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水泥等行業能效達標桿技改項目開辟能評、環評審批綠色通道!浙江出臺經濟穩進方案
近期,國家先后出臺了《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兩項重磅級政策,對工業經濟的扶持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業經濟是浙江省國民經濟的“壓倉石”和“穩定器”,工業經濟的平穩增長直接關系到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使命。浙江省第一時間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文件精神,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浙江省推動工業經濟穩進提質行動方案》,是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快浙江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定海神針”,為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注入了“強心劑”,給企業健康發展吃下了“定心丸”。
一、迭代升級,形成長短結合、多維發力的“組合拳”
工業穩則經濟穩,浙江省歷來重視工業經濟發展,自去年以來出臺了系列政策舉措。2020年3月出臺的《制造強省建設行動計劃》(浙委辦發〔2020〕8號)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強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等九個重點領域,實施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等九大任務。2021年7月印發實施的《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浙政發〔2021〕20號),從發展重點與空間布局、完善創新體系、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高端化發展、加快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作出系統性部署。從專項政策上看,頒布了擴大有效投資、科技創新、“兩穩一促”(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財政、資源、金融、能源等專項領域政策。在此背景下,全省工業經濟在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持續鞏固向好,2021年,浙江省規上工業企業超過5萬家,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同比增長12.9%;利潤總額6789億元,同比增長21%。
主動出擊,迭代升級。《行動方案》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文件精神,并在浙江省現有政策基礎上進行迭代升級,突出“穩進提質”這一主題,再次為工業經濟穩定增長“保駕護航”,提出暢鏈強鏈保安行動、有效投資擴大行動、重點領域提質行動、能效標準引領行動和發展環境優化行動“五大行動”,重點聚焦近期政策舉措,既著眼當前,又兼顧長遠。比如,“有效投資擴大行動”是在《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政策二十條》(浙政辦發〔2021〕89號)的基礎上,形成全面推進招大引強、促進重大制造業項目落地見效、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激發民間投資活力4個子行動,實施重大制造業項目招引、“十百千”重大制造業項目計劃、省級重點技改示范項目,尤其是針對我省民營經濟特點,提出要研究出臺推動新時代民營經濟新飛躍若干意見,培育更多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世界一流企業,支持民營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又比如,為了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發展環境優化行動”在《浙江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方案》(浙政發〔2021〕78號)等政策基礎上,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強化工作推進機制等3個方面舉措,包括深化企業開辦“一件事”改革,持續推進“浙里營商”跑道建設迭代升級等機制創新。
二、精準施策,做到“企業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嚴峻,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導致工業經濟增長難度加大,工業企業面臨著各種困難挑戰,包括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原材料價格上漲、融資難融資貴以及用地、用能和環境制約等,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部分行業、部分企業存在虧損較為嚴重的現象,據《2021年浙江省裝備制造業運行情況》統計,2021年,浙江省裝備制造業虧損企業達3130家,虧損面13.8%。因此,如何精準“穩”住企業發展是政策供給的核心問題,以政策的確定性來應對發展形勢的不確定性。
《行動方案》直面企業最關心、最急迫、最亟需的政策訴求,形成供給側與需求側精準匹配,提出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和用地、用能、環境4個方面27項扶持政策。比如,財政稅收方面,“降低企業社保負擔,2022年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這是企業呼聲最為強烈的領域之一,切實降低企業沉重的社保繳費負擔;金融信貸方面,“深入推進小微企業信貸‘增氧計劃’和金融服務‘滴灌工程’,創新信用貸款產品,力爭普惠小微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實實在在解決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保供穩價方面,“緩解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鼓勵各地對中小企業運用期貨套期保值工具應對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給予適當補貼”等扶持政策,能有效緩解企業經營成本壓力;用地、用能、環境方面,“確保2022年獎勵省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用地計劃指標1.5萬畝”“2022年,騰出150萬噸標準煤,保障優質工業項目用能需求”“對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低于0.52噸標準煤/萬元的新上項目開辟節能審查‘綠色通道’”“對石化化工、鋼鐵、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技改項目開辟能評、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切實破解企業資源要素制約。
三、政策加碼,確保“讓企業享受真金白銀的紅利”
衡量一個政策文件的含金量,看是否有實實在在的“干貨”。2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2個部門出臺的《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圍繞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投資和外貿外資、用地用能和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了18條具體政策,是近年來工業經濟領域含金量較高的政策。同時,浙江省“5+4”穩進提質政策體系中,擴大有效投資、科技創新、“兩穩一促”、財政、資源、金融、能源等7項政策與工業經濟直接相關。《行動方案》體現了“規定動作+自選動作”的有機結合,既全面落實、深化細化國家政策,又充分銜接浙江省“5+4”政策體系,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上進行“政策加碼”,細化深化和新增的特色政策共有21項之多,注重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創新性,進一步夯實了工業經濟平穩運行的政策基礎。
《行動方案》以“第一時間+頂格優惠”為原則,大部分政策都是真金白銀的扶持,體現了政府真心實意助力工業企業發展的工作導向,重點做好兩篇文章:一是做好“增”的文章。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方面,“省級整合存量資金99億元,全口徑新增20億元,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體現了財政資金更大力度投向工業企業;金融信貸方面,“推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力爭2022年新增制造業中長期貸款2000億元以上”“全省政府產業基金計劃投資400億元以上,重點投向先進制造業領域”,極大程度上解決企業融資難題。二是做好“減”的文章。主要是減輕企業稅費、運營成本等各種負擔。比如,將降低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稅費負擔作為第一要務,提出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延長階段性稅費緩繳政策、“六稅兩費”減免政策擴大至全部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又比如,“2022年,電壓等級不滿1千伏工商業用戶,現貨市場運行時,不承擔輔助服務、成本補償等市場分攤費用”,降低企業用電運營成本。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