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行]第十六站泰安水泥:走創新之路帶動貴州水泥行業發展
興義泰安水泥
萬里行團隊在泰安水泥
從廣西南寧出發,通達中國水泥萬里行車隊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山脈,我們沿途領略了祖國的壯麗山河,經過12個小時的車程,終于來到了貴州,來到了盛產金礦的“金州”——黔西南州。21日萬里行訪問團繞過大山來到黔西南州泰安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公司董事長龔雷海、常務副總經理朱麟等人對來訪一行進行了熱情接待。
泰安水泥依山建立,背靠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原料運輸相當方便。公司成立于2006年,第一條日產3200噸生產線于2007年6月28日開工建設,2008年7月8日點火投產,短短兩年多的時間泰安水泥已經發展成為貴州民營企業的省級重點項目,是目前省內單線最大生產線,今年水泥年產量可達到115萬噸。
貴州屬于我國西南部欠發達省份,水泥行業發展處于全國比較落后的水平。據龔雷海董事長介紹,貴州省去年水泥產量為3800萬噸,其中有74.6%為立窯產能,可見貴州水泥生產技術與全國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泰安水泥目前正投資新建了一條日產7500噸熟料的水泥生產線,計劃明年11月底之前投產,屆時泰安水泥將成為西南五省單線最大產能的水泥生產企業。對于為何考慮將生產線設計為日產7500噸,龔董這樣表示:在貴州,水泥產業規模效益比較明顯,目前行業內多數企業生產線都設計為5000t/d,我們的7500t/d生產線在大大提高效益的情況下可以有效節約生產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對于資源的節約會帶來很大的幫助。此外水泥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物流密切相關,貴州省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欠缺,7500t/d和5000t/d的物流庫容相差不多,在有限條件下規模最大化,既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物流資源又可以提高自身的規模效益。
7500t/d生產線的建設配套了污泥焚燒技術,這在貴州省內也算開創了循環經濟的先河。生產線距貴陽37公里,貴陽市內有6個污水處理廠,泰安水泥的污泥處理可達到日處理污泥600噸,可以完整處理2.5個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這對于環境治理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此外這條生產線的建設還配套了余熱發電項目,該項目是與上海盛合合作,采用卡琳娜循環技術,若項目成功,泰安水泥將在一次開創國內第一個應用卡琳娜技術水泥企業的先河(雙方通過中國水泥網舉辦的2008年水泥浙商大會平臺接觸合作)。對于這一技術應用面臨的風險龔董表示:沒有創新就很難有大的發展和突破,“從經濟和風險的角度考慮,通過專家論證都覺得這么做是值得的”。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jss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