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堅持“查改懲教防”一體推進 防治工程腐敗
今年,是湖北重大項目高質量建設年,2萬余個重大工程項目同時在建。該省聚焦“行賄受賄多、插手干預多、圍標串標多、轉包及違法分包多、虛報工程量套取資金多”的“五多”問題,集中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向工程建設領域腐敗亂象和頑瘴痼疾出拳亮劍,由省紀委監委統籌協調,一體推進“查改懲教防”,為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嚴“查”“改”,一大批違規違法問題得以整改
今年4月以來,湖北省把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部署的具體行動,瞄準腐敗亂象和頑瘴痼疾打出一套組合拳。
這次專項治理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實行打擊查處聯動協同,突破以往各自為政、單兵作戰的局限。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持全局思維,對工程腐敗多管齊下、全面查治。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全省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明確專項治理“路線圖”“時間表”。由省紀委監委牽頭,成立省協調小組,組織公安、自然資源、住建、交通、水利等14個部門和單位參與,形成“1+14”的“兵團作戰”架構,多部門統一行動,齊抓共管,協同治理。在省協調小組的統一調度下,全省聚焦工程建設項目開展全覆蓋的自查自糾。
省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自查工作指引,按照“分級分類自查、自上而下指導、自下而上填報”的方式,督促12家省級主管部門組織對2020年以來政府投資和國有企業投資的工程項目各環節進行自查。截至目前,全省共自查項目29117個,發現問題6345個,已整改5337個。
緊盯“關鍵人員”是自查自糾的關鍵。全省組織建設單位負有項目管理職責的黨員和公職人員對自身履職情況進行自查,61738人參與,501人報告存在涉嫌違紀違法問題。
各市州和省直有關部門對自查問題梳理分析,研究提出針對性建議,分層分類強化問題整改。
“某公路改造工程項目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投標人……”11月13日,省交通運輸廳通報6起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在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引起較大反響。
專項治理啟動以來,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全系統對公路水運工程進行全覆蓋自查,共自查項目1.4萬余個,查出問題1800余個。廳黨組成員分別帶領7個檢查組深入一線開展明察暗訪,挖出了一批問題,連續發出8期典型問題通報,曝光28起,并對相關單位進行嚴肅約談,督促整改。
“通報曝光問題時,我們不是把陳年積案和原來發現的問題再通報一次,而是通報新發現的問題。一些工程項目負責人看到我們動真碰硬,觸動很大,積極整改問題。” 該廳建設市場處負責人說,目前,正對1800余個問題整改銷號,通過真查真改推動交通建設市場秩序持續向好。
強力“懲”,執紀執法震懾效應充分彰顯
專項治理中,湖北對工程腐敗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形成強大震懾力。
今年4月,恩施市投資建設服務中心項目管理股原副股長張某因在某工程項目招投標中參與串標、收受賄賂,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案件查辦中,該市紀委監委召集業主單位及相關部門對評標過程進行復盤。全面復核評標資料,仔細比對100個評標分數,發現中標企業的技術標接近滿分,而多家大型企業得分卻出奇地低。經深入了解,中標單位的施工負責人只是本地一名包工頭,且缺乏施工資質。
該市紀委監委與相關部門聯合作戰,組成專案組。施工負責人交代了其在招標前找“標販子”借資質,大量制作標書,開展圍標串標的事實。專案組進一步對標書、業主單位評委開展調查,發現中標單位“收買”業主單位評委,通過在標書上留暗號進行串標的違法事實。
最終,包括張某在內,11人因在該項目招投標中違紀違法受到相應處理。
該市紀委監委一鼓作氣,以案帶案,對該業主單位參與的其他招投標項目進行全面“體檢”,共查處工程建設領域違紀違法人員18人,其中留置3人,已開除黨籍和公職2人。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組織對2020年以來反映工程建設領域的信訪舉報和問題線索進行“清倉式”起底,同時協調巡視巡察、公安、審計、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等部門移交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省協調小組辦公室將公安機關正在偵辦的236件串通投標案信息和103件巡視、審計發現的重點問題線索通報市州紀委監委,督促深挖徹查背后的黨員和公職人員腐敗問題,各行業主管部門向紀檢監察機關或其他職能部門移送問題線索共計1218件。
為強化協同辦案,省協調小組辦公室建立常態化協同辦案機制,與公安、住建、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等部門專題會商6次,推動案件查辦提質增效。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采取以事尋案、以人查案、以案挖案等方式,重點查辦領導干部插手干預工程建設及貪污賄賂、公職人員失職失責、市場主體以行賄等方式破壞公平競爭環境等問題。
