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網]產量跌回12年前!水泥行業發展拐點或降臨!水泥巨頭已有謀劃
3月15日,國家統計局消息,1—2月全國水泥產量19933萬噸,同比減少17.8%。總產量跌回12年前,僅高于疫情影響嚴重的2020年,與2010年基本持平。
據中國水泥網對全國20多個省份的市場調研,受下游市場需求下滑以及疫情等因素影響,目前絕大多數地區水泥市場需求未恢復到正常水平,樂觀估計至少要到4月下旬至5月初,而在往年,4月初水泥市場需求已經基本恢復。
與此同時,國內水泥上市公司于近期相繼發布2021年度預告,絕大多數企業出現業績同比下滑,部分企業下滑幅度超過30%。作為行業風向標的海螺水泥,2021年凈利潤同比下滑5.38%,而海螺水泥上一次全年凈利潤同比下滑還要追溯到2015年。
數據層面的下滑無疑給2022年水泥行業“當頭一棒”,亞洲水泥更是在年報中提及,行業拐點或已來臨。
(圖與本文無關)
2022年水泥行業面臨的幾大挑戰
各大水泥上市企業年報顯示,2022年水泥行業將主要面臨需求下滑、成本上漲、疫情影響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的挑戰。
1、房地產投資下滑,市場需求承壓。房地產是水泥市場需求的主要來源,在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帶來的水泥市場需求甚至占據總需求的50%左右。
今年以來,受房地產企業“暴雷”,資金到位難度加大以及市場預期減弱等多重因素影響,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1-2月份,房屋新開工面積14967萬平方米,下降12.2%,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0836萬平方米,下降14.9%;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5143億元,同比下降17.7%。
中國水泥網調研信息顯示,絕大多數水泥企業表示,房地產行業態勢下行成為今年以來水泥行業市場需求下滑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2022年房地產行業壓力依舊較大。
中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曾表示,2022年房地產市場步入下行周期,根據“中國房地產業中長期發展動態模型”測算,2022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銷售面積回落,銷售均價平穩運行,新開工面積繼續下降,投資低速增長”的特點。
海螺水泥在年報中也指出,水泥行業對建筑行業依賴性較強,與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增速關聯度較高,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投資增速逐步放緩,可能對水泥市場需求產生不利影響。
2、“碳達峰”“碳中和”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勢在必行。水泥行業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統計數據顯示,噸水泥、噸水泥熟料CO2排放量分別約為616.6kg、865.8kg,以此測算,2021年全國水泥行業碳排放總量達到14.57億噸。
目前,國內水泥行業已經出現并開始應用的減碳思路包括碳捕集、原料替代、再生燃料、硅藻養殖、節能降耗等等,但上述技術方案在推廣過程中仍然面臨來自成本以及客觀條件等方面的限制,水泥行業亟需加大投入,尋找一條經濟高效的碳減排途徑,由此也將增加水泥企業隱性成本。
為此,海螺水泥在年報中指出,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持續推進,將促使水泥行業不斷加大減碳技術創新投入,在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預計將增加企業的生產運行成本。天山水泥也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帶來廣泛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對水泥行業綠色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環保節能減排要求逐步提高,企業環保剛性投入增加。
3、原燃料成本上漲,水泥企業盈利能力承壓。水泥是傳統的高能耗行業,能源成本占水泥生產成本的50%左右,以海螺水泥為例,2021年燃料及動力成本占比達到55.44%。
2021年受能耗雙控、停產限電等因素影響,下半年水泥價格暴漲,全國多數地區水泥價格均創下歷史最高,這是造成我國水泥行業2021年在產量同比下降1.2%,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3%,但利潤同比下跌10.0%的重要原因。
2022年,水泥行業在成本端的壓力依然不容小覷。
海螺水泥在年報中指出,水泥是能源依賴性產業,煤炭和電力成本在熟料生產成本中占比較高,一旦煤炭價格由于政策變動或市場供需關系等因素出現大幅上漲,將會帶動水泥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倘若由此造成的成本上漲無法完全傳導至產品價格,則會對水泥行業盈利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在“降碳”大背景下,能耗限額繼續提升且管控更嚴格,水泥是“能耗雙控”重點關注行業之一,若未能達到行業基準水平的工廠,將被認定為低效產能,面臨淘汰風險。
4、疫情局部反彈,增加不可控風險。當前,國內疫情整體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零星的反彈依舊難以避免。特別是近期,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壓力加大,為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及下游正常施工造成不利影響,制約水泥需求恢復。
近期,中國水泥網在調研中也了解到,受疫情零星爆發影響,水泥企業不僅自身原燃料運輸以及生產經營受到一定的阻礙,也加大了下游恢復難度,成為當前行情承壓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如何有效應對疫情局部反彈對企業及上下游生產經營帶來的不利影響,將是水泥企業的一大考驗。
除此之外,當前國內不少水泥企業已經走向海外,因此外部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同樣值得關注。海螺水泥年報指出,受海外疫情蔓延反復影響,公司海外項目在用工派遣和調研論證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便,項目實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若海外疫情長期未能得到有效防控,可能導致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推進緩慢。
迎難而上 水泥企業積極迎接變革
毫無疑問,水泥行業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破局成為水泥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1、產業鏈延伸步伐加速。海螺水泥、天山股份等上市企業年報顯示,為應對房地產行業投資下滑對水泥需求端的影響,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加強水泥上下游產業延伸力度成為當前水泥企業應對挑戰的重要手段。
