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業消費普遍升溫
中央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以及一攬子刺激經濟的配套政策出臺,為我國建筑材料流通行業點亮了希望之燈。在4萬億元的 “大蛋糕”中,幾乎80%涉及建材業,這對于被喻為基本建設“糧草”的建材行業來說,既是及時雨,也是雪中送炭。
建材消費普遍“升溫”
在4萬億元投資中,與建材行業直接相關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鐵路、公路、機場、城鄉電網等重大基礎設施、災后恢復重建等四大類投資累計達3.27萬億元,占到4萬億元投資中的81.75%,這對建材行業起到了巨大的拉動效應,特別是投資直接受益的品種,已率先恢復快速增長;而消費類建材產品,主要是房地產業下游的裝飾、裝修材料下半年已開始見到曙光,建材物流業正在緩步增長,水泥市場開始 “發熱”。
據統計,2009年1至6月全國建材工業總產值完成12332.19億元,同比增長 19.08%;銷售產值 11922.08億元,同比增長18.37%。這一數據說明,建材行業已經率先恢復快速增長。
民生是國家發展的前提。9000億元的住房保障投資計劃快速啟動,是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也是中央表明的態度。按照國家4萬億元的投資規劃,從2008年起,3年內要新增加200萬套廉租房、400萬套經濟適用房,并完成100多萬戶林業、農墾和礦區的棚戶區改造工程,總投資將達到9000億元,平均每年 3000億元。 其中,對廉租房投資2150億元;棚戶區改造投資 1015億元;經濟適用房投資6000億元,綜合約9000億元。按照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的精神,9000億元的住房保障投資計劃已快速啟動。保障性住房的投資調整,一方面是直接擴大了建材行業的直接需求,另一方面加速了房地產業的早日理性回歸,這兩點對建材行業都產生新的利好。與此同時,9000億元的住房保障投資計劃,無疑為建材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鋼材、水泥、黃沙、玻璃,幾乎所有與建筑有關的原材料市場被全面拉動。
4萬億元的投資方案涉及到方方面面。不過,專家認為與民生關系最密切的就是改善交通的投入。有專家認為,3464億元被放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是因為交通設施建設將對地區發展與居民出行起到關鍵作用,改善交通最 “民生”。而交通建設帶動的鋼鐵水泥產值超過1000億元產值。
水泥與鋼材搶占先機
水泥作為基本建設的“糧食”,是基建最重要的材料,也是建材市場標志性的產品,在建材中水泥行業占70%。據統計,今年1至6月份,水泥產量7.35億噸,同比 增 長 14.9%;1至 5月 銷 售 收 入1885.16億元,同比增長17.95%;利潤完成值為103.18億元,增長20.98%。在水泥需求構成中,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工業及房地產開發所占比例分別為40%、35%和25%左右,高鐵、高速公路、機場的集中消費(僅京滬高鐵就消費水泥達1.2億噸之多)極大地刺激水泥消費。新增的鐵路建設、公路建設、機場建設、城鎮新增經濟住房建設及災后重建拉動了水泥4.8億噸的需求。由于投資地域不平衡,水泥呈局部熱銷現象,主要集中在災后重建地區及重點建設投資地區。其中,江蘇、浙江、湖北、四川、福建及黑龍江等省較大規模的鐵路投資,中西部地區如:河南、甘肅、湖北、西藏等地大規模高速公路建設,都對水泥的消費產生了強大的拉動作用。
國家政策性投資也拉動了對建筑鋼材的消費。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建筑鋼材的生產勢頭良好,其中螺紋鋼產量5776萬噸,增產1043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到22%;線材產量4488萬噸,增產399萬噸,增幅9.7%。4月中旬以來,板材中冷軋與熱軋漲價均超過800元/噸,冷軋漲價幅度更是達到1150元/噸,同時,也創下今年以來的新高。
政府采購力推國貨建材
4萬億元投資的背景是中國為盡快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出臺刺激政策,以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所以,4萬億元投資應當首先使用在國貨上。6月4日,國家發改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監察部等九部委聯合發文要求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工作,強調政府投資項目屬于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產品,并表示,國貨優先,要制止4萬億元工程采購中歧視國貨現象。相關通知還要求,政府投資項目屬于政府采購的,除需要采購的工程、貨物或者服務在中國境內無法獲取或者無法以合理的商業條件獲取等法定情形外,應當采購本國產品。確需采購進口產品的,必須在采購活動開展前,按照國家規定報經有關部門審核同意。
這一輔助政策的出臺,對包括建材行業在內的中國制造業是一個利好消息。部分建材業內人士表示,從國家層面出臺保護國貨的政策,對建材行業復蘇起到了實質性的促進作用。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