咸寧市紀委監委建立紀檢監察機關與公安機關“紀警協同”聯動辦案機制,實行信息互通、措施配合;宜昌市紀委監委抽調精干力量,全力跟進省公安廳首批掛牌督辦的圍標串標案,深挖徹查案件背后的腐敗問題;荊州市紀委監委深入分析研判省紀委監委交辦的9件重點問題線索,全面跟進公安機關在查的10個串通投標案件,篩選一批影響較大的案件提級辦理,上下聯動,各個擊破。
截至10月底,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立案269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809人,移送司法機關250人,追贓挽損5.4億元;公安機關、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部門分別對一批串通投標案件立案查處;住建部門對一批“三包一掛”(分包、轉包、內包、掛靠)問題進行立案調查。
深“教”“防”,引導黨員干部形成遵紀守法的自覺
“工程領域是腐敗高發地帶,這起腐敗典型案例教訓慘痛、令人警醒……”近日,隨州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在觀看警示教育片《香餌有毒 貪路無歸》后唏噓不已。近期,該市各相關部門扎實組織干部職工集體學習工程建設領域紀法規章,開展警示教育。
湖北各地把紀法教育貫穿專項治理工作始終,引導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和相關從業者形成遵紀守法的自覺。
省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工程建設領域主要政策法規文件學習目錄》,收入黨紀黨規、法律法規、部門規章77項,督促各地各相關部門結合實際組織學習。隨州、宜昌、鄂州等地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通過編印警示錄、拍攝教育片的方式,將紀法宣傳、案例通報、警示教育等有機結合,為黨員干部打好“預防針”、擰緊“廉潔閥”。十堰市紀委監委對全市工程建設領域重點崗位、重點項目負責人進行談心談話、教育提醒后,全市38人主動交代問題。截至目前,全省共開展紀法教育近2萬場次,63萬余人次參加學習。
筑牢“防火墻”,是防治工程腐敗、促進長效治理的重要抓手。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剖析重點案件,排查制度漏洞,通過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整改提示函等方式,督促發案單位認真查找問題癥結、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截至目前,共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559份,推動職能部門建章立制2518項。
全省各地各有關單位改進工程項目監督監管,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方式提高監管效能,著力防范工程腐敗。
湖北是建筑大省,當前共有5000余個市政工程項目在建,260余萬從業人員在崗,監管難度較大。為防治工程腐敗和其他違規違法問題,省住建廳開發智慧工地監管平臺,將大數據、智能化管理設備應用于施工現場,實時監測噪聲揚塵和各個施工作業面,對違規操作進行預警,讓項目管理“耳聰目明”。
8月25日上午,省住建廳信息化系統控制室,在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后,例行網上巡查隨即展開。大屏幕實時顯示全省各建筑工地的施工狀態。該平臺“預警提示框”自動彈出提示——十堰市中燃燃氣管道更新改造工程施工總承包單位某公司項目經理胡某同時在武漢市的4個施工項目擔任項目經理。按照《注冊建造師管理規定》,此行為已違法違規,且可能存在證書掛靠問題。
省住建廳立即派出暗訪組赴十堰開展飛行檢查。到現場后,暗訪組發現,該公司中標承諾和施工任命的項目部管理人員共10余人,無一人在崗。通過大數據篩查和系統比對,查實該項目存在非法轉包問題。目前,該問題已得到嚴肅查處。
全省上下還深化改革創新,以專項治理為契機,綜合施策,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促進工程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
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推出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境的一系列舉措。深化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推行“免證明”應用、推動交易擔保“減”“免”“替”、大力推行規范柔性執法、推行“評定分離”改革、“一網通投”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讓眾多投標企業的獲得感大大增強。
