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辜成允:下階段考慮和更多的企業合作聯合
12日下午,在北京出席由臺泥贊助支持的大型新編京劇《弄臣》的新聞發布會后,辜成允董事長就臺泥最新發展動態、臺泥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和媒體作交流。
珠三角水泥價格強勁回升 臺泥發貨基本正常
近期珠三角地區水泥價格持續上漲,引起業內的關注。辜成允表示這主要是三季度以來廣東水泥需求強勁回升,基建和房地產對水泥需求增加。去年下半年以至今年的上半年廣東受金融風暴影響最為嚴重,經濟下滑幅度也最深,目前國際國內經濟復蘇明顯,廣東的復蘇較沿海其他省市要來得更顯著(福建市場表現平穩)。加之今年西江遭遇了大旱情,通航能力受限,從廣西流入廣東的水泥大幅減少,供需關系的改變導致水泥價格的上漲。辜成允董事長介紹說目前臺泥的發貨基本正常。
仍將加大華南投資 完善“泛珠三角+海西”布局
辜成允介紹臺泥在江蘇句容的6000 t/d生產線建設進展順利,但這并不表示企業有從華南向華東轉移做大的考慮,在華南的發展仍舊最為重點。華南的市場中,臺泥只占到了百分之十幾份額,和主要競爭對手在伯仲之間,要謀求更大的競爭優勢還需加大投資力度。
臺泥始終就堅持區域布局發展策略,把“兩廣”和福建省統籌規劃。但是在這幾年的發展中,越來越來發現由于西江和北江的整治不力,通航能力還是靠天吃飯,嚴重制約了臺泥從兩廣地區調運熟料進福建的設計。在句容的生產基地建成后就可以配套和支應福建的熟料的供應,實現長三角和珠三角都能供應福建的局面,從而進一步鞏固臺泥在的華南發展。
辜成允還表示在貴港的生產基地有鐵路專用線進廠,可以直通防城港實現陸海聯運,出海后輻射東盟、非洲以及歐洲地區。
下階段考慮與更多的企業合作聯合
針對新近出臺的未來三年不批建新生產線的產業政策,辜成允表示控制產能的無序增長是非常必要的。現在不壓產能,將來產能大過剩,所有企業虧損、資源浪費、環保不到位、企業不能大型化等一系列問題帶來的損失更大。
臺泥之前在大陸的發展鮮有合作,但也沒有和誰劍拔弩張過。主要是考慮到大陸水泥市場所處的階段還不具備合作的條件,臺泥也需要通過自己的發展來摸索熟悉市場和經營環境。再者合作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和合作方的協調上,將延緩決策。大陸水泥市場在諸侯爭霸的時代,市場瞬息萬變,臺泥在臺灣經歷過這樣的時期,因此在大陸做事不能慢,但風險也要可控。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也比較穩健。
隨著政策和市場的變化,臺泥正考慮在下階段積極的與更多企業合作聯合,以實現既定產能目標。臺泥素有各方共謀利益的文化傳統。在臺泥的發展歷程中不乏合作經驗,與不同類型企業合作均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在臺灣和美國、歐洲、日本企業都有合作;在東南亞和泰國、印尼也有合作;在大陸早期也和柳鋼,海螺合作過;香港和中信等企業合作。這些合作都講的是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發展,合作雙方也都接受。
未來10-15年仍是大陸市場大發展期 淘汰落后是關鍵
談及對大陸未來水泥市場的發展,辜成允提供了臺灣的發展經驗。由于公共建設和民間建設的同時作用,臺灣人均水泥消費有10-15年時間保持在1噸左右,最高達到1300公斤。但是在城市化建設到一定水平后,公共建設和民用建設就會是交替拉動,此時的人均消費就會保持在500-700公斤。
大陸現在處于“雙火車頭”驅動階段,大量基礎設施在建的同時民間建設很快也跟上,預計這個階段也需要有10-15年的時間,人均水泥消費將保持在1噸左右的高位,隨后才會回落。
根據臺泥內部的測算,大陸水泥市場的合理產能規模在18-20億噸之間。現在政策要求三年不批線,就給了行業內有企圖心的企業整合其他資源的空間,也要求全行業更有效的利用現有資源。
辜成允董事長認為,市場和行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隱患是立窯等落后產能。立窯“極其靈活”的經營方式和小規模生產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現代化大型企業需要考慮的事情要比他們多,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重,經營發展更為理性。
在淘汰落后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產業發展的下一階段將是規模淘汰,屆時大部分地區規模在600萬噸上下的新型干法企業也沒有生存能力,在一定區域將形成7-10家的主導企業,這是比較理想和可行的,而競爭核心將集中在定價權上。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ljy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