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泥網:三部門聯合印發文件!碳減排已刻不容緩!水泥企業如何應對?
8月1日,工信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了《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簡稱《方案》)。
《方案》要求,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
涉及水泥行業的主要內容有:嚴格執行水泥產能置換政策,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推廣水泥高效篦冷機、高效節能粉磨、低阻旋風預熱器等節能降碳裝備;到2025年,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水平下降3%以上;到2030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在水泥等行業改造建設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綠色低碳生產線,實現窯爐碳捕集利用封存技術產業化示范。
作為公認的碳排放大戶,自“3060碳目標”提出以來,各地采取逐年收緊碳配額的政策,水泥行業壓力陡增,如何有效降低碳排放成為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此次《方案》的發布,無疑是再次對水泥企業敲響“警鐘”,碳減排已是刻不容緩。
如何應對碳減排大勢?筆者認為,水泥企業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1.持續推進節能降耗技術改造
水泥企業要以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為依據,結合國家相關產業布局規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能耗雙控和環境準入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掘工廠的節能減排潛力,大力推進節能環保設備的使用,積極推動工藝技術水平落后、能效不達標的裝置關停退出。同時,要善于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相關技術,持續推動企業的技術升級。
2.合理布局替代燃料項目
有數據顯示,如果在水泥生產中使用40%的替代燃料,每生產100萬噸熟料將少排放約10萬噸二氧化碳。目前水泥行業降碳潛力較大的就是節約化石燃料使用,以生物質、RDF燃料(垃圾衍生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是直接、有效的降碳途徑,也是目前水泥行業正在推廣應用的技術。水泥企業在科學評估替代燃料研究使用的成本后,應合理布局替代燃料項目。
3.大力發展光伏發電、儲能項目等新能源項目
在“雙碳”及電價市場化改革背景下,傳統能耗大戶水泥企業開始面臨電價成本上漲的重壓。而在電價成本和綠色轉型雙重壓力之下,水泥企業可大力發展光伏發電、儲能項目等新能源項目,搶占新型賽道,提高企業競爭力。
4.深入研發碳捕集等技術
碳捕集技術是我國碳中和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發展與規模化應用任重道遠,未來需要從技術研發、市場機制、政策激勵等方面協同發力。水泥企業要深入研發相關碳捕集技術,提升產業價值,打造環保產業新格局。
不過,依筆者來看,“產能過剩”依然是水泥行業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去產能”到什么程度也成為水泥行業是否能保質保量地完成碳減排任務的關鍵所在。
在相關部門、協會的共同努力下,大企業應作出表率,在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改造、開發新技術等方面發揮出自己的引領作用。而對于那些生產線老舊、競爭力弱的水泥企業來說,與其“絞盡腦汁”去應對需求下滑、碳減排趨嚴的雙重壓力,不如好好思考后路,徹底退出也不失為最優選。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