“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實行工程建設領域投標保證金‘減’‘免’‘替’,幫我們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10月9日,武漢市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營分公司有關負責人高興地說,以前,公司要準備800至1000萬元的投標保證金才能參與投標,現在,公司用于投標所需的保證金只要一、兩百萬就夠了,企業負擔大大減輕。(中國紀檢監察報今年,是湖北重大項目高質量建設年,2萬余個重大工程項目同時在建。該省聚焦“行賄受賄多、插手干預多、圍標串標多、轉包及違法分包多、虛報工程量套取資金多”的“五多”問題,集中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向工程建設領域腐敗亂象和頑瘴痼疾出拳亮劍,由省紀委監委統籌協調,一體推進“查改懲教防”,為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嚴“查”“改”,一大批違規違法問題得以整改
今年4月以來,湖北省把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部署的具體行動,瞄準腐敗亂象和頑瘴痼疾打出一套組合拳。
這次專項治理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實行打擊查處聯動協同,突破以往各自為政、單兵作戰的局限。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持全局思維,對工程腐敗多管齊下、全面查治。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全省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明確專項治理“路線圖”“時間表”。由省紀委監委牽頭,成立省協調小組,組織公安、自然資源、住建、交通、水利等14個部門和單位參與,形成“1+14”的“兵團作戰”架構,多部門統一行動,齊抓共管,協同治理。在省協調小組的統一調度下,全省聚焦工程建設項目開展全覆蓋的自查自糾。
省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自查工作指引,按照“分級分類自查、自上而下指導、自下而上填報”的方式,督促12家省級主管部門組織對2020年以來政府投資和國有企業投資的工程項目各環節進行自查。截至目前,全省共自查項目29117個,發現問題6345個,已整改5337個。
緊盯“關鍵人員”是自查自糾的關鍵。全省組織建設單位負有項目管理職責的黨員和公職人員對自身履職情況進行自查,61738人參與,501人報告存在涉嫌違紀違法問題。
各市州和省直有關部門對自查問題梳理分析,研究提出針對性建議,分層分類強化問題整改。
“某公路改造工程項目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投標人……”11月13日,省交通運輸廳通報6起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領域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在全省交通運輸系統引起較大反響。
專項治理啟動以來,省交通運輸廳組織全系統對公路水運工程進行全覆蓋自查,共自查項目1.4萬余個,查出問題1800余個。廳黨組成員分別帶領7個檢查組深入一線開展明察暗訪,挖出了一批問題,連續發出8期典型問題通報,曝光28起,并對相關單位進行嚴肅約談,督促整改。
“通報曝光問題時,我們不是把陳年積案和原來發現的問題再通報一次,而是通報新發現的問題。一些工程項目負責人看到我們動真碰硬,觸動很大,積極整改問題。” 該廳建設市場處負責人說,目前,正對1800余個問題整改銷號,通過真查真改推動交通建設市場秩序持續向好。
強力“懲”,執紀執法震懾效應充分彰顯
專項治理中,湖北對工程腐敗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形成強大震懾力。
今年4月,恩施市投資建設服務中心項目管理股原副股長張某因在某工程項目招投標中參與串標、收受賄賂,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案件查辦中,該市紀委監委召集業主單位及相關部門對評標過程進行復盤。全面復核評標資料,仔細比對100個評標分數,發現中標企業的技術標接近滿分,而多家大型企業得分卻出奇地低。經深入了解,中標單位的施工負責人只是本地一名包工頭,且缺乏施工資質。
該市紀委監委與相關部門聯合作戰,組成專案組。施工負責人交代了其在招標前找“標販子”借資質,大量制作標書,開展圍標串標的事實。專案組進一步對標書、業主單位評委開展調查,發現中標單位“收買”業主單位評委,通過在標書上留暗號進行串標的違法事實。
最終,包括張某在內,11人因在該項目招投標中違紀違法受到相應處理。
該市紀委監委一鼓作氣,以案帶案,對該業主單位參與的其他招投標項目進行全面“體檢”,共查處工程建設領域違紀違法人員18人,其中留置3人,已開除黨籍和公職2人。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組織對2020年以來反映工程建設領域的信訪舉報和問題線索進行“清倉式”起底,同時協調巡視巡察、公安、審計、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等部門移交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省協調小組辦公室將公安機關正在偵辦的236件串通投標案信息和103件巡視、審計發現的重點問題線索通報市州紀委監委,督促深挖徹查背后的黨員和公職人員腐敗問題,各行業主管部門向紀檢監察機關或其他職能部門移送問題線索共計1218件。
為強化協同辦案,省協調小組辦公室建立常態化協同辦案機制,與公安、住建、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等部門專題會商6次,推動案件查辦提質增效。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采取以事尋案、以人查案、以案挖案等方式,重點查辦領導干部插手干預工程建設及貪污賄賂、公職人員失職失責、市場主體以行賄等方式破壞公平競爭環境等問題。
