌國進入水泥行業源于一個偶然的契機。2002年初,原曲靖市宣威水泥廠“1000t/d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項目,因資金等多種原因行將流產,該廠雖四處尋求合作伙伴,但均無結果。宣威水泥廠慕名找到寧國昌,并最終得到了他的加盟。
此前,寧昌國經營粗鋅精煉廠。1995年,他從江蘇南通引進了價值百萬元的精鋅冶煉設施和技術,投資380萬元創辦了宣威嘉泰精鋅冶煉廠,幾年后在云南冶金行業已經做的有聲有色。
開弓沒有回頭箭。說干就干,且要快要好,這就是寧國昌的稟性。一期水泥項目從繁復的方案修正,到艱難的土地征用,再到2003年5月8日破土動工,只用了2個月的時間。項目于2004年9月22日正式點火投產,這是滇東北的第一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他的成功經驗令同行嘆服!
如今,寧國昌帶領宣威宇恒邁入了第六個年頭,從2005年的水泥產量31萬噸,凈利潤1060萬元,發展至2009年水泥產量185萬噸,凈利潤突破7000萬噸,短短5年間,宣威宇恒的各項業績指標迅速增長,堅實的腳印踏出了連串的成功!
立足“精細”促就成本優勢
據寧昌國介紹,公司當前噸熟料業務成本為140多元,水泥成本更是較熟料成本遠為低,可謂是當地水泥行業的典范。精細化管理是宣威宇恒成本優勢的關鍵所在。
宣威宇恒的精細化管理滲透到了企業的任何細小環節,精益求精,追求最佳。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把工作做細、管理做細、流程管細。在采風期間,筆者就對宇恒的現場管理印象深刻,開停機程序、管理規定、人員定制、交接班制度等各項工作制度完善、細致,員工對管理制度和流程也非常嚴格的執行。
在原料采購、運營管理、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宣威宇恒對成本的關注可謂做到了極致。宣威市石灰石資源豐富,企業依山而立,背靠著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原料運輸相當的方便,礦石成本長期保持在15元/噸以下。此外,1月初,煤價市場價格在450元/噸左右,而公司在煤價較低時已經簽訂長期供貨合同提前鎖定成本,價格實際370元/噸,通過協議等方式提前鎖定成本也是宣威宇恒成本控制的一大亮點。
2009年,宣威宇恒技改投入達到2000多萬,兩條窯全年平均運轉率86%左右,噸水泥電耗在93度左右,均遠遠好于云南省平均水平。同時,企業3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實際日產量不足2800噸,但寧昌國表示,這樣的運轉率節省下來的煤炭成本遠高于200噸熟料的收益,宣威宇恒就是這樣的精打細算。
2009年,宣威宇恒熟料產量112萬噸,生產水泥185萬噸,混合材的添加比例高達40%左右,但公司通過提高熟料強度的方式增加混合材的添加比例同時保證產品質量,也有效降低了產品成本。
公司生產成本的降低,促成了產品極大的市場競爭力,宇恒“共創”牌水泥在曲靖市場的占有率約30%,在宣威當地市場的占有率在80%-90%之間,可謂幾乎占據了市場全部空間。沾六鐵路復線、滇池引水工程、水盤高速等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都有宣威宇恒產品的參與和貢獻。
正是依靠著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將成本控制在行業平均成本以下,企業才能在區域市場中保持著競爭優勢。2009年宣威宇恒銷售收入5.17億元,上繳利稅6千萬,凈利潤7千萬,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財務指標成績單。
通達中國水泥萬里行專家、襄樊安格爾董事長劉延生在參觀完企業后評價說,“雖然宣威宇恒企業不大,但是非常健康。”
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
致力循環經濟增實效
水泥工業一直被視為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顯得格外重要。
據了解,宣威宇恒3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配套余熱發電設備運行的效益非常顯著,2009年創造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余熱發電產生的電能循環利用于水泥的生產,可使得噸熟料生產節省電能30%以上。當前,企業1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余熱發電裝置也正在加緊的調試。
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宣威宇恒大量利用周邊電廠等工礦企業的廢渣、廢料作為生產原料。2009年,公司共消耗電廠粉煤灰、脫硫石膏、硫酸渣等工業廢礦廢渣60多萬噸,循環再利用不但凈化了環境,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同時節約了成本,大大促進了經濟效益的提升。
在環保方面,企業投資1000多萬元,建立了全線收煙除塵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煙塵排放低于國家規定標準,生產用水循環使用,全年無污水排放。
公司競爭和盈利的核心力在于人才
在采訪寧昌國的過程中,提到公司競爭和盈利的核心力,他毫不猶豫地表示,“人才和執行力是宣威宇恒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公司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放手讓他們工作,這樣的信任和尊重也深得員工們的口碑。據悉,依靠著員工的口口相傳帶動,宣威宇恒的好名聲日益傳揚,促成了宣威宇恒的人才聚集,中層以上骨干人才來自于全國各地的優秀水泥企業。由于員工在企業中享受到了發展的廣闊空間和優厚的回報,自然努力奮發,內部團隊凝聚力合作意識十分良好,執行力也非常強勁,因此也推動了企業的發展和效益的提升。
人才是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企業核心競爭力越來越表現為對作為第一資本的人才的培育、擁有和運用能力。正是擁有了充足的優秀人才,宣威宇恒才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水泥市場穩健經營,成為內涵競爭力非常突出的滇東北區域領先水泥企業。
行業整合大潮中做好自己穩健發展
隨著云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水泥行業整合工作的推進,云南省水泥工業正處在一個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內外大型水泥企業集團紛紛搶灘云南市場。外有拉法基、紅獅等企業的大肆擴張和實施“圈地運動”;區域昆鋼水泥等企業集團也排兵布陣,加快多點布局,推進重組整合,實現高速發展,除了快速新建生產線之外,并購重組也是大企業集團加快發展的重要手段。
據寧昌國介紹,已經有數家企業與宣威宇恒有過洽談,但還未達成合作的協議,當前云南省的水泥產能過剩、供需失衡的壓力凸顯,行業的發展整合是趨勢,行業的提升需要有創新能力、有實力的企業集團的主導,他愿意與有誠意的企業采取任何形式的合作。但當前對于企業而言,最重要的仍是苦練內功,降低成本,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以期能在行業發展的大潮中能乘風破浪,勇立潮頭!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lch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