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石港區委書記:投資30億對華新等商圈更新升級 推進華新水泥博物館等項目
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是湖北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的奮斗目標。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是省委賦予黃石的歷史使命。
“打造增長極,建功先行區”凸顯出黃石在構建先行區中的核心地位、目標定位和擔當作為打造增長極,建功先行區,黃石港區如何借“機”起飛?具體又將怎么做?
黃石港區委書記嚴榮勇帶來了他的答案。
搶抓機遇 謀定目標
黃石市委書記郄英才要求,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體量要大、質量要高、速度要快、品質要優、發展要實,這“五個要”體現了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完整性、實效性,體現黃石奮進全省第一方陣的更高要求,圍繞“打造增長極,建功先行區”,黃石港區有什么新的謀劃?
黃石港區委書記嚴榮勇介紹,黃石港區是老城區,但也有新機遇。對標先行區和增長極,結合黃石港的比較優勢和新的發展機遇,當前黃石港區謀定了“提升現代服務業能級,加快建設臨空高端商務區”的目標定位。并按照“五個要”的增長要求,進行了具體研究分解,作出了具體安排部署。
嚴榮勇介紹,支撐黃石港區目標定位的增長點主要有四個,臨空經濟發展、新興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發展和城市更新發展,四個增長點就像車子的四個輪子。同頻共振驅動老城區經濟增長,高質量發展。
第一個增長點,臨空經濟
黃石港區距鄂州花湖機場8公里、15分鐘車程,處于臨空發展的黃金圈層,也是機場周邊功能最完備的城區,發展臨空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黃石港區和順豐集團、機場集團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一批服務企業陸續入駐,臨空發展態勢已經形成。
第二個增長點,新興經濟
近年來,黃石港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樓宇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了花湖空港數字物流產業園、醫藥新零售產業園、西有新經濟產業園等新經濟產業園。比如九州物流,2020年獲得全省第一張網絡貨運牌照,營收短時間從2000萬到6個億,翻了30倍。
第三個增長點,轉型升級
大力引導支持傳統商貿業轉型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一是數字賦能升級,如國藥楚濟堂集團,通過“藥店+智慧醫療+新零售”的新模式,搭載電子商務平臺,目前已整合線下醫藥零售門店3500余家,業務擴張到6個省份;二是經營模式轉型,像黃石的老字號陶然樓,培育了品牌鹵巧兒,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模式,在鄂東片區已經開了200多家門店。
第四個增長點,城市更新
搶抓試點機遇,投資10億多元,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質。探索“城市更新、業態升級、融合發展”新路徑,注重特色商業街區的打造。如武漢路商業街通過升級改造,客流量、營業額同比增長30%;黃岡路鐘樓煙火美食街春節開街后,日均客流量達到1萬人以上,營業額同比增長131%。
對標“五個要” 做實“增”文章
郄英才書記在“新春第一會”上強調,打造重要增長極要建立在實實在在的投入,實實在在的增長、實實在在的發展上。
因此,做足“增”的文章,還必須在做“實”上下功夫。如何提升現代服務業能級?
黃石港區委書記嚴榮勇表示,黃石港區有五項具體行動:
主動融圈入群,區域協同增長
積極融入武漢都市圈“大家庭”,主動對接武漢新城和科創大走廊;探索和鄂州花湖鎮推進市域治理一體化;和浠水縣共建飛地園區,打造“一江兩岸、一區三園”跨江合作示范區;與順豐和機場集團建立對接合作機制。
在區域協調發展上,發揮比較優勢、找準發展定位,由“內循環”發展轉向“外循環”發展,使黃石港區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匯聚地。
加快園區建設,拓展空間增長
加快“一帶兩園”的臨空布局和開發建設,拓寬發展空間。重點圍繞迎賓大道打造臨空產業發展帶,利用方家墩、九廂地1000多畝土地,開發建設臨空高端商務區和臨空冷鏈物流產業園。
大泉路臨空商務產業園,建成了臨空獨棟企業總部,目前在加快招引總部項目落地;今年重點是和省聯投合作,投資56億建設空港科創產業園項目,布局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生命健康等臨空產業。
江北臨空智造產業園,去年實施清園行動,與浠水縣共投資2億元打通區間道路,改善園區環境;今年將實施滿園行動,盤活1.1萬方的閑置廠房、招滿新建的2.4萬方的空港智造產業園、開發建設2000畝的可用土地,重點發展臨空智造業。
改造三大商圈,轉型升級增長
繼續搶抓城市更新機遇,投資30億元對勝陽港、華新、萬達三大商圈進行更新升級,打造3個100億商圈,建成名副其實的鄂東消費中心。
勝陽港商圈,重點改造武漢路、南京路8條特色街區,打造交通路省級示范步行街,升級新華書店、黃石飯店、金虹、美爾雅、大眾樂園等業態,找回黃石人民心中的“街”;
華新商圈,重點改造磁湖路-楓葉山路-五羊巷,推進華新1907、華新街、華新文化廣場、華新水泥博物館、新青年半島等項目,建設新的中央文化區;
萬達商圈,重點改造花湖大道、延安路,打造環東楚步行街、人民街、坤寶廣場、建發致青春等重要節點,成為鄂州、黃岡、機場客流的購物休閑目的地。
同時,以三大商圈為核心,按照6個片區11個單元推進城市全域更新,全面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質。
培育重點產業,壯大集群增長
實施“2211”計劃,生產性服務業營收200億,生活性服務業營收200億,臨空經濟規模100億,總部經濟規模100億。
重點培育六大產業集群,以臨空科創園、環湖大學科創園為龍頭,培育臨空科創產業;以九州物流、聯海冷鏈為龍頭,培育智慧物流產業;以方家墩商務區、萬達商務樓宇為龍頭,培育高端商務產業;以鄂東人力資源產業園、納杰人力資源產業園為龍頭,培育人力資源產業;以金融、信息、檢測等為龍頭,培育第三方服務業;以勝陽港、華新、萬達三大商圈、大眾山·青港湖公園為龍頭,培育商貿文旅產業。
聚焦項目攻堅,投資拉動增長
圍繞園區建設、商圈改造、城市更新、基礎設施等幾個方面謀劃儲備239個項目,計劃總投資1019億元,當年計劃投資162.3億元。
同時,調整優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嚴格實行周碰頭、月調度、雙月開工、季度拉練、年度考核,確保項目推進質效。
“關鍵在干部,關鍵在實干”
怎樣建設臨空高端商務區?黃石港區打算怎么干?
黃石港區委書記嚴榮勇表示,建設臨空高端商務區既是目標定位,也是黃石港區委區政府的歷史使命。
關鍵在干部,關鍵在實干,干部的思想能力作風是根本保證,這也是最重要的增長點。2021年以來,黃石港區持續開展“思想破冰 項目破局 發展突圍”行動,解決了干部思想能力作風方面的一些問題,今后還要持續推進,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
今年,黃石港區,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搶抓發展機遇,擔當發展使命,堅定發展信念,提振發展信心,擴大消費需求,激發市場活力。
二是要領悟新精神、把握新政策、學習新知識、開闊新眼界,提高抓項目、抓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克難攻堅之風、敢闖敢干之風,切實解決發展中的難點、堵點。
編輯:李曉東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