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綠礦智用新標桿——浙江省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紀略
走進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只見四周青山環繞,礦區綠樹成蔭。工作人員一進入生產區域,該公司智慧礦山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相應的定位坐標隨即亮起。“智控平臺實現了人員、設備、車輛的實時定位、軌跡顯示及礦區環境的動態監測。”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這只是浙江省推進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的一個縮影。
11月1日,全省51家礦山企業集聚湖州,參加浙江省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現場推進會。會上,首批14家礦山被授予“浙江省智能化綠色礦山”稱號,標志著該省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邁上新臺階。
從“六化”到“十化”
打造綠色礦山升級版
作為綠色礦山的發源地,十多年前,浙江率先提出綠色礦山建設,并提出了“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范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區環境生態化、企業社區和諧化”的綠色礦山建設“六化”標準。如今,在“六化”的基礎上,浙江創建的智能化綠色礦山疊加“生產要素數字化、應用場景可視化、管理決策智控化、機器設備減人化”而形成了“十化”礦山。
2021年9月,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啟動部署“綠礦智用”場景建設。通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浙江在礦產資源治理數字化轉型中打出了一套“組合拳”:一是按照“161”總體架構推進“綠礦智用”應用場景建設,二是按照“164”體系推進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三是按照“142”體系推進基礎數字化礦山建設。其中,“綠礦智用”應用場景是管控中心,智能化綠色礦山是引領標桿,基礎數字化礦山是基本要求,三項工作共同發力,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
浙江以礦產資源“找得出、用得好、管得住”為目標,按照構建1個場景駕駛艙、6個應用子場景、1套輔助工具箱為內核的“161”總體架構,推進“綠礦智用”應用場景建設。目前,“161”總體架構已經建成,相關功能基本具備,核心業務已被納入數字政府“浙里高效”上線應用,建設成效初步顯現。“礦產資源儲量審查、備案時間從60個工作日壓縮至平均35個工作日,綠色礦山實現申報入庫零次跑。該應用場景用戶數量近3600個、累計訪問量達5.5萬余次。”浙江廳礦產資源保護監督處相關負責人說。
因礦制宜,分類實施
實現智能化礦山與管理“多版創新”
推進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中,浙江各地積極作為,指導礦山因礦施策,針對不同開采方式、利用方向,編制符合礦情的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方案,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
杭州市會同應急管理、科技、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專題研究,制定《杭州市全面推進礦山數字化建設實施方案》,按照不同礦種、服務年限、開采方式、開采規模,分類推進礦山數字化建設。杭州市基礎數字化礦山建設綜合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應急部門要求:露天開采礦山將位移在線監測系統納入,形成“152”體系;地下礦山將通風在線監測系統、有害氣體濃度在線監測系統納入形成“162”體系;地熱、礦泉水礦山重點關注井口管理及水位、水量等形成“112”體系。
舟山市按照全覆蓋、一體推進的總體目標搭建了企業版、政務版、共享版“多版創新”的礦山綜合管理平臺。其中,企業版可由創建企業免費獲取使用,在滿足創建要求的基礎上,根據企業個性化需求預留電子地磅等后續接入端口;政務版中自然資源部門可以查看企業端的一屏展示,對資源儲量、開發利用狀況、安全與環境監測、人員和設備實時狀態等進行在線瀏覽,其中智慧監管應用場景包含日常巡查、月度檢查、季度監測、聯合監管、部門督查、信用監管6個子場景,實現移動執法信息化、現場檢查電子化、生成文書無紙化、處置問題閉環化“一站式”服務,有效提升礦產領域數字化綜合監管水平;共享版開通應急管理、生態環境、稅務等涉礦部門端口,多部門各負其責,在平臺上共享各自管理的數據,全方位動態掌握礦山企業生產經營狀況。
企業主導,積極探索
智能化礦山建設成效顯著
2020年12月,金石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浙江紫晶礦業有限公司常山縣新昌鄉巖前螢石礦被浙江廳列入第一批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試點。
“巖前螢石礦作為地下礦山,井下環境比地面更復雜,從井下八大系統到各個生產環節,從開采方法到硬軟件設備設施,都受制于地下特殊的環境。”金石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地下礦山建設智能化綠色礦山,由于沒有成熟的模式、可借鑒的經驗,曾經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金石集團變壓力為動力,從礦山實際出發,大膽探索、積極創新,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摸索,以浙江廳提出的“164”體系建設為綱,利用5G網絡下井,工藝裝備機械化,采礦、鏟裝、通風、排水作業、運輸、充填等工序無人化遠程控制技術,以3D建模、虛幻引擎、物聯網通信等技術為底座,打通多方生產系統數據,實現對企業生產全過程實時監控和管理,終于建成可以應用5G+的智能化綠色礦山。
浙江交通資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統一管理下屬各礦山的智能化綠色礦山平臺。各礦山建成了標準化的1套模型(地質模型),6(越界開采、視頻監控、環境監測、人車定位、開車調度、質量在線檢測)+N個系統(邊坡檢測、財務、物流、生產等),4個平臺(決策服務、場景應用、精準智控、數據集成),以及一個手機APP和調度指揮中心。
回顧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歷程,浙江交投集團相關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創建智能化綠色礦山,要有足夠的資金和人才保障;必須礦山自己主導,不能過度依賴第三方;必須做到系統建設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要有持續迭代的能力來適應技術和業務發展的需求。
據了解,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綠色礦山實現了“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生產方式更加安全、違法預警更加精準、管理決策更加智能、降本增效更加明顯”五個方面的預期效果。例如,長興縣南方礦業有限公司大煤山礦的礦石質量合格率提升10%,熟料強度提高間接增加效益1600萬元以上;浙江安聯礦業有限公司的資源利用率提升到100%,銷售利潤提高8%,設備故障率下降10%,安全管理成本下降30%,人力成本下降12%,生產成本下降10%;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的產品質量提升可增加收入600萬元/年,減少直接從業人員21人,節約人力成本約218萬元/年,設備故障率下降50%。
下一步,浙江將推進“綠礦智用”場景迭代升級,構建“一平臺管礦”新模式,推動礦產資源治理數字化轉型;推進礦山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加快礦山企業轉型升級。浙江廳要求,全省32家正在建設的智能化綠色礦山,要加快建設進度,確保2024年底前通過驗收;尚未開展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的生產礦山,要抓緊啟動,高起點謀劃,力爭2025年底前建成。
為此,中國水泥網將于2023年11月29日,在杭州舉辦以“數據驅動決策 智能引領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水泥智能化高峰論壇”。屆時,與會行業專家學者及相關企業代表,將就“水泥企業能源管控系統解決方案實踐”等主題進行交流探討,共同推動水泥行業的智能化進程。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