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業逐步回升 三拉動助其穩步發展
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國家的經濟已開始觸底回升。就水泥行業而言,雖說水泥價格現下還處于下跌的狀況,但是隨著各項基礎建設的拉動,相信會給水泥業帶來不少的利潤空間。
政策的拉動
在國家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的產業結構調整進程中,工信部擬提高對水泥行業的門檻,并下發《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意見稿》對水泥行業設置了很高的門檻,如,各地政府將“嚴格控制新建水泥項目”,對水泥熟料年產能超過人均1000公斤的省份,一律停止核準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對于水泥熟料年產能低于人均1000公斤的省份,則按照“等量淘汰”的原則核準,即新上馬的水泥項目必須是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且產能與淘汰的立窯、濕法窯等落后水泥產能保持一致。
《意見稿》還提出,“鼓勵現有水泥企業間的重組聯合,支持大企業對中小企業并購重組后的改造投資。”
目前,水泥產能面臨嚴重過剩的局面,水泥價格一直處于下跌趨勢,工信部此舉意在規范水泥行業,限制新進水泥項目,嚴控水泥產能過剩。
基礎建設的拉動
隨著世博會的舉辦、川藏鐵路的正式立項、京CBD新區擴建年底動工等建筑項目的啟動,帶動建材行業的發展,水泥的需求也逐步提升。
其實從國家統計數公布的數據顯示,09年前8月,我國水泥工業也是呈增長趨勢。這說明,盡管金融危機對水泥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損失,但是,隨著國家經濟的回暖,水泥業正趨于回暖態勢。
出口的拉動
雖說,目前我國水泥出口的形勢并不是很好,但是隨著印尼水泥需求、美國水泥消費等國水泥需求的回升,可見國外對水泥的需求還是相當大的。據相關媒體報道,由于水泥出口價的上漲,以致今年水泥出口形勢在短時間內難以快速好轉。但是筆者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回升及各項建設的實施,水泥行業好轉指日可待。
筆者強調,盡管如此,水泥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是不容忽視的,我們的水泥企業應當增強憂患意識,在保增長中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堅決抑制水泥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作為結構調整的突出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hd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