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冀東水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于九洲
非常感謝建材聯合會和海螺集團舉辦這次論壇。相信通過本次論壇,我們一定能夠領略到業界同仁的真知卓見,分享難得的寶貴經驗,獲取應對危機的良方。下面,按照本次會議的要求,我代表冀東水泥做如下發言,請與會的各位領導和同仁批評指正。
一、水泥行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
近十年來,我國水泥工業實現了史無前例的高速發展,結構調整成效顯著。2008年水泥產量達到13.9億噸,新型干法水泥產能比重已經達到60%以上。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下,大型水泥集團得以快速成長,由大型企業引領區域市場的格局基本形成,在行業的優勢競爭地位得到加強;兼并重組步伐加快,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08年,全國淘汰落后產能約6000萬噸,已經有50%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配置了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為整個行業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期,金融危機的沖擊和拉動內需政策的實施,對建材行業特別是水泥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引發了我們對行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及如何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多年以來,我國水泥產業規模雖大,但大而不強,市場運行不夠健康;消耗了大量資源,給環境帶來巨大負荷;雖然滿足了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產品數量,但行業利益沒有得到應有的維護,企業沒有獲得應有的效益。從深層次分析,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本質上是行業的結構調整仍不到位,投資和兼并缺乏理性,布局不夠科學合理,局部市場競爭過度,整個行業協同能力較弱,這些構成了當前水泥行業的最大挑戰。這些行業內客觀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在金融危機中集中凸顯。
為應對金融危機,國家陸續出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和各產業的全面振興的政策措施,這給我們對外依存度不大的水泥行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應該倍加珍惜這一難得的機遇,加快進行行業的內部調整。通過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生產力,實現產業升級;通過聯合重組提高集中度,加強區域競合,控制區域市場,掌握話語權,減少以損失行業整體利益為代價的惡性競爭;通過大企業的協同實現市場合理布局;通過理性投資、理性兼并,實現短期生存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短期發展與長期競爭力相平衡;通過行業自律維護市場健康。加強溝通,加強合作,共同努力,共克時艱,從根本上提升行業的整體價值,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實現水泥工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對水泥行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面對金融危機對水泥行業的影響及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科學規劃,嚴格審批
建議主管部門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發展趨勢、市場需求趨勢、產業結構狀況、資源狀況等因素,明確水泥行業未來發展的產能目標、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和資源配置目標,并合理分解到各地市,進一步完善區域水泥產業發展規劃.各地市應以區域水泥產業發展規劃為依據嚴格按市場規律辦事,根據經濟發展梯度決定水泥投資量,使本地區水泥產業規模與經濟發展相配套。應綜合考慮水泥企業分布的區域規劃平衡,避免產能過剩,切實解決投資上的惡性循環問題。對無發展潛力的企業盲目擴張不予審批,控制不良投資行為,有效扼制水泥行業無序競爭,促進水泥產業節能減排,提高行業贏利能力,從根本上促進水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理性投資,優化布局
在總量規模平衡的情況下,應通過聯合重組的方式把高度分散的企業聯合起來,控制區域市場,提高集中度,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通過聯合重組,有效推動產業整合,實現結構調整,促進水泥行業從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淘汰落后產能,帶動行業結構升級。
作為大型骨干企業應客觀分析區域的市場需求,理性決定投資計劃。目前冀東水泥發展區域遍布華北、東北、西北、中南、西南等區域,水泥產能去年底達到4000萬噸,到今年底將達到6000萬噸以上。公司充分認清自身實力和發展優勢,充分考慮和評估目標區域的發展空間,跨區域發展,合理布局,目的不僅是為了有效規避單一區域的經營風險,而且也是為了發揮行業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通過區域整合,做到區域領先,為行業的科學發展做貢獻。到2012年底,公司力爭實現水泥產能1.3億噸以上,躋身世界前五大水泥集團。我們認為,只有認真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真正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科學發展,理性投資,理性兼并,才能發揮好行業“穩定器”的作用,才能從根本上影響和帶動整個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維護共同利益,推進區域競合
在金融危機面前,水泥企業應理性對待成本和市場問題,不能一味地采取低價競爭的方式。價格的惡性競爭,最終導致的是行業整體利潤的下降。價格戰不是長久之計,最終傷害的是整個行業。所以,我們應該從維護共同利益出發,在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發展,通過區域競合,促進水泥行業持續平穩較快發展。
(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和諧共蠃
作為水泥企業,我們應該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進行根本變革,努力實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推動可持續發展。應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和裝備改造,使生產廢氣粉塵排放達標排放;應大力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應加大工業廢渣利用量,降低
熟料消耗;通過改變傳統的生產作業方式,充分利用本地和周邊地區工業廢渣,積極發展綠色建材事業,特別是大型骨干企業一定要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同時,建議主管部門進一步在投資的硬件和軟件上給予企業充分的支持,幫助企業解決周邊環境問題、相關電力配套供應設施等問題;提高資源綜合利用退稅的標準,將水泥行業資源綜合利用率、水泥質量與退稅有機結合;出臺處理垃圾的相關激勵政策;提高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對于不能達標排放的企業應堅決淘汰出局。
(五)加快淘汰落后,促進節能減排
水泥行業應制定嚴格統一的產品質量、能效、環保、清潔生產標準來要求企業,以及用資源利用效率和利廢水平來衡量企業的貢獻和獎懲尺度;各地應繼續落實好分年度、分地區淘汰落后水泥產能計劃,公布具體淘汰落后企業和生產線名單,接受社會監督;應盡快建立和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通過淘汰落后為先進產能倒出市場空間;應出臺專項政策,重點支持水泥企業開展余熱發電、粉磨系統改造項目和處理利用工業廢棄物、城市污泥、垃圾等生產水泥的技術改造項目。
總之,在金融危機面前,我們將堅定信心,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為水泥行業的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