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我國將建成現代化長江干線港口體系
近日,為優化長江干線港口功能布局,強化港口岸線保護利用,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長江干線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線保護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35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綠色、安全智慧的現代化長江干線港口體系。日前,在交通運輸部舉辦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杰對《規劃》進行了解讀。
近年來,長江航運得到了快速發展,航道維護水深穩步提升,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1萬噸級江海船可通達武漢,3000噸級船舶可常年到達重慶。長江干線港口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物流體系逐步完善,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并邁向高質量發展。同時,沿線省市大力推進非法碼頭整治和岸線利用清理工作,1361座非法碼頭全部完成整改,共騰退復綠岸線162公里,完成灘岸復綠1213公頃。
蘇杰表示,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當前長江干線港口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港口樞紐作用和功能布局有待提升,港口碼頭功能結構還不盡合理,集疏運體系不夠完善等,岸線集約利用水平和港口綠色智慧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為此,今年1月,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同開展了《長江干線港口布局及港口岸線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并在編制過程中重點考慮了落實上位規劃部署要求、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優化港口功能布局、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等5方面因素。
蘇杰指出,這些目標要求相關部門不僅要系統謀劃長江干線港口發展及岸線保護利用,強化港口與國土空間利用、城鎮體系建設、沿江經濟發展等協同聯動,還要提升岸線利用效率,強化有效保護和集約高效利用岸線資源,推動長江港口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根據《規劃》,到203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約綠色、安全智慧的現代化長江干線港口體系,港口岸線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打造成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鏈接的戰略支點、黃金水道上的綠色基地、引領創新發展的智慧樞紐,實現長江干線港口與水域、陸域、生態自然的和諧共生。
據悉,《規劃》實施后,將實現“四個更加”:一是港口布局更加完善,長三角沿江、長江中游、長江上游區域港口群協同聯動發展,形成樞紐作用突出、資源配置力強、發展協同融合的長江干線港口發展格局;二是岸線利用更加高效,建立健全長江港口岸線資源保護和集約節約利用機制,強化對重點港區和重點岸段港口岸線的規劃保護;三是轉型發展更加顯著,綠色港口建設成效顯著,清潔能源應用率顯著提高,港口多式聯運水平顯著提高;四是支撐保障更加穩固,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沿江物流鏈產業鏈供應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接下來,相關部門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水運篇,打造橫貫東西、縱聯南北、通達全球的長江航運新格局。”蘇杰說。
編輯:孫蕾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