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碳混凝土國內首次應用 CCUS技術助推全國首個施工期內實現碳中和項目落地
為實現建筑項目在施工期內達到碳中和,利用CCUS技術生產的固碳混凝土建材近期在我國香港地區進行使用,這也是首個在中國應用二氧化碳礦化混凝土建材的建筑項目。該款擁有固碳屬性的混凝土將幫助香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二期工程(O·PARK2)項目在施工階段大幅降低碳足跡,助力其成為全國首個在施工期內實現碳中和的綠色工程。
建筑行業長期是我國的“碳排放大戶”。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為49.3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1.3%。其中,建材生產、建筑施工與建筑運營各占建筑總碳排的55.2%、2.0%、42.8%。毫無疑問,建筑行業是實現碳減排和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固碳混凝土建材國內首次應用
據介紹,香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二期工程(O·PARK2) 項目是由香港環保署主導、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承建的香港目前規模最大的廚余回收中心,于2019年啟動,預計于202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該項目承諾將成為全國首個在施工期內實現碳中和的綠色工程。
在O·PARK2項目施工階段,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旗下中國建筑工程(香港)與清潔捕獲達成合作,利用CCUS技術生產固碳混凝土建材,該款混凝土產品在通過了相關質量檢測后,目前已應用于該項目的墻體結構建造環節。經過測算,每使用1立方米的固碳混凝土產品與香港地區傳統產品相比較可減少6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于1棵樹三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此次清潔捕獲固碳建材產品的應用,將幫助該項目大幅降低施工階段的碳排放。
CCUS技術將二氧化碳封存在混凝土里
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減排路徑之一,其中二氧化碳礦化混凝土技術被廣泛認為是在發展中國家最有潛力的利用技術路線。其技術原理則是通過將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與早期水化成型后的混凝土中膠凝成分和其他堿性鈣、鎂組分之間形成礦化反應,在混凝土內部孔隙和界面結構處形成碳酸鹽產物,并通過填充效應、界面過渡區消除效應和產物層效應等實現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改善,同時達到碳固定的效果。
據了解,為O·PARK2項目提供固碳混凝土建材的清潔捕獲公司,是一家專注于CCUS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科技企業,目前已開發的二氧化碳捕集-礦化混凝土建材技術,可以實現95%以上的二氧化碳被高效利用并封存于混凝土建材中,減少30%以上原材料中的水泥用量。相較傳統工藝在生產環節可減少80%左右的碳排放,部分清潔捕獲的工廠中甚至可達到混凝土產品的負碳出廠,同時由于工藝技術的創新,產品的養護時間相較傳統工藝縮減了一半,大幅降低了產品的人工成本、能耗需求。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廣、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生產和使用產生的碳排放約占全球碳排放的7%左右。隨著未來CCUS技術的進一步研發與推廣應用,各種來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可永久封存在建筑物和道路中,這意味著未來世界各地的道路、建筑、停車場等都有可能作為潛在碳匯加以利用。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