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企業不創新會死,盲目創新死得更快;企業家應該百折不撓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
近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以“致敬長期主義”為主題的“2023(第二十一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在會上表示,做企業需要秉承四大主義:務實主義、專業主義、長期主義、人本主義。
首先,宋志平指出,做企業不能虛頭巴腦,好高騖遠、抱有僥幸心理,應該一步一個腳印,注重務實主義。在他看來,制造業企業無非就是務實好五件事:將產品做出來,有量產的能力,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最后將產品賣出去。他表示,在“質量一貫好、服務一貫好”的基礎上,戰略創新和市場經營都應該有務實的態度,但進行有目的的創新至關重要。他說:“不創新會死,盲目創新找死,死的更快。”
做企業到底應該追求多元化還是專業化?宋志平不贊成全產業鏈做企業。他認為,做企業需要聚焦,抓好專業主義的提升。小企業應該專精特新,但是當做到一個專業領域的天花板時,可以做相關多元化。
“高增長的時代不可能再回來了”,他指出,當下已經是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那么企業是否需要轉型或轉行?在宋志平看來,絕大多數企業的轉型并不意味著轉行,因為產品過剩是每個行業都存在的實際問題。“沒有落后的行業,只有落后的技術和落后的企業。”他說。
談到當下普遍的“躺平”現象,宋志平強調,企業家應該百折不撓。以中國商飛“長期奮斗,長期攻關”的成功案例,他表示長期主義是企業和企業家需要共同突破的挑戰。做企業是終身的考驗,不是“百米沖刺”,也不是“一代人的事”,要做好傳承,能將企業薪火相傳。
談及人本主義,宋志平圍繞“以人為本”的基礎分享了自己對“共享機制”的見解。無論是國企,民企,還是上市公司,做企業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就是對人的投入,而管理一家企業的真諦即是調動人的積極性。若能將員工、客戶、投資者都關心到,一個企業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有機制做企業不需要神仙,沒有機制神仙也做不好。”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