海螺水泥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將以“海螺+”戰略合作模式為依托,發揮“水泥+”全產業鏈營銷優勢,強化銷售終端市場建設,推動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著力加快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全力推進骨料項目拓展和產能發揮,加快商品混凝土產業布局,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打造新的產業增長極。穩步推進海外發展,積極構建多元合作模式,堅持新建并購并舉,加快落地項目建設進程,強化潛在項目拓展儲備,建立健全全流程管控體系,提升海外項目運營質量。
2、光伏與替代燃料方興未艾。受能耗雙控以及國際能源局勢影響,去年以來水泥行業用能成本大幅提升,截止目前,部分水泥企業煤炭到位價已經升至1700元/噸左右。
2022年為應對能源成本壓力,水泥企業除加強原燃料供應渠道建設,加大節能技術改造以外,將加大光伏、風能、生物質燃料等能源在生產中的應用。海螺水泥就明確表示2022年底之前,要實現下屬水泥生產企業光伏全覆蓋。
天山水泥年報也顯示,公司將持續關注原燃材料市場供求變化,與有實力的供應商積極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努力拓寬供應渠道,摒除中間環節。繼續實施招標、采購分離,形成招標、采購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嚴格控制原燃料采購成本。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探索資源的有效利用,因地制宜實施光伏發電及風力發電項目、生物燃料替代建設,提升清潔能源占比,采用低價替代原材料,緩解成本上升壓力。
3、加強碳減排前沿技術攻關。2022年國家將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作為碳排放大戶,水泥企業肩負著重要的歷史責任。
早在2018年,作為行業龍頭的海螺水泥就在白馬山水泥廠建成了全球水泥行業首個水泥窯碳捕集純化示范項目建成投,開創了行業先河。2022年,面臨碳減排壓力,海螺水泥年報顯示,將持續加大節能環保投入,制定碳排放中長期解決路線,加強環保前沿技術攻關,積極研究參與碳交易市場,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而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水泥企業,天山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將轉變管理思維,樹立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減碳理念,培育全員減碳文化。密切關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信息,加強政策研究和學習。探索實施降碳減排舉措,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和投入,嚴格責任制管理;層層采取樹標桿、強對標,通過數字化對標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考核目標和責任,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進先進節能環保技術應用,通過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推進公司綠色發展、低碳發展。
4、積極有效應對疫情局部反彈。目前,新冠疫情對水泥行業的影響依舊明顯,天山股份指出,疫情局部反彈,將制約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及客戶正常施工,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為此,公司將密切關注相關市場區域的疫情防控態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不斷創新疫情形勢下的營銷思路,采取積極靈活的營銷策略,搶抓市場機會,應對相關風險。公司將繼續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縱深優化發展模式,積極創新求變,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努力推動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在消除海外疫情不利影響方面,海螺水泥指出公司將密切關注國際疫情形勢,努力克服困難,凝聚多方合力提升海外項目營運質量,推進項目建設進程,并將結合全球行業形勢,以更加開放的心態積極尋找更多的國際發展機會,以更加務實的合作謀求互利共贏。
2022年水泥行業仍然充滿機遇
雖然當前水泥行業正面臨來自供給、需求以及疫情等各個方面的挑戰,但2022年仍然存在不少機遇。
需求方面,基建投資有望為水泥需求提供強力支撐。亞洲水泥在年報中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21年12月,財政部向各地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為對沖經濟下行提前準備充足“彈藥”。由此,基建投資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房地產投資下行的負面影響,對水泥需求的拉動存在一定空間。
天瑞水泥則表示,2022年政府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從政策環境上看,房地產投資有望回升,基礎設施投資會超前開展,各地方政府力度會加大,這些會支撐水泥的總需求。
供給方面,低效產能大量存在仍然制約著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如何提高先進產能比重和加快低效產能退出仍將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2021年底,工信部出臺的《“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要求,到2025年,水泥產品單位熟料能耗水平降低3.7%,能效水平低的熟料產線將面臨淘汰退出風險;同時,水泥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正在制定中,疊加錯峰生產常態化、“能耗雙控”常態化,節能降碳、增效提質成為水泥行業普遍要求,預計2022年產能持續壓減,供應仍然減少,產能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天瑞水泥表示,“碳中和”政策會持續推進,環保管控預期保持持續加碼狀態,錯峰生產依然常態化,在當前能源緊張的情況下,限電限產在有些地區還會出現的可能性,這些因素會壓縮水泥等建材產品的供給,部分對沖產能過剩,優化供求關系。
同時,政府嚴禁及限制新批水泥產能項目,產能置換比例普遍提高,由此進一步優化水泥行業的產能結構,水泥行業供需關系將進一步優化。
價格方面,亞洲水泥指出2021年底水泥價格逐漸回落至正常區間并延續至今年第一季。依托行業錯峰生產的良好執行、進口熟料成本提升等因素,至2月底長江中下游熟料價格已歷經三輪調漲,助力水泥需求復蘇。自全年看,2022年整體需求雖略微下滑,但得益于錯峰生產加碼、區域聯動加強、節能環保政策推行,預計全年產能發揮繼續受控,市場總體方向將保持不變,主流市場價格有望呈“前低後高”之趨勢;疊加煤炭保供增產政策的執行,煤炭價格重心逐步下移,緩解水泥企業成本壓力,行業利潤將修復提升。
環保方面,環保政策趨嚴,有利于水泥企業尤其是大型水泥企業進行礦山資源整合,并進一步發展石料、機制砂等建筑骨料,建筑環境的持續改善,預期有利于水泥企業向混凝土、裝備式建筑等其他綠色建材的發展。
整體來看,2022年水泥市場整體以平穩為主,雖行業拐點或已來臨,但仍處于平臺期,整體行情仍然可期。在地產投資低迷、基建投資強勢的趨勢下,預計水泥需求整體穩中趨降,而水泥行業供給亦將在政策影響下有所收縮,水泥行業供需矛盾逐步緩和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編輯:敖思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