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舉行《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專題新聞發布會
近日,應急管理部以部令的形式公布了《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該《規定》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防范遏制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的重要舉措。隨后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對《規定》進行解讀。
請問近年來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形勢如何,呈現出哪些特點?存在哪些問題和制約因素?
楊智慧:近年來,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時有發生,屢屢釀成悲劇。為了進一步明確治理重點,我們對10年來事故情況作了統計和分析。從事故類型看,中毒和窒息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事故總量的96.8%和96.9%。從危險因素看,主要是硫化氫、一氧化碳、氮氣、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從發生部位看,污水處理系統和窯爐、槽罐等設備設施相關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事故總量的71.5%和73.7%;從傷亡擴大原因看,沒有落實安全防護措施,盲目施救相關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事故總量的87.4%和86.8%。經過分析可以看出: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在事故類型、危險因素、發生部位、傷亡擴大原因等方面都比較集中,這也是我們堅持事故導向,要重點解決的突出問題。
通過事故分析和監督檢查,也反映出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方面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發生事故的行業相對集中。工貿行業中的蔬菜腌制,皮革、毛皮、羽毛(絨)加工,造紙、印染、食品加工等行業領域企業,存在腌制池、紙漿池、污水處理池等典型的有限空間,其中的有機物在厭氧狀態下容易分解出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引發急性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二是一些企業安全防范意識十分薄弱。一些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不清楚本單位有限空間存在什么危險因素,對于如何防范中毒和窒息事故風險“不懂不會”,有的沒有落實作業審批制度、不按操作規程開展作業,很容易由于“無知無畏”造成人員傷亡。三是部分企業從業人員安全技能不足。有的配備了防護裝備但作業人員不會穿戴,有的配備了氣體檢測儀但不知道怎么正確使用,有的應急演練走形式,出現緊急情況不清楚救援的程序、不知道如何處置突發情況。以上這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也是《規定》要突出解決的短板和弱項。
新修訂的《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與此前的《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相比有哪些新變化?
王立忠:我們系統分析近年來典型事故情況,結合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對原來的《暫行規定》進行了全面的修訂。與此前相比,新公布實施的《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規定》,在責任落實上更加明確、在關鍵環節管理上更加清晰、在監督檢查重點上更加突出,更容易讓相關企業和基層部門理解和執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變化:
一是要求有限空間作業必須配備監護人。容易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的工貿企業,很多規模都比較小,相當一部分是人員流動性大的小工廠、小作坊,對安全風險的防范意識相對薄弱一些。防護用品檢查、作業條件確認、全程監護和制止盲目施救這些重點環節的管理對于防范事故非常重要。此次修訂,很重要的一條主線就是突出了有限空間作業監護制,像指定監護人保護未成年人那樣,要求工貿企業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監護人員,監護人員要具備相應的安全知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專門負責監督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措施的落實。希望通過發揮監護人員的專業作用,讓監護人員真正成為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的“關鍵人”和“明白人”,在規范作業程序、有效預防事故,特別是防止傷亡擴大方面起到關鍵的作用。
二是突出作業審批和現場安全管理及處置。我們通過分析近年來的典型事故,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對作業審批、發包管理、作業條件確認、應急演練等關鍵環節的管理要求進行了系統完善,措施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增強。對于存在中毒和窒息等風險的有限空間作業,要求企業主要負責人或者其書面委托的人員進行審批;對于發包作業的,企業要進行統一協調管理,防止“一包了之”;對于應急演練,更加突出現場處置的重要性,明確企業要制定現場處置方案并定期組織演練。同時,突出警示標志、隔離措施、防護裝備、作業程序等現場安全管理要求,強調有限空間出入口要設置警示標志,采取上鎖、隔離欄、防護網等物理隔離措施,加上一道“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員未經審批進入。
三是突出重點對象監督管理。對涉及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風險、需要重點監督管理的有限空間列出清單,實行目錄管理,方便企業辨識管控這些風險高的有限空間,也讓監管部門的檢查更加重點突出。近期,我們將以應急管理部文件的形式發布重點監管目錄。同時,《規定》還強調要加強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改,督促基層監管執法人員和相關企業切實提高風險隱患排查整改質量。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