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開創水泥市場健康新格局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在“海螺論壇”上演講
很高興與政府、行業協會的領導和12家大型水泥企業的同仁相聚蕪湖,就水泥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應對金融危機問題,以及行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問題進行探討和交流,相信這將對水泥行業凝聚共識、應對挑戰、戰勝危機、實現健康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次會議由中國建材聯合會主辦,一直以來,中國建材聯合會和中國水泥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大力引導水泥行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和加強企業間的溝通與交流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中國建材集團多年來得到行業協會的支持與幫助,特別是張會長作為中國建材股份公司的獨立董事,對中國建材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雷會長也對中國建材水泥業務的發展給予了很多指導與幫助,借此機會我代表中國建材,對張會長、雷會長和行業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的有關領導也來參加會議,作為大型建材央企,我們十分感謝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對建材工業發展的指導和支持,感謝對中國建材集團的大力支持。
今天參加會議的是全國水泥行業和各大區域市場的龍頭骨干企業,多年以來大家通過艱苦努力推動了我國水泥工業的發展,也在技術、市場等領域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合作與交流,希望今后大家擴大交流,在更大的領域繼續展開更深層次的合作。
此次會議在安徽海螺集團召開,海螺集團是多年的行業龍頭企業,為推動水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海螺集團的發展有著鮮明的特色,一是有著明確的發展戰略,按照T型戰略充分發揮水路運輸優勢,以沿江沿海為區域市場,形成了良好的區域布局。二是改制上市形成的市場化機制,推動了海螺的快速發展。三是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不僅推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也為水泥企業進行精細管理和節能減排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中國建材集團近年來在水泥企業的管理整合中大力開展對標管理,就是以海螺集團等國內外優秀企業為對標樣本。中國建材集團與海螺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近幾年來雙方密切合作,開創了大企業協共同努力、協同配合,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范例。前不久,我曾帶中國建材集團的高層訪問了海螺集團,雙方進行了熱烈而積極的討論,相信這些討論對整個水泥行業有著積極而進步的意義。
下面我談一談中國建材集團對于水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認識,并簡要介紹一下中國建材集團的相關情況。
一、水泥工業要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黨的十六大提出,在實現工業化的進程中,要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礎原材料行業的水泥工業,在十六大以來,在積極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方面做出了艱苦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和鋼鐵、有色等基礎原材料行業一樣,水泥行業仍存在著產能過剩和企業分散兩大突出問題,因而淘汰落后和聯合重組就成為結構調整的重中之中。
近幾年來,雖然行業中加大了小水泥的淘汰力度,新型干法的比重逐年提高,中國建材等大企業的聯合重組也推動了集中度的提高,但行業大而不強、企業集中度低、惡性競爭等問題依舊困擾著水泥行業的發展。
中國建材認為,經歷這樣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建材行業的增長方式不可能再回復到過去,國家在拉動內需中要求加快結構調整,政府、行業、企業需要共同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
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建議水泥行業著重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著眼于水泥行業的價值提升。
多年來在發展中,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比較重視企業自身規模的擴大,重視通過提高技術水平來降低成本,用這兩個方式達到創造效益的目的。現在水泥總量已經趨于飽和,用規模擴張和技術提升進行競爭的思路已經走到盡頭,難以有效解決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水泥企業與供應商、用戶之間構成了一場價值的博弈,水泥行業如果不能進行價格上的有效傳遞,行業整體價值就難以提升。拿鋼鐵行業來講,現在正在進行的與澳洲鐵礦石價格集中談判,以及整個行業的限產,就是重視行業價值的體現。水泥行業也是如此,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大企業共同努力,做到政府重視、協會發揮作用、大企業帶頭,只有這樣,行業的價值才能夠得到提升。
市場競爭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市場競爭有利于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無序競爭又造成對資源的巨大破壞。我們主張良性、有序的市場競爭,反對惡性、無序的市場競爭。
水泥企業應該變過去數量的增長為價值的增長,同時延伸產業鏈,向高標號、制品化發展,提高附加值。
二是著眼于科學合理布局。
中國的水泥工業發展到現在,總量規模已經足夠大。從整個行業來看由于缺乏合理布局,面臨著重復建設的風險,結構性過剩和區域性過剩壓力較大,無序競爭依然較為嚴重。在總體過剩情況下,重復建設都是一種資源浪費,因此我們既要扼制低水平重復建設,也要警惕高水平重復建設。
水泥是一個區域性產品,如果不能夠引導全行業進行區域的合理布局,無序競爭的狀態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科學合理布局是使市場競爭有序化的有效方法,是維持水泥行業長治久安的關鍵。因此我們認為市場競爭要建立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布局要根據區域的水泥需求量來確定。
實現科學合理布局,一是在水泥生產線集中的區域實行總量控制,積極淘汰落后產能,限制或禁止上新線,實現布局的自我良性化。二是要限制建設大型熟料生產基地,如果一個地區熟料規模過大,本地市場消化不了,就會長距離輻射進入區域外市場,這樣做的后果是容易破壞市場秩序,帶來惡性競爭。三是水泥生產線的建設規模應該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僅要單純考慮消耗,還要從市場運輸、市場合理需求等方面來綜合考慮,通過更加系統地思考來決定建線規模。四是對新型干法水泥產量欠缺的地區,應該由行業協會或宏觀管理部門進行布局的監管。布局要進行聽證,要科學化,布局后在哪個點位由誰來做,可通過市場競爭決定。
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加大行業布局的協調與管理力度,大企業應該積極配合,理性合作。
三是著眼于系統健康化、市場競爭理性化。
過去水泥企業往往局限于單一企業的發展,過于注重企業之間的競爭,而忽略了整個行業的系統性問題。我們要認識到水泥行業是一個大系統,水泥企業只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個組織部分,只有系統健康了,每個個體才能健康發展,系統不健康,單個企業要健康發展是非常難的。所以要著眼于把系統健康化,讓系統良性化,實現整個系統的協調發展。
