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中聯:打造“四季有花 三季有果”的綠色生態水泥廠
青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州中聯”)在水泥行業率先推進綠色減排示范項目,助力碳捕集儲存利用(CCUS)技術應用與市場轉化的研究,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升級、踐行節能減排方面積極貢獻“建材方案”、央企力量。年產20萬噸二氧化碳全氧燃燒富集提純示范項目于2023年獲得了第十一屆“母親河獎”榮譽。
青州中聯地處黃河流域,用堅實的步伐、艱辛的跋涉,勇于創新、敢為人先,蹚出了一條由單一水泥熟料制造,到“水泥+熟料+骨料+商混”一體化經營的“水泥+”新路子,形成年產優質熟料372萬噸、水泥400萬噸、商混225萬方、骨料460萬噸、砂漿150萬噸、水穩100萬噸、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10萬噸/年的生產規模。先后榮獲了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礦山、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
提高站位,高標準建成綠色生態工廠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在中國建材集團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要求下,青州中聯致力于打造工業與自然共處的花園式工廠,堅持“綠色原則”,在原有綠化基礎上,增加投入100多萬元對廠區的非工業用地進行了綠化,綠化率達公司總面積45%以上,種植各類花木30余種。公司對閑置土地進行合理規劃,將“愛心菜園”作為為職工辦好事、辦實事的“暖心工程”來抓,充分發揮綠地生態功能,通過植物阻隔噪聲,美化企業環境,實現生產與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徹底扭轉了駐地群眾對傳統水泥企業的認識。
漫步廠區,宛若置身公園里,樹木蔥蘢,鮮花競放,感受工業重器與飛鳥鳴啼的交相呼應,體會車間生產與花園散步的無縫對接,于是便有了“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綠色生態水泥工廠,有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相融相促、共生共長。
守正創新,著力打造綠色生產線
“立鴻鵠之志,以創新為石,鑄共贏之路”。青州中聯貫徹落實中國建材集團“創新、績效、和諧、責任”的核心價值觀,腳步不停歇、發展無止境,將守護綠色作為發展的底色,強化工藝、設備技術創新,持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碩果累累。
“藍天”保衛戰。2021年,公司投資1800余萬元,對一期熟料生產線窯頭、窯尾收塵器及煤磨收塵器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投運后顆粒物排放數據穩定在1.3mg/m3以下,遠遠低于山東省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標準(10mg/m3),實現物料儲存全密閉,輸送皮帶、物料轉載點全密封、廠區道路全硬化、生產現場均無可見煙塵外逸,無組織排放治理初見成效,實現了清潔文明生產。
“碧水”保衛戰。為提高生產用水的循環使用率,青州中聯在循環儲水池安裝電化學水處理裝置,新建綠化帶灌溉裝置,并在部分區域內重新規劃鋪設雨污分流管道,將生產用水更好地收集起來進行處理。對于無法進入再循環的生產用水,處理后作為路面防塵灑水用,全部代替潔凈水,實現了工業、生活污廢水的零排放。
“凈土”保衛戰。青州中聯依托“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將工業廢棄物中的鋼渣、濕粉煤灰、鐵礦選礦污泥等材料作為生料配料使用,將粉煤灰、脫硫石膏、礦山低品位石灰石等材料作為水泥混合料使用,將生活垃圾、檢修垃圾作為生產熟料燃料使用。同時,利用水泥回轉窯高溫焚燒,每年處置各種廢物近10萬噸,真正實現了“吃垃圾、造水泥”,解決了傳統填埋地下污染、焚燒二次污染和殘渣處理等問題,為改善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貢獻了企業力量。
胸懷大局,傾力肩負央企社會責任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青州中聯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構建綠色發展新體系,奮力打造創新、智慧、綠色、和諧的一體化產業鏈,讓“含綠量”促進提升“含金量”,以守護“綠山”、點亮“綠能”、創新“綠材”為重點,傾力打造綠色循環經濟。
綠色生產深刻變革,綠色消費方興未艾,低碳節能蔚然成風,生態環保融入日常。青州中聯號召全體員工,轉變理念,成為綠色低碳生活的踐行者、倡導者和傳播者,從厲行“光盤行動”到節水節紙節電節能,從保護自然環境到為企業添新綠,真正實現了讓綠色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名片”。
數字化、智能化是影響水泥企業長久發展的核心要素。為此,中國水泥網將于2023年11月29日,在杭州舉辦以“數據驅動決策 智能引領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水泥智能化高峰論壇”,誠邀行業專家學者及相關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和推動水泥行業的智能化進程。
編輯:李曉東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