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超標的能源消費量通過出錢抵消進入用能權模擬交易操作的思考
近日,某省發改委發布一則“完成首宗用能權模擬交易”的信息。信息稱,該省依托本省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碳匯交易平臺,創建了“省用能權交易平臺”,近日上線試運營,并完成本省首宗模擬交易,成交總量4270噸 ,成交額93.94萬元。
為什么選用水泥企業進行用能權模擬交易操作呢?
考慮到水泥行業生產能耗水平差異較大,行業能效標準具體明確,而省內水泥生產企業間存在達到水泥熟料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及以下的差異,故本次模擬交易選擇水泥行業,并以國家水泥行業能耗2級限額為定額標準確定了企業可交易買賣的能源規模。
整個模擬交易操作過程如下:
公開掛牌后,三家符合資格條件的意向受讓方經過11輪競價,從200元/噸底價競價為220元/噸,溢價率達10%,某市一戶水泥企業最終成為成交受讓方,用于抵消企業超出限額標準的能源消費量,實現擴大生產和綠色發展兩不誤。
水泥行業能效標桿水平(2021年版)與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16780-2021)能耗限額1級相一致。水泥行業能效基準水平(2021年版)與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16780-2021)能耗限額3級相一致。即能效基準水平與能耗標準對現有企業的要求相一致。
按《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16780-2021)》,對新建、改建、擴建企業其單位產品能耗準入值要達到2級標準。以此作為(有資格出讓用能權)現有企業可交易買賣的能源規模(底線)也屬合理。不過,這些企業也需意識到,按《水泥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制指南(2022年版)》工作目標要求,到 2025 年,水泥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熟料產能比例達到30%。并依據《冶金、建材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 年)》穩妥組織企業實施改造的要求,對于能效介于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之間的企業,鼓勵結合檢修等時機參照標桿水平要求實施改造升級。因此,對于達到2級標準的水泥企業同樣需要實施改造升級,進一步提高能效水平。
按《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限期分批改造升級和淘汰要求,依據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限期分批實施改造升級和淘汰。對需開展技術改造的項目,各地要明確改造升級和淘汰時限(一般不超過3年)以及年度改造淘汰計劃,在規定時限內將能效改造升級到基準水平以上,力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對于不能按期改造完畢的項目進行淘汰。堅決遏制高耗能項目不合理用能,對于能效低于本行業基準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級的項目,限制用能。
需要受讓用能的企業應該是能效低于本行業能耗3級限額。那在3年之內,必須或改造達標,或淘汰出局。在未達標的時間段內,企業需按“水泥企業基于可比熟料(水泥)綜合電耗水平標準的階梯電價”政策,要承擔階段電價的加價。如既要用電加價,又要再購買用能權,豈是不是重復“處罰”了?
再說,對于能效低于本行業能耗3級限額的生產線本應實施限制用能,如果可以通過花錢購買用能權來抵消超出限額標準的能源消費量,實現了擴大生產,即可加大用能,這不互相矛盾了嗎?如果還要冠以(這樣做)實現了綠色發展,讓能耗超標的生產線擴大生產,這“綠”在哪里???
雖然,這一次是用水泥企業進行用能權模擬交易操作,希望在今后省用能權交易平臺正式上線開始交易后,不應出現這樣的交易實例。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