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賓州水泥稅收明年將翻一番
日產5000多噸水泥熟料卻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運輸車隊排起1公里長的隊伍,一次供貨至少等候兩天時間。黑龍江省賓州水泥有限公司如此熱銷,其用戶是“哈大高速鐵路”、“松花江公路大橋”、“依蘭風電”等清一色的國家及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去年,該公司以銷售額6.5億元和稅收1.1億元,躋身全省工業規模50強和稅收50強企業行列,而其投產時間僅僅3年多。
水泥工業歷來是黑龍江省工業弱項,生產總量大,但企業規模小,因而效益低下。尤其是因為全省缺乏“低堿性原材料”,致使黑龍江水泥強度差,成為全省水泥行業長期無法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2006年5月,由浙江海運集團投資興建的黑龍江省賓州水泥有限公司在賓西開發區投產。盡管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新型干法”生產方式,但“低堿性原材料”仍是制約該公司的一道“技術及經濟”難題。據介紹,低堿性原材料直接影響水泥強度,每提高或降低一兆帕壓強,每噸水泥就可節約或增加5元成本,而水泥強度又是衡量水泥質量的硬性指標。
賓州水泥通過學習、消化和吸收,將煤礦山剝離板及煤矸石等礦山廢棄物綜合運用到水泥生產中,從而一舉解決“低堿性原材料”問題。不但使公司水泥廠生產質量提高、成本下降,還為達連河煤礦上千萬噸煤矸石找到“市場”,該公司目前年消化煤矸石10至12萬噸,為達連河煤礦“增收”五六十萬元。
水泥是西方現代文明的產物,但其生產過程卻受“噪聲、粉塵”等污染及高耗能等“不文明”現象困擾。我國最早的水泥生產工藝多采取“水磨”等高污染、高耗能生產方式,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逐步采用“立窯干法”等新技術,經20多年攻關試驗,目前國產水泥先進生產工藝已在“產量、質量、能耗”等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賓州水泥一期工程采取超前設計、引進設備、加強監測等方法,使產量迅速突破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極限,并達電耗每噸水泥80千瓦時、煤耗每噸水泥108公斤以下先進水平,其電除塵生產工藝使廠區像花園一樣清潔。
今年奠基的第二條水泥熟料生產線,規模與一期相當,但生產工藝更先進。比如,電除塵改為布袋除塵,投資比原來增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間,除塵效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壁冷機,使能耗進一步降低。經過技術改造的預熱器,可適應劣質煤炭,進一步降低成本。而更為突出的是其社會效益,明年底投產后,稅收將在目前年1億多元的水平上翻一番,成為東北地區水泥生產規模及稅收“雙第一”企業。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hd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