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美的人——記井岡山小學“張禮本、周沛教授教學獎勵基金”設立者周沛教授
在每一個人心目中都有最美的印象,最美的記憶。在井岡山小學全體師生心中,有一位暮年老人用暖暖的愛心詮釋了美。
她就是在我國水泥工業享有盛名的周沛教授,她編著的《水泥煅燒工藝與設備》上冊(水泥立窯)、下冊(水泥回轉窯)為我國水泥建材學校的教材,全國發行數萬冊;《現代化立窯》成為立窯水泥生產線一線的指導書。她創立的“北京現代立窯新技術研究所”為我國現代水泥立窯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她那一顆對老區下一代的關愛之心,更是在井岡山這片革命紅色根據地廣為傳誦。
讓時光倒轉至1999年6月,周沛教授應江西吉安化工建材局盛情邀請,來到江西吉安這塊紅土地上。正值酷暑時節,周教授先后奔赴吉安宏盛建材集團、安福水泥廠、永新縣水泥廠、峽江水泥廠、井岡山等水泥廠現場指導。為提高老區水泥企業生產水平,她不辭辛勞,在第一時間解決了生產技術中的各項難題,得到了老區水泥企業干部職工的贊譽。更可敬的是這位60多歲的老人在井岡山水泥廠指導工作時,競將這些企業給她的謝意,全部以設立教學獎勵基金的形式捐獻給了井岡山小學。周教授把對井岡山下一代的關愛和對已故丈夫原 國家建材局人事教育司張禮本副司長的深切懷念之情,全部傾注融入“張禮本、周沛教授獎學基金”,用于獎勵井岡山小學今后每屆的十名優秀畢業生,以激勵井岡山老區的孩子刻苦學習。長大后成為祖國老區建設的優秀人才。
2003年8月。井岡山小學的校園里沸騰了,周沛教授千里迢迢來為“張禮本、周沛教授教學獎勵基金”的獲獎者頒獎。當得知基金的利息只有五佰元,十名優秀學生每人五十元獎勵時,她認為獎勵的金額太少了,當即掏出五佰元,堅持要給每位優秀學生獎勵一百元才行。
井小師生都不忍再收老教授的錢。都表示教授的心意、精神都足以激勵全體師生,這份濃濃的愛會永遠銘記在心的。想不到老教授竟動情地說“我的能力還小,現在企業困難,給的報酬太低,這次來,我為兩家水泥企業服務,才給了兩千元的酬金。我把這兩千元一并存入了基金,現存四萬元,我還會再努力,今后我還會寄來的……”,望著這位可敬的老教授大家都心疼地勸慰教授保重身體……面對這樣一位年近古稀的老教授,不遠千里而來,身體不好,還要四處奔波,為各地水泥企業排憂解難;自己并不富裕,過著簡樸的生活,還要為獎勵基金籌集資金。誰能不為之感動,誰能不為之動容?那一顆顆滾燙的淚珠不禁滾落了……
周沛教授做到了,她奔走于全國各地的水泥企業,指導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并將報酬全部寄給井岡山小學。從1999年7月至2009年6月,江西井岡山小學先后收到廣東塔牌集團、四川l峨嵋佛光水泥公司、貴州晴隆盤江水泥公司、四川樂山市沙灣海天建材公司等十幾家水泥企業的匯款,累計達十萬零三百人民幣。井岡山小學全體師生心里非常清楚,這都是周教授用一滴滴的汗水換來的辛苦錢……就是這么一位慈愛的老教授,把井岡山小學“張禮本、周沛教授教學獎勵基金”從幾千元發展到十多萬,周教授總以“我做得不夠,還需繼續努力”來勉勵自己。
我們如道這其中滲透了周教授的無數汗水。花費了周教授大量的的心血,這就是我們身邊的活教材。我們要將這份沉甸甸的愛用來激勵學生們更加奮發學習。在井岡山小學校園內,每屆六年級的孩子們互相勉勵,說得最多的一句活是:我們一定要努力,爭取獲得“張禮本、周沛教授教學獎勵基金”。每個學年初,學校最大的那張紅榜張貼出來時,是家長和老師們教導孩子們勵志的最佳時期。身邊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周教授給我們做了個好榜樣。
什么是美,象周沛教授這樣的大愛無私就是最美的。看哪,那抹夕陽灑在滿山的新生的紅杜鵑上,紅杜鵑將盛開得更加鮮艷動人,那醉人的紅是最美的……那是美的完美詮釋。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hd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