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發:2010年的中國宏觀經濟與建材工業
中國建材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國建材工業規劃院院長劉長發
11月16日,“2009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年會”在浙江杭州市召開,中國建材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國建材工業規劃院院長劉長發就2010年中國宏觀經濟及建材工業的發展發表如下看法:
一、如何看待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基礎
要研究“十二五”的發展,就要對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現狀有一個積累的判斷和認識。建國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余年的發展,我國建材工業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產和消費國,水泥產量和消費量已經占到全球的50%。
(二)產業技術結構調整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去年水泥新型干法比重超過60%,今年預計超過70%;浮法玻璃在玻璃行業所占的比重已超過80%。
(三)建材各行業各領域的生產技術與裝備水已平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八十年代初期,建材行業提出了追趕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目標,經過“六五”到“十一五”幾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我們在生產技術與裝備水平方面的追趕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四)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建材工業實際利用廢棄物超過7億噸,占到全國每年利用工業廢棄物的70%,成為利廢最多的行業。水泥工業余熱發電得到大面積推廣,建材工業萬年GDP增加值的綜合能耗年均遞減,超過5%。城市污泥、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有毒有害廢棄物的戰略協同處置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如金隅集團的北水,每年可以處置各類危險廢棄物和可燃廢棄物達到10萬噸,廣州越寶水泥建設了一條日處理達到6萬噸的污泥處理線,拉法基在重慶,海螺在安徽都有類似生產線的建立。
(五)對外開放使我國建材工業的國際融合度日益提高,建材進出口貿易逐年增長(去年185億),建材出口已成為拉動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工程服務貿易為龍頭,帶動成套建材生產裝備的出口。水泥生產裝備和工程服務貿易已經占到除中國以外全球貿易的40%以上,僅中材國際一家在全球水泥工程服務貿易就占到30%以上,已經可以跟丹麥史密斯公司和德國的洪堡公司在國際市場同臺競技。水泥、玻璃、陶瓷等主要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已經趕上甚至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歐美日等一些發達經濟體的先進企業來華獨資或者合資,從另一方面推動了國內建材工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
我國建材工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建材主要產品產能嚴重過剩,最近國務院剛剛下發的“38號文”——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建材工業兩大產品榜上有名,水泥被鑒定為嚴重過剩,玻璃明顯過剩。
2、產品的同質化現象相當嚴重,各行業普遍存在。我國建材工業尚處在以原材料制造為主的發展階段,加工制品業發展緩慢,水泥加工率不到30%,玻璃深加工率也不超過30%,行業競爭很不規范,處在低層次階段。
3、創新能力明顯不足,企業遠沒有成為技術進步的主體,技術引進中輕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現象可謂普遍存在。
4、全行業經營管理水平與世界先進管理水平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包括微觀層面的企業管理水平差距,中觀層面的協會管理水平的差距,宏觀層面的政府管理水平差距。行業現代化不僅僅是生產技術的現代化,還應該有經營管理的現代化,行業文明程度的現代化。
二、建材工業目前面臨的形勢
(一)正處在并將繼續處在大規模建設階段,建材工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就進入大規模建設時期,至少還將持續30年左右。未來30年,我國將建設的房屋總量在650-700億之間,為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二)現代建筑業的發展要求建材工業大力發展加工制品業,而不僅僅是提供原材料。建筑業現代化的三個基本內涵:工業化、綠色化、智能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條件的需求從“有房住”逐漸轉向追求舒適、安全、環保的方面發展。
(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建材工業已經發展成為完全競爭性行業。由于各發達國家早已走過大規模建設時期,建材領域的國際巨頭紛紛看好當前中國市場。自從加入WTO后,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市場國內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市場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四)建設兩型社會對我國建材工業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建材工業是一個資源能源依賴性產業,生產過程都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道路是建材工業發展的必然。
三、 建材工業的發展趨勢
(一)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建材行業發展重心逐漸由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二)適應現代化建筑業需求,大力發展制品加工業。
(三)研制節能型建材,走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四)提高產業集中度,鼓勵企業并購重組,培育行業領袖。
(五)新的階段,建材工業的發展將進入重大轉折時期,將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的新時代。由單純追求產能規模的擴張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由原材料制造業為主轉變為加工制品為主;技術上由從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模仿跟進轉向自主創新;由粗放式的無序、準無序競爭轉向規范有序的競爭。[Page]
四、根據對建材工業發展的基礎認識和判斷,對行業發展面臨形勢的判斷,對建材工業發展趨勢的判斷,初步提出行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十二五”建材工業發展應當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高舉由大變強、靠新變強的旗幟,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以轉變行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產業結構、技術優化升級為重點。走節約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道路,推動我國建材工業朝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的現代化產業方向發展,到201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20年全面實現現代化。
(一)“十二五”建材工業發展目標
1、結構調整目標
淘汰落后工藝;加工制品業增加值在建材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全行業生產集中度顯著提高,爭取有10家以上的建材企業進入中國500強。
2、技術進步目標
全行業年度研發投入占營業總收入的0.5%(目前我國建材行業科技投入水平還不到0.2%);要求10%的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組建各種形式的技術聯盟不少于20個;平均每年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不少于50項。
3、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目標
全行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降低20%,基本實現污染物的達標排放;工業固體廢棄物、建筑垃圾、城市污泥及生活垃圾等各類廢棄物綜合利用相比2010年逐步增加,各類建材工業窯爐的余熱利用率到達50%以上。
4、經營管理水平方面目標
全面提高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促進兩化融合,提高行業信息化、網絡化水平。
(二)“十二五”建材工業發展重點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朝節約化的方向發展。水泥、平板玻璃按照總量控制合理布局,淘汰落后發展先進,市場和行政手段雙管齊下,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產業發展規劃方向有序發展。
2、適應現代建筑業的發展要求,大力發展加工制品業,加快發展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混凝土制品,使水泥深加工業達到50%,積極推動發展以復合多功能墻體為主體的現代建筑墻體材料。
3、基于國防軍工、高科技新能源的開發需要,大力發展無機非金屬新材料。
4、大力發展非金屬礦深加工材料戰略。
5、鼓勵各種形式的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行業生產集中度和節約化進程。
6、實施護優護強政策,鼓勵并支持自主創新能力強、市場運作能力強、資本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或企業集團實施行業整合戰略,培育領袖型的企業。
7、走創新發展道路,鼓勵并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推動企業盡快成為行業競爭的主體。
(三)“十二五”建材工業技術進步的方向
“十二五”建材工業技術進步的方向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節能減排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資源綜合利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功能性材料和產品的研究開發,發展加工制品業的工業設計。
2、節能型建材產品的現代化。
3、走綠色發展道路,推動行業節能減排的綜合利用。
4、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5、進步一加強宏觀調控,推動行業科學有序健康持續發展,高度重視運用行業發展規劃引導行業科學發展,加強節能環保管理,實施獨立第三方的能效評定。
6、全面加強質量管理,進一步健全產品質量監管,提高全行業監管。
7、規范市場秩序,構建和諧有序的產業鏈上下游和價值的客觀組合,加強并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8、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提高全行業的信用水平。
9、規范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咨詢服務機構的行為,并充分發揮他們推動行業發展的作用。
10、推動兩化融合,提高我國建材行業工業化水平。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hd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