中國建材認為,水泥工業多年來的惡性競爭是行業不成熟和企業家不成熟的表現。水泥工業要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水泥企業和企業家達成共識,大家共同培育一個健康的市場,進行理性競爭。首先,要形成大企業主導各自戰略市場區域的格局,不同的大企業集團掌控不同的戰略區域。其次,中小企業主動和大企業聯合,不進行惡性競爭。第三,大企業之間要主動進行市場協同。
四是下大力氣推進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下大決心淘汰小水泥、小粉磨站。
十六大以來,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較大成效,特別是水泥產業政策確定了淘汰目標后,各地加快了淘汰落后的步伐,為水泥新型干法水泥帶來較大的市場空間。但是,這種淘汰并不都是徹底淘汰,部分落后生產線并沒有徹底拆除,只是關停,仍持等待觀望態度,一些地方的小立窯、小粉磨站仍存在著死灰復燃的可能,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艱巨。
建議有關部門加快制訂淘汰的具體目標和措施,要求地方政府下大力氣推進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下大決心淘汰小水泥、小粉磨站。
此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也要重視水泥生產過程的排放,水泥作為高耗能和有一定粉塵環境負荷的產業,在制造過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作為首要的溫室氣體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行業協會要引導企業多生產高標號水泥,追求高標號、高強度,減少水泥用量。
五是大力推進聯合重組,形成以大集團為主導的區域性市場格局。
從目前水泥行業發展狀況看,總量已經基本趨于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水泥行業多年來形成的粗放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尤為迫切。在總量規模平衡的情況下,必須通過聯合重組的方式把高度分散的企業聯合起來,控制區域市場,增加集中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通過聯合重組,有效推動產業整合,實現結構調整,促進水泥行業從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帶動行業結構升級。
現在國家產業政策支持鋼鐵、水泥行業進行并購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也是希望鋼鐵、水泥行業能在大企業主導下進行良性而有序的市場競爭,使行業健康發展。
二、中國建材水泥事業發展的思路
1、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四型企業建設
近年來,中國建材集團以“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為核心理念,確定了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排頭兵企業的目標。
在國資委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建材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開展戰略調整、聯合重組、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等一系列重點工作,著力建設“創新績效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責任型”的“四型”企業,使集團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機制不斷創新,活力不斷增強,為促進我國建材工業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和產業優化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
2008年,中國建材集團實現銷售收入630億元,增幅為87%,在央企中銷售收入增幅名列前茅。今年前四個月,雖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建材集團依然保持強勁的增長,銷售收入增幅仍達56%,在央企業增幅第一。
2、大力推進水泥業務聯合重組
近年來,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資本市場的強力推動下,中國建材集團緊緊抓住行業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期,聚焦水泥業務,鎖定淮海區域、南方區域和北方區域,推進聯合重組,使公司的水泥業務規模迅速壯大。
中國建材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聯合重組,創造了“央企市營”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受到重組企業的廣泛認可與積極歡迎。
在大力推進聯合重組的同時,中國建材深入推進以“三五+KPI”為基本模式、以“對外對標、對內優化”為主要方法的管理整合,使重組企業的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作為大型建材央企,中國建材以加快行業結構調整、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已任,在區域內合理布局,進行必要的填平補齊,推動資源的有效配置。淘汰了區域內的大量小立窯落后生產線,并全部配套了余熱發電,為地方水泥行業的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3、積極倡導市場協同,為市場健康化做貢獻
我們認為,企業價值孕于行業價值之中,只有行業價值提升了,企業的價值才能得到保證。中國建材進行的聯合重組,不只著眼于自身水泥業務規模的擴大,而是著眼于推動整個行業價值的提升。在聯合重組中,中國建材積極進行區域市場的協同,通過與區域內企業的有效市場協同,穩定了區域水泥價格,提升了企業效益,實現了區域內企業的共同發展,也為提升行業價值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方面我們在重組企業內部進行協同,打造核心利潤區;另一方面與區域內的兄弟企業協同,建立協同利潤區。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我們在浙江和山東的市場協同做得非常好,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使水泥市場的價格得到恢復性上漲,特別是在去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浙江許多中小企業生存困難的情況下,浙江的水泥企業沒有出現大的問題,證明市場協同起了重要作用。這里我們要感謝山水等大企業的合作與協同,也要感謝行業協會的支持與幫助。
4、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節能減排,實現企業科學發展
近年來,中國建材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推動集團的科學發展。一是大力打造科技先導型企業集團,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二是以推進建材行業節能減排為目標,以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主線,大力開展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等研究。三是大力推廣和發展新型建材、新型節能住宅和新能源材料。
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通過近年來的快速成長,中國建材集團深深體會到,轉變水泥工業的增長方式,加大聯合重組,加強市場協同,進行合理布局,推進節能減排,是水泥工業維護市場健康、提升行業價值、推動行業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建材愿與大家攜手合作,推動水泥工業的科學發展,共同開創水泥市場健康新局面。
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hd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