咸寧市紀委監委建立紀檢監察機關與公安機關“紀警協同”聯動辦案機制,實行信息互通、措施配合;宜昌市紀委監委抽調精干力量,全力跟進省公安廳首批掛牌督辦的圍標串標案,深挖徹查案件背后的腐敗問題;荊州市紀委監委深入分析研判省紀委監委交辦的9件重點問題線索,全面跟進公安機關在查的10個串通投標案件,篩選一批影響較大的案件提級辦理,上下聯動,各個擊破。
截至10月底,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立案2692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809人,移送司法機關250人,追贓挽損5.4億元;公安機關、公共資源交易監管部門分別對一批串通投標案件立案查處;住建部門對一批“三包一掛”(分包、轉包、內包、掛靠)問題進行立案調查。
深“教”“防”,引導黨員干部形成遵紀守法的自覺
“工程領域是腐敗高發地帶,這起腐敗典型案例教訓慘痛、令人警醒……”近日,隨州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在觀看警示教育片《香餌有毒 貪路無歸》后唏噓不已。近期,該市各相關部門扎實組織干部職工集體學習工程建設領域紀法規章,開展警示教育。
湖北各地把紀法教育貫穿專項治理工作始終,引導黨員干部、公職人員和相關從業者形成遵紀守法的自覺。
省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工程建設領域主要政策法規文件學習目錄》,收入黨紀黨規、法律法規、部門規章77項,督促各地各相關部門結合實際組織學習。隨州、宜昌、鄂州等地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通過編印警示錄、拍攝教育片的方式,將紀法宣傳、案例通報、警示教育等有機結合,為黨員干部打好“預防針”、擰緊“廉潔閥”。十堰市紀委監委對全市工程建設領域重點崗位、重點項目負責人進行談心談話、教育提醒后,全市38人主動交代問題。截至目前,全省共開展紀法教育近2萬場次,63萬余人次參加學習。
筑牢“防火墻”,是防治工程腐敗、促進長效治理的重要抓手。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剖析重點案件,排查制度漏洞,通過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整改提示函等方式,督促發案單位認真查找問題癥結、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截至目前,共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559份,推動職能部門建章立制2518項。
全省各地各有關單位改進工程項目監督監管,探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方式提高監管效能,著力防范工程腐敗。
湖北是建筑大省,當前共有5000余個市政工程項目在建,260余萬從業人員在崗,監管難度較大。為防治工程腐敗和其他違規違法問題,省住建廳開發智慧工地監管平臺,將大數據、智能化管理設備應用于施工現場,實時監測噪聲揚塵和各個施工作業面,對違規操作進行預警,讓項目管理“耳聰目明”。
8月25日上午,省住建廳信息化系統控制室,在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后,例行網上巡查隨即展開。大屏幕實時顯示全省各建筑工地的施工狀態。該平臺“預警提示框”自動彈出提示——十堰市中燃燃氣管道更新改造工程施工總承包單位某公司項目經理胡某同時在武漢市的4個施工項目擔任項目經理。按照《注冊建造師管理規定》,此行為已違法違規,且可能存在證書掛靠問題。
省住建廳立即派出暗訪組赴十堰開展飛行檢查。到現場后,暗訪組發現,該公司中標承諾和施工任命的項目部管理人員共10余人,無一人在崗。通過大數據篩查和系統比對,查實該項目存在非法轉包問題。目前,該問題已得到嚴肅查處。
全省上下還深化改革創新,以專項治理為契機,綜合施策,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促進工程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
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推出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營商環境的一系列舉措。深化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推行“免證明”應用、推動交易擔保“減”“免”“替”、大力推行規范柔性執法、推行“評定分離”改革、“一網通投”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讓眾多投標企業的獲得感大大增強。
“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實行工程建設領域投標保證金‘減’‘免’‘替’,幫我們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10月9日,武漢市漢陽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營分公司有關負責人高興地說,以前,公司要準備800至1000萬元的投標保證金才能參與投標,現在,公司用于投標所需的保證金只要一、兩百萬就夠了,企業負擔大大減輕。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